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及处理
- 来源:卫生部公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剖宫产,切口愈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4 14:58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找到最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对2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病例进行观察,结果: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急诊手术、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对切口感染病例应及时进行彻底的清创,按时换药,并用纱布湿敷和红外线照射,并用抗生素合理治疗,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处理
剖宫产手术是一种解决阴道分娩困难,或胎儿在紧急情况下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胎盘快速分娩的手术[1]。而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会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因为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和后遗症,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严重后果。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的2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病例分析如下,旨在通过调查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切口愈合不良提供必要的依据,更好地指导剖宫产术后切口的处理。
1.1 一般资料本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剖宫产术患者600例,年龄18岁~44岁,其中因头盆不称及胎位不正256例,胎儿宫内窘迫118例,巨大儿1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例,脐带脱垂2例,社会因素:因家属和孕妇要求选择分娩时间200例。手术指征:本组病例中就单一指征而言,胎儿宫内窘迫118例(占19.7%)、头盆不称102例(占16.3%)、社会因素200例(占33.3%)、胎位不正154例(占25.7%),其次是脐带异常、ICP、引产失败等,其中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28例。患者入院均按常规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其手术指征、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身高、体重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2h开始进流质,第1天开始进半流质,第3天开始进普食,留置导尿管24h后拔除,术后常规使用头孢二代类抗生素及抗厌氧菌类抗生素[2]。首次剖宫产术后5天拆线,再次剖宫产术后第6天拆线,拆线前行彩超了解腹部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1.2 方法对600例不同产程行剖宫产的产妇术后观察其体温、宫旁局限性固定压痛、阴道流血情况,术后第5天行彩超检查,子宫切口愈合判断标准为:子宫切口声像图呈平或弧状强回声光带确定为愈合良好;子宫切口呈实质非均质团块,子宫切口呈低或无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团块确定为愈合不良。
1.3 结果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急诊手术、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剖宫产手术感染相关因素共16例,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1例,妊高征1例;4例腹部切口感染者产程>12h,4例腹部切口感染者破膜时间>24h;3例行急诊剖宫产,羊水均有不同程度的胎粪污染,3例手术时间>1h。易感高危相关因素共12例,其中,体型肥胖6例,瘢痕切口4例,贫血2例。对切口感染病例应及时进行彻底的清创,按时换药,并用纱布湿敷和红外线照射,并用抗生素合理治疗,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
1.4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
1.4.1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有破膜时间过长,产程较长,胎儿出现宫内窘迫而行急诊手术,羊水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手术时间>1h,妊娠合并糖尿病、妊高征、贫血等。
1.4.2 多次肛查、阴道检查、孕期卫生不良、严重贫血等,可使存在于周围环境或产妇阴道内的条件致病菌繁殖而发生感染[3],从而导致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1.4.3 孕前及孕期过度营养摄入,有报道称肥胖在诸多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中居首位,对术后切口愈合不利。
1.4.4 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术中止血不彻底、血液在切口内积聚形成血肿;手术人员术中缝线过密;术后失血量多,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率。
1.4.5 子宫切口下段肌层厚,在进针、拉线时处理不当,造成瘘道或肌层裸露,增加了创口感染的机会。
1.5 剖宫产术后对产妇切口愈合的处理
1.5.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6h~8h密切观察产妇呼吸、脉搏和血压等情况,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反应,术后3d内产妇的体温可能会有略升高的情况,但一般不超过38℃,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不退,或手术3d后仍有发热,应寻找发病原因,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1.5.2 术前1h使用头孢曲松钠1g静脉注射,术后继续用头孢曲松钠3.0g,以后连用3天,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胎膜早破,产程过长,羊水污染等术后可加甲硝锉或其它抗生素治疗。
1.5.3 一经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或有明显脓性分泌物的即应拆除缝线,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进行彻底清创[4],局部应用过氧化氢冲洗,甲硝唑纱条填塞、湿敷,坚持每天换药,外加微波局部理疗。
1.5.4 为防止形成血肿,漏缝、止血要彻底,不能过多过密地缝扎止血,以免影响切口愈合。
1.5.5 对于破膜时间超过12小时的产妇,术前用药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对有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及时微波物理治疗,可促进伤口周围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1.6 结论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抢救产妇及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剖宫产术后发病率跟产程长短、破膜与否、阴道检查次数、操作技巧、手术时间长短、术后护理、用药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对28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的分析,在手术中要尽量减少腹腔内不必要的干预和操作,减少组织创伤,减少缝线反应、粘连及硬结,避免体内异物产生,降低术后发病率,将手术创伤减少到最低点,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4~227
[2]姚娟,冷丽丽.25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临床医学,2004,24(12):47.
郑启岚 刘佳(云南省牟定县妇幼保健院 楚雄州 675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