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融合与变革的大时代 抓住与欧美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绝佳历史机遇

  ——专访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沈寓实

  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自2013年11月13日甫一亮相,即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一年多来,联盟相继举行了多场轰动业界的高端行业峰会,促成多项重大的项目落地,多次获得各部委协会颁发的重要奖项。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沈寓实,就云体系联盟的定位、理念、行动、成果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

  《中国信息界》:请您谈谈成立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沈寓实:当今信息产业正在面临全局性的融合和变革,“云体系”是这一变革的“神经中枢”,这是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的一个大背景。

  云体系联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信息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整合政产学研各界资源联合发起、共同组建。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担任云体系联盟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孙家广院士担任理事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张玉台和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担任顾问委员会主席。

  云体系联盟成立的宗旨是引入国际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突出科学化的组织管理,强调政府社会、产业部门、学术教育、技术研发、职教培训、商务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通过打造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全国公益性综合平台,促进并推动中国云体系产业的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和国际合作。

  《中国信息界》:请介绍一下云体系包含哪些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信息产业所处的位置是什么?

  沈寓实:所谓体系,就是有内在规律的一个整体。所谓“云体系”,包括了云平台、云网络、云终端、云服务和云安全等相互关联的五大方面。“云体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变革核心,是我国重要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也是中国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主要领域之一。

  纵观计算机和网络发展历史,本质上就是计算、存储和网络三大基础资源的博弈和权衡。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基于计算、存储、通讯带宽这三大基础性资源,相对独立地发展起来一系列相对独立的产业,包括软件、硬件、手机、电视,等等。今天,随着光纤的普及,云计算的到来,计算、存储、通信在最底层得以融合,三大基础性资源都已经进入资源丰盛期,整个信息产业正在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融合。

  例如,微软原来是一家软件公司,现在已经全面定位为“云+端+服务”的公司;苹果曾经是一家计算机公司,现在也发展成为“云+端+服务”的公司;以互联网起家的谷歌也是如此。而且它们又融合了手机产业并且成功颠覆传统成为了行业新的主导者。

  融合不是叠加,必然与变革结伴而来,这是历史的规律。除了手机产业,电视机、照相机,甚至所有的传统产业,都将受到信息产业的融合而发生变革,由此还会引发出选择、重构、路径等一系列引人关注的话题。

  以云体系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化,既有技术属性,也有商务属性,还有社会属性。这分别对应了云体系发展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变革,决定了发展的深度;与各行业跨界融合和应用创新,决定了发展的广度;与中国国家战略乃至世界发展趋势的紧密相连,决定了发展的高度!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有可能与欧美站在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同一起跑线的绝佳历史机遇。

  《中国信息界》:请问您如何评价中国智慧城市的现状?云联盟在促进中国智慧城建设的健康发展方面做了哪些有益的工作?

  沈寓实:技术和产业都面临重大的变革和重塑。信息产业的未来,从本质上说,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充满智能的、无限逼真的虚拟世界。这是人类的“第二空间”,第二空间是物理世界的映射和提升,将和物理世界深度融合,并决定性的反作用于物理世界。这场来自云端的颠覆将整合一切资源。

  智慧城市恰是这一大趋势的小而全的综合体现。具体而言,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新一代创新环境下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结合中国国情来看,智慧城市的本质,就是城市信息化的更高阶段,在云时代,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城市云”,这包括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发展,有一个整体优化的概念。

  智慧城市发展必须从顶层设计、发展趋势、应用服务落地、配套政府改革和产业聚集等多角度综合考量推进。云体系联盟也正是从这几方面着力展开工作的。在过去的一年里,联盟不仅参与组织了多个国际智慧城市论坛和年会,更成立了“智慧城市创新中心”,该中心具有“研发、应用、培训、服务”的综合性创新功能,由刘经南院士牵头,整合国内外专家资源,从事有关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创新性研究,和智慧城市项目的应用性研发。

  我们尤其注重创新研发的实用性和具体落地。以智慧城市创新中心为例,就已经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武汉开发区将成为创新中心的实践基地,由创新中心为开发区智慧城项目建设提供咨询、评审、决策参考等全方位服务。

  鉴于云体系联盟在推进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贡献,特别是通过有效整合各部委以及产学研多方资源,推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应用落地,促成国内外新技术方案在城市建设中的快速应用,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授予联盟“2014年度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服务奖”,在2014年11月的高交会智慧城市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向联盟颁发了该奖项。

  《中国信息界》: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一年多来还取得了哪些成绩?

  沈寓实:云体系联盟成立一年以来,联盟完善组织、建立制度,完成了联盟管理机构的设置,并广泛联络国内外具有行业领先性和代表性的有关单位和专家,共同领导联盟工作,推进中国云体系事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建立了广泛的影响力。

  联盟积极推动云体系领域的国际合作,比如,国际安全领域的顶级机构,云安全联盟(Cloud Security Alliance),就是通过加入中国云体系联盟,在中国成立了中国区办事处,并与政产学研各界多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中国云安全的跨越发展。云安全联盟创始人、全球首席执行官吉瑞威(Jim Reavis)亲赴中国参加发布会,并表示将协调全球资源,和中国政产学研各界展开全面深入合作。

  云体系联盟还和《中国信息界》、《中国投资》等业内高端杂志达成战略合作,在推进我国云计算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进程中开展深度合作。除了上边提到的智慧城市创新中心之外,一系列促进联盟与国家有关部门的紧密合作的具体工作,以及媒体云体系专题、金融云体系专题、安全云体系专题等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酝酿之中。

  2014年,联盟还获得了由工信部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颁发的“中国行业信息化云计算产业推进奖”,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颁发的“云产业创新推进突出贡献奖”。以表彰联盟自成立以来在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包括为广大IT用户和决策机构普及云计算和云安全的理念和国际趋势,并成功促成了若干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包括中国国际云计算大会的举办、国际云安全联盟落地中国、和武汉智慧城市创新中心成立等。在2014年12月的中国信息主管年会上,沈昌祥院士为联盟颁发了该奖项。

  文/本刊记者 李卫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