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第一岛 徽州最雄村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徽州,雄村,竹山书院,桃花坝
  • 发布时间:2014-04-11 12:55

  歙县末代翰林许承尧语:“钟秀气于新安,挺奥踪于古歙”,说的是雄村地昌物隆,文气馨香,人气旺盛,是徽州渐江上的一颗灿烂明珠,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雄村坐北朝南,枕南山,面渐水,聚山水之灵韵。处于南山、竹山和渐江两山一水之中的雄村这块风水宝地处处洋溢着千古灵气。老人们流传着雄村形似凤凰振翅欲飞。应正了大好风水必定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并且要“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马(满)川”。这象征性的四种灵兽:龙(蛇)、虎(豹)、雀(鹤)、龟(鳖),乃是中国古代民俗传统中的吉祥之物或镇邪之宝。徽人尤重风水,讲“水口”即风水,雄村族谱规定:“保龙脉,来龙为一村之命脉,不能伐山林。”水口是地之门户,关系到村落人丁财富兴旺,为了留住才气,除选中好的水口位置外还必须建筑桥、台、楼、塔等建筑物,并且广种树木以扼住关口,藏风聚气,这种天人合一,和谐的环境。

  竹山书院

  雄村古名洪村,元末曹姓家族迁入此地,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是一座以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而著称的古村落。明清之际,立足雄村的曹氏家族重教兴家,人才辈出。“贾(gǔ、市的意思)而好儒,以儒入仕,以仕护商”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族中有54人中举,30人连捷成进士。雄村至今留存尚好的竹山书院,就是曹家众多英才成长的摇篮。

  因此,到雄村必去之地就是雄村的代表建筑——竹山书院,从这座书院走出去的人才真可谓是举不胜举,它记录了雄村曹氏俊杰们当年登峰造极的辉煌。这座书院是国保单位,是曹氏家族为其子孙后代修建的私家书院。它采用了徽派园林格局,是文化与园林结合的经典。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史》将其作为江南园林的十三个实例之一加以介绍。与苏州园林、岭南庭院齐名于世。

  竹山书院可以说是古徽州现存最完整的书院,该书院园林则是清代徽州私家园林中硕果仅存的一处。书院采用了徽派建筑格局,因曹家历代做的都是文官,所以在门前竖了两个石鼓,要是武官呢,就是立狮子了。请看门庭上面的翘角上面的鳌鱼以示防火避邪,更寓有莘莘学子“独占鳌头”的意思。门上方的“竹山书院”四个大字出自清代著名金石书法大家邓石如的手笔。那为什么要叫“竹山书院”呢?这是鼓励后辈学习竹的高风亮节,竹,面迎春风,节节高升;竹,难苦卓然,“千磨万砺还击进,任你东西南北风”;竹,更是谦谦君子,胸怀宽旷。所以,书院以“竹山”为名,深层次地喻含着曹氏族祖对后人的殷殷期盼。

  古堤桃花坝

  历史上,竹山书院滨江而建时,为防洪水所以修筑起石堤坝。沿堤种满桃花,一棵树上不同的枝丫上色彩各异,甚至同一枝条上不同朵之间颜色也不同。倘若细心观察,你也能找到同一朵花上开出了不同颜色的花瓣。在桃花盛开的时候繁华竞艳,在当时有“十里红云”的美誉。曹文埴在他的《石鼓砚斋诗钞》中说:“竹溪有桃数百株,花时烂漫如锦,春和景明,颇堪游眺……”可见当时雄村确实是徽州数一数二的游春胜地。特别是庆典的日子里,这里曾经是游人如织,仕女如云,香客络绎,无比繁华热闹之处。

  渐江水上之旅了。从这台阶下去就是我们的桃花渡码头,乘游船到达我们的下一个景点:小南海,也叫岑山,是新安江上游的第一岛。到了码头大家一点要注意安全,不用拥挤,有小孩的请照看好您的小孩。

  雄村上社

  “雄村上社”和书院南片建筑连在一起,门前有两头石雕狮子蹲踞着,这是原建筑的遗存。所谓上社是村人祭祀五谷神和土地神的地方,善男信女到社屋,焚香烧纸祈拜,祈求五谷丰登、本土平安。早年间,雄村先人每逢旧历的春秋社日,都在这里搭台唱戏,舞狮舞龙,甚是热闹。俗语说“千载不逢中秋社,百年难遇一朝春”,说的是中秋节逢秋分社日,大年初一朝遇立春节气,乃千百年都不易碰到的事情。

  “四大徽班”进京

  雄村也是徽剧的发源地,关于庆生台这里又有一段历史渊源:曹文埴户部尚书借口奉养老母乞归,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获准,回家途径扬州,向继承祖业盐商的长兄曹文境言明欲办戏班以娱母得到大哥的支持,便从扬州招募了多名昆腔艺人,还选拔了一批伶童,带回到雄村老家,组建起“华廉家班”,让老母在“非园”内观看“华廉家班”演戏,颐养天年。乾隆五十四年间,一代诗宗袁枚来游黄山后到雄村,曹文埴请他观看“华廉家班”演戏,戏演完毕,袁枚大加赞赏“华廉家班”身手不凡,腔圆字正。在众多文人墨客的指点下“华廉家班”的演艺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乾隆80岁寿辰之际,曹文埴把“廉家班”更名为“庆升班”,赴京晋庆。共演了《水淹七军》、《奇双会》等八出戏,接连两晚,皇帝、皇后、诸嫔妃在阁楼垂帘观看,皇上看高兴了连声称好,竟命撤帘以便观看个清楚,听得明白。演出完毕,乾隆皇帝还破列到戏台上去看那班伶童,称赞他们小小年纪却唱、念、做、打,样样精到,并重赏了众伶人。在问到演的是什么戏时,曹文埴跪地奏道:“启禀皇上,敝班乃徽班,唱的自然是徽戏。”乾隆皇帝点头称道:“徽戏,好,还是徽戏好呀!”

  徽班“庆升”在京城这一炮打响,才使得“徽戏”这个名字自此开始而传遍全国。从此徽戏不仅称雄于京城,而且成为影响全国的大剧种。曹文埴家的“华廉家班”是徽州戏剧第一个组织健全的科班,“庆升班”是第一个进京献演的徽班,毫不夸张地说“庆升班”是徽剧的老祖宗,而且它为后来的“四大徽班”进京开辟了道路。

  寻访雄村,你定能呼吸到这里散发出的极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散落在徽州大地的明珠村落,千百年来,仍悄无声息地安卧在山峦之中,等待着游人去一睹它的芳容,探测它那久远而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

  编辑:卢亚平 图片资料提供:徽州古城景区·雄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