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
- 来源:卫生部公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工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4 14:36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骨不愈合、内固定钢丝松脱折断、假体周围组织骨折和关节感染等并发症,优良率为91.30%,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减少术后产生并发症,患髋功能优良率较高,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粉碎性骨折,跌倒时强力外展或内收,下肢突然扭转等间接外力是造成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原因,外力直接撞击也会引起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易发人群。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大粗隆部压痛、肿胀,伤肢出现短缩、活动受限,不能行走、站立,长期卧床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又包括外固定支架、多枚钉、髓内钉系统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等。现选取自2007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6例,对其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07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6例,其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26例,平均年龄为82.1岁,最大91岁,最小72岁。46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侧闭合性粗隆间骨折。31例行走跌伤,8例车祸撞伤,6例扭伤,1例坠落伤。2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8例脑梗死后遗症,4例糖尿病,40例骨质疏松,3例冠心病,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慢性支气管炎。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侧卧位。将患者髋关节后外侧作长10cm~15cm的切口,切断后关节囊和外旋肌群的附着点,充分暴露关节后方。将股骨大小粗隆间的骨折碎片复位,用AO复位钳固定,使用钢丝将患者股骨大粗隆和小粗隆骨折块捆扎固定,捆扎时将各个钢丝之间再相互捆绑,防止向两端滑动。固定后对股骨小粗隆上端0.5cm~1.0cm处至股骨大粗隆根部进行截骨,外侧部不应残留,内侧部应截除一层,防止影响髓腔锉的顺利插入,从而导致假体内翻位的放置。将股骨头取出并测量直径,小粗隆前一横指处与股骨颈截面的椭圆轴应保持平行,确定股骨柄的前倾角10~20°。如果骨折对局部结构造成破坏,可以将股骨额状面屈膝内旋90°,向前旋转15°左右,确定股骨柄的前倾角。扩髓完成后安装股骨柄假体,复位后将后关节囊缝合,通过大粗隆后的钻排孔将外旋肌群缝合。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提倡患者主动活动,使用弹力袜或静脉泵等防止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进行常规负压引流,保证引流畅通,防止术区出现血肿现象。
1.3 疗效标准患髋功能按照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评分,满分100分,关节活动5分,畸形4分,功能47分,疼痛44分。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5.6±5.5)min,术中平均出血为280ml,术后平均引流、隐性出血340ml。术后2月随访,46例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骨不愈合、内固定钢丝松脱折断、假体周围组织骨折和关节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患髋功能按照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4例可,18例良,24例优,无差,优良率为91.30%。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较严重,易患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保守治疗方法见效慢,长期卧床还可能引起褥疮等疾病,不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因此,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应积极接受手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在本文研究中,对4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均无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除术中显性出血外,46例患者通过引流均有不同程度的阴性出血,可能由于血液进入术区组织间隙,并不参与体内血液循环,从而造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综上所述,7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积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减少并发症,及早下地行走,恢复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冯作强,于刚,孙秉伦.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42例体会[J].中国厂矿医学.2012,12(14):57-58.
[2] 吴元勇,郭金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3,18(21):47-48.
[3] 韩小松,向柄彦,邓江.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现代医药卫生.2013,12(21):65-66.
顾建生(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225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