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对话 智慧养老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左美云:

  智慧养老和智能养老有什么区别?智能叫Intelligence,智慧现在叫Smart。“智能”更多是带有监控、控制的东西,而我们说Smart的时候指的是嵌入,我们希望老年人是没有感觉的,尽管这个东西实际是在监控我。比如戴的腕表对老人来讲并不舒服,这不是老年人需要的,而是子女或者养老机构需要的,对老年人而言,便存在着一种义务感,这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的。

  所谓的Smart,就是要以老人为本,就智慧养老而言,我们希望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叫智慧助老,第二叫智慧用老,第三叫智慧孝老。

  现在我们大多数企业,大多数是在做智慧助老的工作。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很多。而对智慧用老则相对关注较小。所谓智慧用老,就是怎么样把老年人的经验和知识用起来。怎么样寻找新的二次人口红利,这是很重要的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智慧孝老方面,“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方面我们需要极其重视。举一个例子,老年人跟年轻人在公交车上因为座位发生争执从而导致老年人摔倒,如果我们有智慧孝老的产品,比如在腕表上加一个声音提醒功能,当他的血压达到180以上时,便自动报警,并且提醒其子女,老年人已经处于不安全的状态。这就能更好的体现我们智慧孝老的产品意识和服务意识,这需要我们的产品在设计和研究中特别的注意。

  我相信智慧养老不仅仅只是一个蓝图,其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我也相信,其必将运用于老年人生活的实际中,并为老年人的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巡视员唐振兴:

  当下,养老问题已经越来越热,从政策的设计上来讲,过去我们只有基本的五保养老政策以及退休的相关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1996年我国《老年法》出台,2013年又进行了重新修订,这表明养老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从政策层面来说,2013年30号文件以及40号文件成为我们养老健康的引领性文件。而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的精神,协调有关部委出台了40多个政策性文件,各个地方省市也都陆续出台了贯彻的实施细则,从顶层设计、政策制度法规层面上,国家对养老问题非常重视。

  从各地情况来看,去年国务院办公厅组织27个单位部门分八个督察组到各地督察督办。各地在养老,特别是在信息化养老,智能化养老等方面有很多问题得以相当程度的解决。我们全国老龄办曾经在民政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进行了为期四年的中西部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建设示范,政府投资了七八千万进行大力建设。实际上在社区当中的生活,老年人主要需要的是信息化的慰老服务。包括智能化的穿戴设备,远程监控,远程医疗,老年人需要的是快速、便捷、准确的服务。

  从政策的顶层设计上来讲,老龄事业的“十三五”规划正在启动实施。我们认为,在重视养老设施和智能化基础性设计的同时,我们也要更注重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更好的亲情化为老年人服务,让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黄伟:

  去年的8月份,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筹集了一亿美元,将全美100多个在医疗信息化方面成果突出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攻关智慧医疗。其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社区养老,美国至少一半以上是社区养老。其次是家庭,也包括一定的居家养老。美国的居家养老发展较慢,不论是家政还是医疗。美国的医疗体系花费了1/3的GDP,在西方发达国家医疗方面是费用最高的国家,然而其可能也是服务最差,成本最高的国家。

  这给了我们两个方面的启发。其一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普通民众对于医疗的需求,能够与较富有家庭的差距有所减小;二是投入成本与服务质量并不一定成正比。

  最新的行业发展研究表明:美国大概1/3的人都有可穿戴设备,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产业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产业链的形成给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机会,而这也将是一个非常广阔,很有市场前景的开端。

  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燕婕:

  我们认为,医养结合与养医结合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问题。从养老来说,我们应该是以养为目的,以医为手段,这是一个互动的服务模式。从技术上来讲。信息技术对养老事业是引领和支撑。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为我们今天的养老提供了基础。从社会化医院来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医院建设,使我们现在对于病人的服务能够更加方便和快捷。

  大家都知道看病难,看病贵。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登记,把那些不是必须要发生在医疗机构的行为剥离出来,从而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前医疗、中医疗、后医疗”的服务模式。除了看医生和做检验以外,很多病人的信息事先采集和事后追踪服务都可以进行分析。因此,从服务模式上来说,应该积极利用技术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

  同时,我们所做的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经过多年的推进有了一定的基础。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的缺陷,特别是针对老年健康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和服务还不够完善。我们认为,可以也应该将这一点与养老相结合,使得老年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能够更加完善,从而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远程医疗也是信息技术发展非常重要的体现,能够使老人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因此,信息技术不仅为医疗服务,同时也为养老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从应用上来讲,所有的技术服务必须紧紧围绕医疗服务的需求。在不同的场合和领域,我们对老年人的定义也是不太一样的。国际上65岁以下还属于中年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中年”的年龄范围还将进一步调整。我们要面对我们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就要针对这些老年人提供有区分的服务。

  从医疗角度来说,就是要让老年人能够健康的生活,不得病,少得病,或者可以预防得病。我们一贯提出的国家医疗服务方针叫做“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我觉得这八字方针对老年人更加适合。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老年痴呆,可以对其进行预防和延缓,这是我们老年工作的重点。可以减少老人自身的痛苦,减少家庭的负担,也减少社会的负担。

  无论从信息惠民,还是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养老,大家积极性很高涨,也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发出了丰富的产品。然而,从医疗角度来说,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安全。这些产品是不是能够让老人和病人使用起来,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还在持续的进行。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荣珍:

  目前我们单位主要采取“政府引领、企业引进、然后运营”的原则,以公益组织,志愿者团队等相关群体作为辅助支撑的综合模式。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政府有必要做一个中介支撑平台。同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工作一定要围绕老人的需求。在现实中,有的老人在家摔倒骨裂,无法接打电话;有的老人在卫生间去世好几天没人知道等等各种因为基层养老制度发展不健全等引发的问题。

  我们常提到养儿防老,实际上很多子女并不在身边,只有社区的迅速感知服务才能对老年人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救助。我们做智慧养老的核心思想就是运用最新的技术破解传统养老方式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平台构架以及相关服务。比如引入了防跌倒装置、防走失信息平台以及智能床垫感应平台等。

  我们现在主要进行安全服务、健康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工作。其中,安全服务包括房门磁感监测、红外感应等技术。但是要特别注意适应老人的使用习惯,如为试点的老人家装了燃气监测,要能够自动关闭燃气。综合来讲,我们立足老人需求,依托现代技术,以企业、政府进行支撑,企业全面融入,融合各方面的资源,共同对老人提供服务。

  IBM智慧城市医疗解决方案经理杨秀合:

  当下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些年,IBM开始关注科技养老的发展。从去年开始,IBM全球也在做转型,重点关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这几个方面跟养老需求、养老场景都密不可分,有效解决方案也对于养老质量,服务标准化,降低成本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云”概念,首先,“云”可以作为养老产业的一个支撑平台,在云上配置产业资源,使需求者找到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找到需求者。另一个方面,“云”本身也会为在养老这样一个碎片化的市场下解决集约化建设的问题。“大数据”也能很好解决我们更好提供养老科技支撑的问题。比如风险分析,风险预测等等。移动互联也是重要的方面。居家养老离不开移动上门的相关服务。此外,社交网络方面来讲,互联网怎样使得老人与老人、老人与子女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相信也将一步步的解决。

  另外,IBM也积极借助全球的经验,整合相关资源,使得养老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够落地。例如2011年IBM收购了一家爱尔兰公司,这家公司拥有完整的帐户服务平台,包括养老档案建设、养老服务需求、养老分析、养老服务风险评估等等。IBM在整合这些资源的同时,也希望跟更多的专家学者合作,推动养老产业更好地发展。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秘书长、养老信息化建设工作委员会总干事田兰宁:

  人一出生就在变老。谈论老龄化实际上是谈论人的问题。养老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是一个消耗成本的工程。我们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把需求细分,对老人进行评估,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准确的定位。

  现在,健康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发展是可穿戴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可持续的管理既有过程也有结果的优化,为老龄化带来非常重要的服务,所有这些信息技术,未来都有可能为老龄化社会带来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老年人的权益亟待保障。从这方面来看,包括社区网络等信息化的巨大发展,为之提供了相当可资取用的资源。

  总体来说,今天需要用另外一种思维去考虑老龄问题。实际上,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卫生医疗的发展已经使大家都非常高寿,把最需要照顾的时间缩短,延长健康生活的能力,这是国家老龄委提出来的积极地老龄化的口号。现在,养老产业化发展的前景十分良好,我们要积极创造新的模式,为全人类做出一份贡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