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对话 智慧社区
- 来源:中国信息界•智慧城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智慧社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26 09:34
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副司长汤晋苏:
对我们而言,智慧社区管理的重点是城市的基层社会管理及基层社会治理。管理和治理的差别在于,治理是多元的,管理则是智慧化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主要是针对于体制、机制的设计而言。其中包括政府怎样提供有偿和无偿的服务,怎样走向市场,普通市民应该怎样购买服务,这些问题的提出都对我们的体制、机制的发展和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基层社会治理似乎智慧城市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基层文化、基层治安、基层教育等等都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议题。也就是说,基层社会治理包括市民安居乐业的各个方面,怎么样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建设一个美丽家园?智慧城市建设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要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党组织为核心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体制的建立要充满相当的活力,只有方方面面的关系理顺了,智慧社区才会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资源的整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何整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关键是要将机制、体制等因素全盘考虑进去。同时,还要注意人才对智慧城市基层建设的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特别是社区的志愿者的吸收和培养也非常重要。
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高建武:
东城区有一个相当成熟的理念,就是网格化的管理模式。近几年,东城区网格化管理做出了几点成绩,2014年12月10日之前,全国推广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便是东城区首创的。12月10日,东城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正式成立。这个单位的成立将我们从过去对城市管理方面的监督评价变为治理和服务。那么,什么是网格化管理呢?其实,网格化管理模式,就是构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网格为特征的管理模式。
自2004年10月22日,东城区监督管理中心成立开始,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社会救助网格化,公共安全网格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网格化相继建成。2015年1月6日,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将其中三个网格并轨。用96010这一个号码,将全区所有的电话、咨询、投诉、意见、建议都归并到一起。在东城区范围内的居民,包括在东城区工作、生活、学习的人士都可以用这一个电话,政府给你提供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公共服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网格化就是精细化的代名词,是提供给广大居民个性化服务的代名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于大鹏:
我们承担的课题是物联网社区服务集成方案混合式研究,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从技术手段来说,国家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而关于社区方面的技术研究,很多地方大学都做的很不错。但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技术其实是倍增器,信息化手段也是倍增器,倍增什么?如果说倍增一个零,倍增器即使是一万,它也是零。如果倍增是一个负的,就会得到一个负的值。
理解了这一问题,我们抛开技术方面的因素,再来看到底社区服务的刚性需求在哪里?我认为,刚性需求应该是在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生老病死、安居乐业上面,这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必须要做对结果负责任的研究,也就是说我们要对任何一项服务承担责任,而不只是做一个工程,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这个事情是不可持续的。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如何能够跟金融相结合,走上一个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点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赛伯乐投资集团合伙人杜豪:
一切的技术手段,特别是以公众服务的技术手段,应该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无论面向当前还是面向未来,需求必须要有导向。服务要针对老百姓的需求,不管服务是政府买单,还是老百姓自己买单。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从事的项目基本上具备了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
对于项目,我们从某种方面来说,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着市场的前景。当前,我们在全国各地都看到了很多社区服务的项目,从中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趋势,那便是管理走向治理,走向服务的潮流越来越明显了。现在,我们的团队正在注意把控和整合产业升级的新的机会。不论做技术,还是做投资,我认为,时机已经或者正逐渐的到来。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外来看,社会服务的大潮逐步到来,我相信这个前景是非常好。
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龚承亮:
首都信息是信息化的老兵,从2000年开始就承担了北京市社区管理系统和社区服务系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建设工作。十几年中,我们的工作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成长。首先,应该说我们的社区信息化以及智慧社区的发展呈现了两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的态势。在这其中,新技术的引用,新的建设理念,新的模式变化特别大。
我们在北京服务了186个街道,2700个居委会,建立了全市覆盖的电子化社区服务系统。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我们总结出了天地人和的理念,包括“1+X+Y+N”的建设模式,5A、5S,5V的服务理念。
通过这一系列建设的过程。我们感觉到,融合非常重要。其中包括资源的融合,服务的融合,信息的融合,体系的融合,这其实也是我们工作的难点。当下,这一难点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体系化也至为重要。作为一家IT公司,我们项目的成败绝不取决于是否能够成功的验收,因为其监督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在智慧社区建设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同步规划和策划。项目策划之时就应该制定发展方向和方法,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成功,也能保证真正的信息化惠民。
IBM智慧城市业务拓展总监谷冰:
IBM公司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重点研发和推广。IBM作为一个技术的公司,目前整个技术的发展方向会集中在三大方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以及移动互联。这三个方向正是服务于我们智慧社区的重要技术平台。
IBM也有很多相关的成功案例。例如,与日本北九州合作的全市能源动态定价体系。日本是非常能源缺失的一个国度,因此对能源非常重视。在能源管理这个领域里面,我们利用先进的软件,将其在建筑、经营、用电设施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整合,并且进行相应的分析,制定了按照季节或时间等五种定价体系。通过这种体系,可以有效的帮助社区在7个月内节省了9%到15%的能源消耗。另一个案例是与我国华中地区一个城市的社区合作,通过便民、惠民的方式,在小区配发Pad。在Pad上,小区可以通过物联网缴纳各种费用,可以进行小区的安全监控监察,对周围商圈里的超市进行O2O的采购等等。从IBM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以及公共云等技术,可以助力于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让居民生活得更加愉快。
武大吉奥营销中心总经理姚明:
中国有俗话: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我们认为,网格管理员其实就相当于村长。这个村长勾通左右,链接上下,在城市管理的真空地带起到了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进行智慧社区建设,其实就是关注辖区内民众的诉求,网格管理员是发现和解决这一诉求的先头部队。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这其中的“村长”其实还是有很大权限的。我们在从事智慧社区建设的时候,应该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很多问题其实不一定非要到区里或者市里解决,要力争将一些突出的问题解决在这“村长”的权限范围内,避免浪费资源。目前,我们已经梳理了属于其权限范围之内的101项问题。
最后,我们认为,所谓惠民,实际上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自由整合从而进行有效管理的方式,通过数据中心的管理,进行有效的再投入,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针对政府,让政府的管理、规划精准地推送到社区去。同时,还要注意到将社区周边的商家纳入到这一管理中心中来,我们认为这其实涉及到移动入口的问题,本质上是移动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几个方面有的我们已经有了成熟完善的案例,有的还在酝酿整理,有的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