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北京的“惠民体会”

  智慧北京的内涵和外延非常广,2012年,北京市从市民数字生活的角度勾勒并规划了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如果我们将城市看作一个平台,加以信息化利用,那么,城市的物理平台及基于信息化所产生的虚拟的空间,无外乎将有三位主体运行,即:市民、企业及政府。

  如何使这三类主体在智能化运行平台上进行诸如政府整合服务、市民数字化生活、以及企业网络化运营,这是整个智慧城市,乃至一系列的相关部署的总体的目标。

  谈到信息惠民,从北京市角度来讲,其总体目标和任务包含几个方面,首先,相对于智慧城市而言,其服务主体更加聚焦于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领域,实现所谓五位一体的服务,其次,从政府内部来讲,总体上有三项重点任务需要建设。分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以及建设管理体系。其主要针对的是信息惠民和社区领域。

  北京市在具体推进信息惠民的过程中有方方面面的工作同步推进。从总体的角度来讲,近一两年比较突出的工作是依托智慧社区推进信息惠民。因为社区是一个有形的,并且是在基层层面最有承载力的要素。

  除推进文件层面的任务之外,评估机制及评价指标体系也在相应建立。实际上,在智慧北京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与国家统计局已有三年的合作关系,对全市16个区县的智慧北京做了持续三年的研究和跟踪,每年我们都会在考核等相关工作中与区县联合发布,这一方式对我们工作的贯彻和执行起到了良好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我们的信息惠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北京市市民卡向“一卡多用”和“一号集成”的方向转变。北京市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北京市将市民卡定位为逻辑卡,主要包括已发行的诸如社保卡、市政交通一卡通等。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北京通”方案。实际上,我们认为“卡”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物理卡,其实际上是后台信息,只要有唯一的身份识别即可。

  第二、关于民生服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信息惠民,特别是从政府可作为的角度来讲,其实就是民生保障。如何用信息化的手段让民生保障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无论是智慧养老还是智慧社区,都需要我们及时有序的进行相关工作的推进。

  第三、政府提供整合的服务。在这些方面,依托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服务,北京市做了相应的工作。当下,北京市正在建设市级政务服务中心,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相应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政民户等一系列市级层面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设。

  第四、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北京市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作为执行层面,我们将以这些趋势为导向,积极推进开展。近年来,我们开发了名为“北京服务您”的APP应用,当然,需要改进的内容还很多,我们仍在继续的推进。

  第五、配合信息消费的要求,新兴的消费正在进一步释放。如深入实施产业层面的“祥云工程”,我们相关的委办局与百度与合作,推出北京政府健康云,与交通部门联合推出交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等。同时,我们启动了政务数据资源网,进一步的开放政府数据资源。

  总结起来,通过工作的开展,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智慧城市一定是全参与行为。第二、应用为先,需求为王。第三、有抓有放,政府的人、财、物、力,相对于整个庞大工程和社会而言永远是相对有限的。因此,我们只能阶段性的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通过以点代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推进我们全局性工作。最后,借力发展,顺势而为。既要借国家层面的产业部署的力,又要借产业界先进技术模式的力。政府搭台,给企业展示宣传机会,促成政企合作氛围及良好产业生态的形成。总之,我们正在积极的努力探索如何形成政企合作的良好机制和工作氛围。

  那么,怎么购买服务?如何进行产业落地?这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我们认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是当务之急。当前,全市各部门,各区县正在进行自己的顶层设计。我们将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分成两大领域,一是政府主导领域。二是市场主导的领域,在市场主导的领域中,除了一系列共性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入社会资本,如何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以决策指挥和公众服务引领全局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格局和工作机制正在形成。其中,决策指挥主要服务于政府内部。总之,我们要以老百姓的真正需要为出发点,倒逼政府工作,最终通过专家咨询、顶层设计、项目审查以及年终绩效考核等手段保证机制的良性循环和运转。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我们认为:首先,要把握大趋势。从北京市经信委的角度来讲,智慧城市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使北京市更有竞争力。这不仅体现在GDP上,也体现在宜居和宜业上,围绕这个战略性定位,规划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从整个生态社会的发展角度来讲,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互联、一切皆服务和平台化这三个关键词进行工作,就是要将政府的信息化平台云化,并且开放给社会,为大家所用。

  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厅,而是整个北京市行政审批。此外,还有大数据汇聚应用平台推进,将政府数据资源及各个行业领域掌握的资源尽可能多的在合理合规的条件下发布给社会。最后还有G2C平台建设的推进工作。

  第二个方面,普及宽带基础设施,宽带的普及化已成为民生问题之一,当下,每个人都离不开网络,离不开网速的提升。在深度上,我们积极加强研究,下一个五年,将重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化。只有进行互联化并向社会开放之后,数据资源才可能形成更加有价值的、更有导向意义的服务。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畅通政民互动渠道,建立健全法人和自然人身份认证体系。

  第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社区的中心作用,集聚服务资源。通过智慧社区建设,将相关的政府资源沉淀到社区,实行服务对象就近原则。同时,用信息化手段保证信息上传下达的安全可靠。此外,探索可穿戴设备,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北京市也是如此,智能家居,智能养老问题逐步成为北京市民生的重要问题,从这方面来说,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应该纳入我们的工作规划中去。

  我们认为,模式是否合理、科学有效是一切工作的核心。这决定了工程、任务是否可以落地并可持续发展。所谓核心,就是要用市场化思路加强模式创新。自2012年3月,北京市发布《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以来,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推进顶层设计的工作。然而,实际成效距我们的期望还有相当的距离,总结起来,其原因是我们相对忽略了模式设计因素,因此,除了加强本身的顶层设计之外,我们还将会配合模式设计,保证顶层设计,保证我们的规划任务能够继续落地,能够让市场真正的参与到政府的相关工作中来。

  从北京市经信委的角度来讲,2015年将是北京市至关重要的一年。北京市除做好“十二五”系列规划的收尾总结工作之外,还要编制“十三五”的信息化规划。我们将会同北京市发改委,进行相关的工作安排和部署。

  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是得益于各位的专家、企业界朋友和各部门的支持,接下来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希望继续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指导!

  文/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