Georg Jensen 屈指可数的丹麦奢侈品牌之一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Georg Jensen,奢侈品牌,丹麦
  • 发布时间:2014-04-11 10:36

  “如果银子会说话,讲的一定是丹麦语。”

  这是丹麦人最引以为豪的谚语之一,短短的一句话,充满了对于丹麦银饰品的骄傲之情。

  银子,在所有贵金属和宝石当中,并不算贵重。丹麦人却对其另眼相看,这是为什么?

  也许,听我讲完这个关于银子的故事,您能够有所体会。

  其实在整个欧洲,自十七世纪以来,银器就一直广泛流行。由于白银遇毒变黑的特性,银器被广泛应用于皇宫贵族的日常用品中。小到刀叉、酒杯等餐具,大到摆件工艺品,欧洲人对于银子的痴迷程度绝不亚于印度人对于黄金的热衷。

  这股风潮毫无疑问也来到了北欧。

  1904年,38岁的Georg Jensen融合二十几年来的学习与创作,从年少时在刀具厂的学徒生涯,到后来给珠宝匠人当学徒,再到进入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雕塑家,如此种种不同门类的学习过程,是他最终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

  正是这个想法,最终改变了他的一生。

  融合珠宝、雕塑、餐具的银饰品牌——Georg Jensen,在这个睿智的丹麦人手中诞生了。

  要知道,20世纪初的欧洲已经不是传统的银器艺术天堂了,大工业文化已经席卷欧洲和美洲,甚至东亚。一切艺术文化都带着简洁、力度和革新的新奇味道。传统的银雕技艺和花草的纹饰,在现代人眼中多多少少像是一堆古董。但是,Jensen不一样,他首先是精通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又熟悉各民族,尤其是丹麦最精良的传统文化,于是,传统的银饰在他手中重新又鲜活了过来。

  到1935年,老Georg Jensen去世时,那小小制作间已经发展成了国际级企业。

  老Jensen去世之后,他的传人们在Georg Jensen公司里继续开拓他的白银世界。

  在Georg Jensen位于歌本哈根的工作室,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所有的银器雕刻和打磨师傅都是那样的年轻有活力,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静默无声的时间里,把手中一块块银子,变成一只只精巧的烛台、刀叉、项链……

  所有的雕花和打磨都是由这些师傅纯手工打磨出来,短则数周,长至数月一年,才可制成一件完整的作品,不禁惊羡于丹麦人优雅奢侈的慢生活。

  不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倾其全身地做好一件事,或许这才是丹麦人幸福的根源。

  文、摄影:本刊记者 赵晨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