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对虾苗业观察:虾苗同比提价10%,正大亲虾需求或趋热
- 来源:水产前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海南,对虾,生产成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18 15:42
预计海南地区,全年将进口正大亲虾2-3万对。而持观望态度的苗企占多数,主要是认为正大亲虾产卵较少,还要观察其今年的表现。
3月中旬,笔者走访了海南省10家相对主流的苗种场,了解今年虾苗市场的供求态势。虽然海南虾苗还没迎来出苗高峰期,但是由于今年暖冬,海南地区水温比去年提高约3℃,苗企提前出苗。
有部分苗企表示今年虾苗的成活率较去年偏低1-2成,这可能是因为水温较高导致水中的病菌较活跃。但也有苗企表示并没有遇到这种现象。
从走访的情况来看,海南大部分虾苗场今年将扩大一代虾苗的产能,加上今年虾苗存活率不高,所以对SIS亲虾的需求量将增加,或会导致SIS供应紧张,SIS可能会削减部分订单。
目前海南约有7家取得进口亲虾资格,至于削减多少亲虾配额下半年才能获悉。
2015年较2014年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海南苗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水质处理,提高虾苗的质量。由于人工、生物饵料、空运等生产成本的上涨,8成的苗企选择提高虾苗价格,较去年约上涨10%。
有业者预估由于越南等东南亚区域积极投入养虾,今年国内虾价可能会走低,也将导致下半年虾苗价格的下降。
泰国正大集团从2013年开始尝试销售亲虾,由于2014年正大虾苗在海南地区的养成效果好,有些虾苗企业开始使用正大亲虾,有可能会对SIS形成挑战。预计海南地区,全年将进口正大亲虾2-3万对。而持观望态度的苗企占多数,主要是认为正大亲虾产卵较少,还要观察其今年的表现。
近两年,由于二代苗在华东的表现差,养殖户开始尝试一代苗,以提高养殖效益。去年华东区域对一代苗的需求较旺盛,但由于台风使得海南地区虾苗企业的亲虾繁育能力受到影响,导致一代苗供应紧张。部分苗企将二代苗假冒一代苗销售给养殖户,造成华东地区对一代苗效果产生怀疑。但还是会有较多的养殖户将继续尝试养殖一代苗,估计一代苗将占到总投放量的20-50%。
2015年由于华东地区对虾苗的需求增加,预计今年航空的压力将加大。同时由于海南地区飞往华北区域的班机较少,其紧张程度将高于华东区域。海南省海生苗种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德铃表示今年海口空运运费上涨超过60%,而三亚保持不变。
有些苗企选择在湛江和厦门设立标粗场以减少运输成本。
黄明丨海南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
控制每对亲虾幼体产量
“今年第一批进口亲虾5000对,全年计划进口亲虾一万对,较去年少些。但是我们供应的苗量将比去年多,因为整个生产效率提高。”黄明表示今年海壹对每个基地投入约2000万元进行基建改造,其中主要是水处理设备。
海壹将用于苗种生产的用水称为“九重水”,而实际处理的步骤还不止9重。“最终处理的水,弧菌、有机物含量在目前的检测手段下检测不出,这样病毒没有载体就不会存活。在这种水环境下,苗种的平均成活率能有6成,最高可达8-9成。”黄明说。目前,单套设备的水处理量为900吨,同时亲虾车间和饵料车间完全独立,每个车间都有独立的水处理系统,以保持亲虾池的整洁和清洁。
和行业追求每对亲虾的产量不同,海壹选择控制每对亲虾产20-23万尾幼体,以此提高幼体的品质。同时海壹还会对虾苗进行两次优选:一次逆水淘汰,一次流水光诱导。对不同的幼体进行ABC三级的评级,只有AB级的才有机会进入市场。在仔虾的后期还会进行大量换水。在出苗阶段,会在P3和P8两个阶段进行检测,不合格直接淘汰。
杨德铃丨海南省海生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
华东对一代苗需求增加1/3
海生今年计划扩大规模,进口亲虾8000对,全年计划生产虾苗130亿尾。从1月29日起,海生就开始出苗,然而扩大规模依然没法满足虾农对一代苗的热情。“去年漫山遍野的苗卖不出去,现在苗很紧张。”杨德铃说。除了以往华南地区对一代苗的需求比较大外,华东区域对一代苗的需求量也增加1/3。虽然去年华东区域第二造虾因为连续阴雨天气导致产量不好,但是华东地区养殖户的养殖观念在转变。“现在很多养殖户都关注品牌和亲本的来源,所以品牌苗比较紧张。”杨德铃表示。
今年冬季由于水温较往年高,海南地区第一期做苗量也大于去年,然而今年虾苗的存活率并不理想。“今年能做到5成的成活率就很好了,时常失手做不出来苗,去年则有5-6成的成活率。”杨德铃说。
海生除了有自己的苗种场外,还采用合作场生产的方式。目前合作场达到三十多家,杨德铃表示:“合作场要是管理不善就赚不到钱,所以老板会比较认真,积极性比较高。同时我们要是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的话会坚决排掉,保证海生的品牌。”
王平丨海南中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正大亲虾挑战SIS
自2014年7月中正开业至今,在海南及沿海养殖区域初露头角,市场对中正虾苗整体反应较好,养殖成功率较高,且每万尾苗的产出率普遍不低于200斤。
据了解,中正的亲虾均采用泰国进口正大亲虾,2015年计划进口亲虾5000对。苗种生产过程中,中正会在无节二期及五期采用光诱措施,淘汰弱质幼体,提高幼体孵化率。每一批次的虾苗出池,都要检测细菌、病毒、抗逆性等指标,合格后方能出厂。
今年中正将全面扩大虾苗生产,目前已投资4000多万元在海南省东方市完善育苗配套设施。在中正投建的300亩育苗场地中有1/2的场地是用来做水处理,以保证虾苗品质的稳定性。同时中正还承建了东方市水生动物监测中心,并政府联合推广科学养殖技术,主要是建议养殖户在养殖前进行水质、苗种检测,达标后再放苗,放养密度也不易过高,根据设备硬件做好规划,不要盲目放苗。
今年中正计划生产的50亿尾虾苗将首先供应海南本地。“海南只认可进口的一代苗,虽然苗量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小,但市场对苗种的要求比较高,我们有信心先把海南的市场弄好,然后再辐射全国。而且中正在海南本地有一定的客户基础。”王平表示。
陈墨丨海南蓝色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养虾成功率不高致70%苗企亏损
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目前多数苗企选择涨价,陈墨认为目前虾苗企业的利润率都不高,行业中70%的企业处于亏损。“虾苗如果没有按时销售出,会产生附加的成本。近几年养虾成功率不高,对苗企提出了挑战,但做出高品质的苗很难,生产成本必然升高。”陈墨说。目前产销虾苗薄利润的情况在两广和海南很明显,而在福建和浙江则相对乐观。
今年公司计划进口5800对亲虾,但对于下半年虾苗的行情,陈墨并不乐观,他表示今年暖冬,细菌和消化道等疾病可能会更严重,同时东南亚国家养虾的也比较多,进入国内市场势必会冲击虾价,打击养殖热情。同时他认为二代苗虽然会向一代苗转变,但是一代苗能否真的取代二代苗要看养殖效果和整个大环境,要是整体的养殖成活率都很低,养殖户出于成本考虑肯定会选择二代苗。
目前内陆区域开始尝试养虾,但规模和养殖技术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不久前陈墨去山东考察时,发现黄河口区域发展养虾的前景比较大。“黄河口面积很大,而且政府扶持荒地进行利用,所以土地特别便宜。只要把排污和水质处理好,确实还是比较适合养虾。”陈墨表示。
李义军丨海南省昌江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抗逆性强的虾苗在北方更有优势
与其他苗企不同的是,南疆选择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西北农林大学共同研发生产“科海一号”亲虾,而不是进口亲虾,预计2015年将生产亲虾7万对。
结合中科院海洋所在水产育种和西北农林大学在畜禽育种的优势,“科海一号”从2002年开始选育,经过9年选育,在2011年年底正式成为新品种,目前投入生产已经4年。“今年我们生产的‘科海一号’引进了厄瓜多尔的新血缘,同时还在做定向杂交,虽然生长速度与进口亲虾相比稍微差些,但整体抗逆性更强,收成率要比进口亲虾高出20-30%。”李义军说。南疆今年7万对的亲虾中,有25000对是进行定向杂交。
目前南疆公司的主要销售市场在天津、河北、山东等北方区域,李义军说:“因为我们品系的抗逆性较强,粗放的养殖模式成功率比较高,而且在北方粗养的环境下生长性状和一代苗没有太大的差异,所以我们的苗种在北方的市场更有优势;而南方养殖历史久,对生长速度的要求高。”但今年南疆除了继续巩固北方的市场外,还将用定向杂交的苗种投放珠三角,开辟市场。
今年南疆引进SPF工厂化的制种工艺,亲虾的状况较去年好,虾苗存活率约5成。生产苗种方面,南疆采用定向流水的方式使亲虾肌肉强度增强,并通过光诱和理化指标的剧烈震荡淘汰弱苗,增强苗种的抗应激能力。同时在天津汉沽等当地生产苗种,以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
冯吉尔丨海南中吉大海洋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虾苗生产需强化生物防控
当苗企都在极力扩张产能时,中吉大却选择保持去年的生产规模,2015年第一批进口亲虾1500对。“我认为虾苗好的技术不好去复制,所以选择将规模做小一些。”冯吉尔认为目前国内虾苗生产还缺乏一套标准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生物防控。
冯吉尔认为正大亲虾在2014年的表现要比SIS惊艳,“去年正大苗种不错,大家都说SIS的质量有所下降。正大一直坚守的生长性状就是快;SIS原来性状也是快,去年可能为了调整适应性和抗病力而牺牲了部分的生长速度,但SIS后期的生长速度也很好。今年两者的表现将进一步观察。”
目前内陆区域也开始养殖南美白对虾,但在淡水区域养殖仍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冯吉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淡水区域养殖南美白对虾,钠钾的需要量不是很高,只要足够呼吸就成,然后就是形成甲壳的钙镁元素。“有些微量元素可以从饲料上进行弥补。同时苗种营养充足时,成活率也会提高一些。”冯吉尔说。
张海平丨海南阜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斑节对虾在高温季与白虾轮养
阜康从去年开始推广“斑节王”斑节虾苗,亲本从非洲中部东、西两侧国家引进,主要是为了寻找不带病毒,同时不会近亲繁殖的亲虾。据张海平介绍,目前从莫桑比克进口的斑节亲虾成本较低,但还会有10%的亲虾携带病毒,而阜康的亲本来自北非的索马里和加蓬,亲虾无病毒;同时海域相隔几千公里,这样就不能近亲繁殖。
阜康的研发团队在台湾、泰国等地进行试养实验发现,“斑节王”斑节虾苗适应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大陆沿海夏季养殖环境。“我们的亲虾不带病毒,同时生长速度快、整齐、抗病能力强,适应的盐度和南美白适应的盐度相同,但是12-13℃就是斑节对虾的极限,而白虾可以耐受到9℃。”张海平说。
目前白虾病害严重,张海平认为斑节王对虾是一个很好的轮养选择,“夏季中造虾的水温比较高,而斑节王来自非洲,那里水温比较高,所以比较适应夏天的环境。”
2015年阜康将生产约8亿尾斑节对虾苗,同时还将在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新疆等内陆地区进行免费推广。张海平建议养殖户如果想养50头虾,放苗量就为5万尾/亩;20头虾就放2万尾/亩;10头虾就放1万尾/亩。同时北方区域也可以利用地暖和冬棚进行养殖,从5-6月份开始放苗,养至入秋前开始收虾。
邢波丨海南海尚种苗培育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
苗企比饲料企业更专注
目前海尚在海南岛内有13家生产基地,岛外12家标粗场,岛内生产、岛外销售也是目前海南很多大型苗企的产销模式,这样可以降低空运的压力。在生产工艺方面,海尚去年就开始在做活藻喂养,而很多公司采用藻粉来做亲虾的饵料。邢波认为活藻投喂虽然增加了投入,但是亲虾的营养会更好些。今年,海尚第一批进口亲虾5000对,全年计划进口亲虾1.2-1.3万对。
与进入虾苗产业的饲料企业相比,邢波认为单独做苗的企业会更专注。“饲料企业做虾苗在财力上面有优势,平台好,人手也会优秀。但是和他们相比,我们更加专注,比如我自己都要在一线。因为做这个行业,除了要请人管,老板也还是要管。”刑波说。
去年,海尚筹备一年的海南海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业,涉入水产动保产品,借助现有的虾苗销售网络进行推广,可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王充丨海南卓海水产种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今年将进入动保行业
去年威马逊台风过后,由于气候和水质的影响,部分企业为保证苗种质量选择停产,卓海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卓海在翁田基地预计投资6000-8000万元投入新场建设,计划3期工程。“目前已投入2000万元完成一期工程,主要是用做亲虾基地,共有10条亲虾车间,将来投入运行之后一年将育苗100亿尾。”王充说。据了解,卓海2015年预计进口SIS亲虾6000对。
生产工艺方面,卓海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技术,即使在水质处理环节也不使用化学药物。“我们处理水质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和培养微生物来稳定水质。”王充认为要把水中所有病菌都杀死是不可能的,而且最后虾苗是养殖在有病菌的环境中,所以不使用化学药物消毒,这样生产出来的虾苗抗逆性更强些。
除了扩大生产虾苗之外,卓海今年4月份开始尝试生物板块。“卖虾苗最后还是要做服务,客户除了需要稳定性强的苗种,也需要生产上能给他们指导建议。希望将来每个区域都有我们的服务站,为一线养殖户提供专业性的指导。”王充说。
云超丨海南文昌禄泰水产种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控制产量,保证品牌更重要
“今年量不想做太多,会做精。”云超认为与湛江和厦门两大虾苗基地相比,海南由于受到琼州海峡的影响,运输成本高,打价格战没有优势,所以保证苗种品质是海南苗的出路。今年,禄泰将计划进口亲虾约18000对。
目前沿海区域对一代苗逐渐认可,同时内陆地区需求量也很大,但是云超认为不能盲目的扩大产能。“量做得太大的话质量就会出现问题,可能第二年的生意就没法做了。所以大公司做品牌的话,成本一定要舍得,质量出现问题要舍得排掉,宁愿没苗。”云超表示要从生物防控意识上抓苗种质量,只有品质做到位,来年才会有人继续来买苗。目前禄泰会开展虾苗售后养殖效果跟踪。
云超估计今年下半年的苗价会下跌,依据是湛江和厦门很多苗企也来海南建场,结果便是盲目生产,导致幼体过多,最终把价格拉低。不过禄泰是根据订单需求来计划产苗量,还可以相对保证苗价的稳定性。
文/本刊撰稿人 吴新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