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 来源:卫生部公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创开颅,高血压脑出血,临床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4 13:50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微创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超早期穿刺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微创开颅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2.26%,对照组为51.61%,。
关键词:微创开颅;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作为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突然、机体不能在短时间内代偿而致死的特点,因此该病的致死、致残率极高。在治疗中,及时有效地清除血肿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虽然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术式众多,但至今尚无获得公认的治疗手段。笔者选取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医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66例,年龄38~73岁,平均(52.43±3.32)岁。采用对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知识水平、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分别为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常规使用止血剂、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同时注意防治并发症,并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导其进行适量的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微创开颅治疗方法,即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根据术前血肿定位,在颞部耳前作一3~4cm直切口或弧形切口,暴露颅骨并进行钻孔后扩大形成约3cm×3cm大小骨窗,将硬脑膜瓣形切开,进行血肿吸除,血肿清除应>80%,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探讨微创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评估: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进行评估:恢复日常生活为Ⅰ级;生活基本自理为Ⅱ级;生活部分自理为Ⅲ级;卧床但有意识为Ⅳ级;植物状态生存为Ⅴ级。本组病例疗效评估:Ⅰ~Ⅲ级为有效;Ⅳ~Ⅴ级或死亡为无效。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2.26%,对照组为51.6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HICH是临床常见急诊疾病,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群,该病约占脑血管病所致脑卒中的1/3。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HICH严重威胁人民健康。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及入路是外科治疗该病成功的关键,近年来,采用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普遍开展,其手术技术也逐渐完善,手术可行性已得到公认。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了超早期微创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此种手术方法:①创伤小、入颅快、手术时间短(一般1h左右即可完成),也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②手术操作简便,术中视野良好,手术医生可以在直视下为患者进行清除血肿及可靠止血,从而使其颅内压迅速降低,以迅速解除血肿占位压迫,并控制血肿分解产生的神经毒性物质,避免引起的2次脑损害;③超早期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脑组织不可逆损伤减到最低程度。也可以避免对脑皮层过多的显露从而减轻患者因手术本身所引起的脑水肿反应。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生存率高。同时,笔者还认为,为促进患者康复,必须处理好患者的并发症,如再出血、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等。而术后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会对治疗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针对患者情况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外科治愈率。
总之,采用早期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可靠、优越性多,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较理想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世文,林贵军,刘宗明,等.2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穿刺微创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师杂志,2006,8(9):1248.
[2]杜建新,凌锋,谌燕飞,等.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7(1):292.
黄伟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 261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