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山拥古刹 宝地有兰芬 游门头沟白瀑寺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白瀑寺,灵骨塔,圆正法师,佛门
  • 发布时间:2014-04-11 13:03

  北京人都知道,京西地区自古以来就以古刹寺院众多而闻名。例如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智慧寺,慈恩寺等等。前些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还知道了一处正在复建中的古庙——白瀑寺。

  很多北京人都知道,先有的潭柘寺后有的北京城,但是生活在白瀑寺的当地居民却坚信先有的白瀑寺,后有的潭柘寺。白瀑寺座落在门头沟区雁翅镇淤白村北面金银山下,四周被群山环抱。这么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值得去一探究竟。

  沿109国道前行在雁翅下道,沿着通往淤白村的小路一直走,然后车往北行进在颠簸崎岖山间土路上。路两边人烟稀少,车又开了四十多分钟,听到一阵阵梵钟声音传来,眼前一亮,路的尽头那群山环拥下的几幢气势恢宏的建筑跳入眼帘,我才恍然从幻境中醒来。

  群山环抱 莲花圣地

  白瀑寺原名为白瀑寿峰禅寺,寺西后山上有一眼泉水飞流而下经年不绝,因水为白色名为白瀑,白瀑寺因而得名。白瀑寺为妙峰山的下寺,鼎盛时期佛道并存,僧侣如云,香火旺盛。

  传说当年圆正法师云游四方,访山青水秀、群山环抱的莲花圣地作清修之所。当时发现有两处待选之地点,一处是北边的白羊沟,一处就是此地。两处都是青山俊朗,山势如怀如抱,山形似荷似莲,从山外到清净处,都是十余里山路。白羊沟有河,终年流水不断;金银山有泉,日月白瀑涟涟。圆正法师看来更喜欢此地,故而驻足建寺,香火不断,流传至今。在僧人的慧眼中,白瀑寺坐落于大莲花之内,自己立足于小莲花之中,颇有禅意。

  先前查资料得知,白瀑寺开山于辽金时代,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中华民国初年,一军阀看中白瀑寺所在的风水宝地,准备将祖坟迁至此处,遂率兵捣毁了白瀑寺。淤白村村民,自发重建了白瀑寺,仅为一座三合式院落。白瀑寺最终毁于文化大革命,千佛绕毗卢遮那佛也被捣毁,大铜钟也被出售当作宣传用的“大喇叭”,整个寺院仅留下辽代古塔一座。由于地域偏僻日渐衰落,慢慢就少为外界所闻了,2003年被北京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近些年,白瀑寺的方丈慧能大和尚感召护法居士筹集资金,1998年开始修路,在遗址上复建古寺。目前仍有部分主体尚未完工,但依山势而建造的寺院整体格局已显现出宏伟的气势。

  复建格局与其他庙宇些许不同

  展现在面前的这座坐北朝南的千年古刹,巍峨壮观,气派非凡。原本正殿顶部已经坍塌,残留四壁的上面还有一些彩色壁画的痕迹,相传为唐代名家吴道子所画。墙壁上还有彩绘的故事,但已被人为破坏。

  复建的白瀑寺格局与其它庙宇有些许不同。山门外有两根盘云龙柱守护坛城,高耸云天,显得非同一般。门上金字匾额上书四个大字“白瀑禅寺”,更是金碧辉煌。拾阶而上,走进寺庙内,山门正对面是天王殿,天王殿后是一座汉白玉拱桥,左右两边是钟楼、鼓楼、客堂、法务流通处和写有楞严咒的百米迂回长廊,各殿随山势上升,这些在其他的寺院比较少见。

  天王殿里的弥勒佛时刻笑迎八方来客,这个弥勒佛用百年海底沉香木雕刻而成,每到阴天隐隐约约从天王殿里会飘出阵阵沉香味,让人心旷神怡!天王殿左右两侧则是四大天王。穿过天王殿拾阶而上是白瀑寺原址保留下来的两棵银杏树,每到秋日时节,大风一起,地上便会满地金黄。从两棵古银杏中间的汉白玉拱桥走过,登上青石台阶,便来到了大雄宝殿。

  辽代留存至今的灵骨塔

  大雄宝殿内供奉大日如来的法身——毗卢遮那佛以及以佛祖为中心的五方如来、文殊普贤菩萨和十八罗汉。这些佛祖设计独特、造型精美、是全国少有的杰作精品,五方佛的坐下是千叶莲,每个莲花瓣上都有一尊佛祖,背光和天井上也各有千尊佛祖、大鹏鸟振翅高飞为佛祖在遮阴闻法,天井两边的四位飞天演奏着极乐世界的梵音。大殿两边的十八罗汉更是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厢房则分别供奉着西方三圣和东方三圣。

  大雄宝殿外东侧药师琉璃塔是新建的,装藏药师经、咒等诸经典的,助印经书、抄经装藏功德利益无量,殊胜无比庄严。大雄宝殿的西侧有一座古塔,从塔身的古朴和岁月的斑驳不难看出,这应该是白瀑寺里历史最久远的建筑了。细细看去得知,这就是白瀑寺开山高僧圆正法师的灵骨塔,是寺内仅存的千年遗物。它在莲花座上坐禅了数百年,没有任何碑文或题记之类铭刻它的功德,但它却是白瀑寺四五十名僧人心中的“高僧大德”,总有僧人匆匆走来参拜白塔后又匆匆离去。

  圆正法师灵骨塔建于金代皇统六年(1146年),是一座密檐式塔和覆钵式塔相结合的组合式塔。此塔为三层的实心塔,砖石砌筑,平面呈六角形,上半部是覆钵式,下半部是密檐式。塔高十余米,该塔是一种密檐到覆钵式过渡的塔形,是国内少见的珍贵塔种,是金代密檐式塔中的杰作。

  圆正法师俗姓曹,生于辽咸雍三年(1067年),中京黔州人。幼年就对佛教很感兴趣,后出家为僧,后在此地讲经,影响越来越大。金代天会十二年(1134年),圆正法师于白瀑寺圆寂,遗体荼毗后得三百粒舍利,建塔供奉。

  佛门与世俗的融合

  大雄宝殿后边,筑有假山凉池,连接由下而上的回廊。回廊上为佛母殿,供奉着三目三十六臂的佛母——准提菩萨和四海菩萨圣像。

  白瀑寺寺外有寺,山门外有财神殿,远处的西南方的山谷中建有诸佛海会灵骨舍利塔,前左侧山上有地藏殿,最高处是藏经楼正在施工中。

  诸佛海会灵骨舍利塔的背后山尖上矗立着贴了金身的地藏王菩萨站像,远远看去金碧辉煌。西山上有观音立像,洁白如玉,安祥静立在青山翠柏之中,注视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菩萨立像有山泉,大雨成瀑,或许这就是寺名的由来吧。

  传说菩萨脚下有块巨石,巨石之下,有一处泉水涌出,顺山而下,形同白色瀑布,故而得名。传说那巨石本是一只金蟾,喝了三口仙水,下凡人间,化做巨石,人称蛤蟆石,终日吐水,以济众生。历经久远,沧海桑田,如今泉早已经干涸。

  值得一提的是寺外右侧的东山,高数百米,有依山而建的石阶可登,顺着石阶上去,沿着峭壁有两处靠山殿,和一处半山亭,半山腰有药师观音洞。洞里宽敞明亮,白色的观音坐像,高贵慈祥,前面供奉的香案上,香烟飘渺。洞内四壁到处悬挂的都是全国善信感恩的锦旗。这殿的进深很深,跪拜的蒲团就有三排,每排有五个之多,里面庄严肃穆,干净整洁。站在观音洞前往远处眺望,整个白瀑寺尽收眼底,全寺及僧舍别院更是一目了然,这组建筑中还包括了尼姑庵、僧寮、宾馆、客房均掩映在满目青翠的群山之中。

  这座千年古刹将古老的佛门历史和现代的建筑气息揉合在了一起,在佛门与世俗之间在寻求着融合,如今的白瀑寺仍旧散发着自己的魅力。旅行小贴士:

  乘车路线:

  地铁1号线在苹果园下车(A口出)步行402米至地铁苹果园西乘M19到泗家水下车,步行1469米到达。

  自驾路线:沿109国道芹峪口右转走淤白村方向即到。

  文:陆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