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人生的无法掌控 奥斯卡影后 凯特·布兰切特
- 来源:时尚北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奥斯卡影后,凯特·布兰切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11 12:23
凯特·布兰切特成为今年的奥斯卡影后毫无悬念,这个看上去冷淡清高的女子,凭借伍迪·艾伦在《蓝色茉莉》中为她量身定制的角色贾思敏,已在各大协会的前哨颁奖礼奖项上拿下17个最佳女主角奖杯,席卷了各大影评人奖的最佳女主角。
没有人质疑凯特的演技,甚至可以说她是本世纪最好的女演员之一。虽然是女配,但在《飞行家》中饰演凯瑟琳·赫本让凯特终于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座奥斯卡小金人,并且还拥有两次最佳女主提名(《伊丽莎白》、《辉煌年代》)和两次最佳女配提名(《丑闻纪事》、《我不在那儿》),此外,她还拥有两座金球奖、两个“英国奥斯卡”Bafta面具和两尊美国演员工会奖奖杯。
“紧张行走的珍珠”长期被用来形容凯特·布兰切特惊人的演技。这一切听起来简直像个恶作剧——因为她在某部电影里像一颗紧张行走的珍珠,于是她获得了奥斯卡奖。这听起来多么文理不顺。
她在奥斯卡领奖台上讲:“请大家坐下,你们年纪已经大了。能够从丹尼尔手中接过这个奖,感觉分量更重了。感谢学院奖,你们的选择如此随机又如此客观。过去的一年我们见证了许多杰出的女性电影和表演。艾米,你的表演非常震撼。梅丽尔,我还能说什么呢?桑德拉,我感觉你的演出我能够一直看下去。朱迪今天没能来到这里,她的演绎生涯是如此的辉煌。至于我,我非常幸运能够获得伍迪的青睐,我为《蓝色茉莉》感到自豪。我要告诉所有人,女性电影不再是当今好莱坞的配角,它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感谢我的家人,我的丈夫和经纪人。感谢所有的剧组人员。能够出演这部影片是我极大的荣耀,而我只是澳大利亚演员中的冰山一角。”
她的话语自始至终总那么谦和。但她的长相却另当别论。有八卦讲到她与丈夫安德鲁的爱情故事,她第一次遇见安德鲁时,她觉得他傲慢自大,而他觉得她非常冷漠,不好打交道。然后两个人打扑克到深夜,他听了一晚她的话之后,顿时觉得找到了灵魂伴侣。说时迟那时快,第二年两人就走进婚姻殿堂,一晃十七年都过去了。
这件事说明,她第一眼就容易让人感觉冷。冷冷的,凉飕飕的。她那贵族式的轮廓,淡蓝色的眼睛,苍白的皮肤,若是不笑,让人感觉是遇见了冰川,可是一笑呢,又倾国倾城。她成为很多文艺男女青年的心头好。
人们常爱用“闪亮”或是“晶莹剔透”“性感的osli90身材”来形容凯特·布兰切特的外表,她不笑的时候,看上去十分冷傲,充满神秘感调;而当她微笑时,嘴角一扬起,脸上现出一道意味深长的笑纹,让人觉得如此地富有女人味。她具有双重的性格,既富有幽默感又那么质朴纯真,之后某一刻,你会突然发觉,上帝,她竟是如此美丽。
因为容貌与气质的相差,让她在各种角色中伸缩自如。她既能驾驭现实和奇幻世界里的女王,也能胜任俄罗斯间谍、舞者、王牌记者、一位和自己十五岁学生偷情的美术老师、甚至反串鲍勃·迪伦的一个侧面。
她曾登上无数“全球最美女星”榜单,她认为美并非外貌,而是由心散发的气质。她眼中的美人是丽芙·乌曼、娜塔莉·波特曼、米娅·华希科沃斯卡这种带着一点出尘脱俗文艺气的女子。她轻描淡写地说“我不在意人们怎么看我”,一派与世无争的洒脱,又承认“我最热爱人生的部分,就是它的无法掌控”,而她与无常对抗的方法,就是投入地工作和诚实地生活。
她坚持自己要做人生与作品负责。她出现在大银幕、小荧屏、舞台上,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好像是一个精心挑选的礼物,拥有质量和品质保证。她选择角色,会有一些特定和突出的东西吸引到她的注意力,比如出演《汉娜》,是因为它拥有她所读过的剧本中最精彩的前二十页:残酷、恐惧、悬疑;她演《夺宝奇兵4》,是因为十一岁儿子希望她可以演一部能和朋友一起看的酷片儿。
导演人选同样是凯特选择影片的主因之一。在她的合作名单里,既有韦斯·安德森、托德·海因斯、泰伦斯·马力克这样的文艺大拿,也有彼得·杰克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一般的商业大咖;她可以跟随史蒂文·索德伯格描绘二战后的柏林,也是伍迪·艾伦的旧金山代言人;她在大卫·芬奇的镜头下伴布拉德·皮特返老还童,也能在山姆·雷米的重口味里玩一把特异功能功能……她如此多变,却又让人能立刻认出她。游走在顽强和脆弱之间,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而这次与伍迪·艾伦合作,这部《蓝色茉莉》。伍迪·艾伦宣称这部片子只为她量身定做。影片中纠结的名媛生活,好比一张对症的药方,伍迪·艾伦和凯特·布兰切特两剂猛药加下去,观众看过之后无不印象深刻,那种深刻好像是有人拿着榔头将楔子敲进了水泥墙,何况用力的还是最懂女人的伍迪,以及最女人的女人。说她是女人,可她充满了力量,像一座随时爆发的火山。不过,《蓝色茉莉》中的角色不是那种肌肉发达的强悍,而是内藏弹性。尽管布兰切特在这部戏里的对白加起来大概等于她整个职业生涯的长度,她的力量却没有因此减弱,这种弹性带出女性特有的怀疑、敏感与自私,与她从前的表演相比,形成了不小的反差。《蓝色茉莉》去年7月在美国上映时,很多业内人都认为奥斯卡影后已经有了得主,这次获奖也可说是实至名归。
凯特有着一段中性的少女时代。她曾经打领带、穿西装,着迷于同样中性同样强悍的流行歌手安妮·蓝妮克丝,后者简直可说是她厚实中音的启蒙之一。而那时西装领带的熏陶,同样在日后对她的事业起到重要作用。你可以在电影《我不在那儿》中找到名正言顺走中性路线的凯特,那部电影隐晦地描绘了六个不同的鲍勃·迪伦,很多人看后摸不着头脑。不管你看不看得懂,雌雄同体的凯特却是该片最简单的魅力所在。那个角色也不负众望地为她带来许多提名和奖项。讲起那惟妙惟肖的演出,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中学时代的凯特到底如何迷人。
看到她捧起奖杯的一霎那,好多人免不了觉得她顺风顺水,没有大浪,或许仅仅是错过了一个早该属于她的奖项。但凯特的轻松之中,着实有战战兢兢的过去。她原本修读美术和经济(这像极了《丑闻笔记》的设定),半路爱上戏剧而转学。从戏镜头前她是凯瑟琳·赫本一般睥睨天下的皇者,红毯上是光芒四射的时尚缪斯,而在现实生活中,她则刻意与娱乐圈保持着距离。她的私生活乏善可陈,远不如自己的同乡好友妮可·基德曼花边多多。
如今她选择把更多的时间放到自己钟爱的戏剧舞台上,大银幕演出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导演,剩下的精力都用来抚养和教育三个儿子,分别是11岁的Dashiell John、8岁的Roman Robert和4岁的Ignatius Martin。
和所有母亲一样,她的所有工作,因为有了孩子的存在而要比平时困难几倍。她非常珍惜与小伙子们的相处时光,她会带老大Dashiell去《霍比特人》的片场,带他去见识那部超酷的电影是怎么拍摄的;而Roman是她参加颁奖礼的男伴儿;小儿子Iggy则会在早晨4点把她叫起来,上帝知道她才刚睡下没多久……
如今她满脑子都是戏剧,与丈夫经营悉尼剧院。剧院每年贡献一百场演出。剧学院毕业后,她曾拮据过好长一段时间,每天只喝一杯咖啡果腹。她也曾为自己定下五年期限,如果演出没有成就,就要选择新的事业方向。
当然上帝留住了她在电影圈。可是她又刻意地和好莱坞保持距离。她最好的朋友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和一个视觉艺术家。
但她有喜欢戏剧。她讲“人们流汗、呼吸,在一个美好的夜晚欢笑、哭泣,在逆境时感到愤怒,因为他们身在其中。如果这些发生在一部电影里,你只会说这不太妙哦。因为你不在那儿。剧场能带你穿越日常生活,人们站在你面前,邀请你进入一个故事,于是你穿越了那座桥。”
就像她通过电影,穿越到我们心里头,道理一样。
文:寒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