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一群人,一种生活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柏林,换书会
  • 发布时间:2014-09-18 13:10

  人与书之间的缘分是很微妙的。在一家饭店、一间酒吧、一个火车站,在你去探望朋友的路上,甚至在你到社区办理事务的时候,你会不经意地在角落或书架上发现它。如果在柏林,那么你还可能从树枝上发现它:德国的普伦茨劳贝格社区推出了“书林活动”,在道路两旁的树上放有各类图书供路人选读。而意大利帕多瓦市博尔特罗街上的面包店也专设了书架。

  店主克劳迪奥推出了“换书会”活动,顾客拿走一本书的同时也要留下一本书,而很多人不止留下一本。有些顾客会聚在一起谈论一本书,例如肯·福莱特、斯蒂芬·金、路易斯·塞普尔维达的作品等,当然也不局限于小说。除了帕多瓦,戈尔勒和贝尔加莫市的面包店也推出了“换书会”活动。在波尔戈市的一家面包店里,仅一年时间就交换了500多册书。

  罗马的绿山小区开设了免费的图书馆式书店“普劳提拉”,所有住在附近的居民都可以在这里进行书籍捐赠、交换或直接取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交流聚会的场所,一个社区团结的渠道。“普劳提拉”书店并非临时场所,它位于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却又经常受人歧视的地方——精神科日间护理中心。

  “我们书店的书籍不仅在数量上惊人,质量也很高。这里尤其要感谢捐赠者丽莎·金兹伯格,”绿山小区读书文化协会会长、“普劳提拉”书店创办人玛利亚·特蕾莎·卡尔波内对记者说,“普劳提拉书店是一种新兴的推广读书的方式。”马德里和巴尔迪莫也出现了类似的书店,其中巴尔迪莫在1988年就开创了图书馆式书店,主要面向生活困难者及青年人,其藏书量也极为可观。

  此外,绿山小区还举办了“一本书,一个社区”活动,该活动受到西雅图“一座城市,一本书”活动的启发。第一次活动是组织居民阅读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生活的年轻人》,现在整个社区都在阅读曼佐尼的《约婚夫妇》。阅读的地点有酒吧、饭店、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有时还会举办读者见面会。今年5月17日,齐亚拉·瓦莱里奥就在“普劳提拉”书店举办了见面会,齐亚拉是罗马第三广播电台“大声朗读”节目的负责人,也是她向民众推荐阅读《约婚夫妇》的。

  “一本书,一个社区”是一个分享型活动。阅读就是将居民团结起来的渠道,极大地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因此说书籍是社区的凝结剂一点也不为过。

  米兰的伦勃朗小区也成立了一个图书馆,同样将书籍作为社交的载体。伦勃朗小区图书馆共有书籍5000余册。其创建得益于罗伯特·夏贝拉偶然间在垃圾箱里发现几本书,并决定给这些书籍第二次生命。之后罗伯特将居民楼一间废弃的屋子改造成今天的伦勃朗小区图书馆。这是一个值得鼓励和发扬的创举,与其理念相近的还有费尔特里内利书店。在所有的费尔特里内利书店里都可以看到路人留下的供其他人选取的二手书。据店主费尔特里内利说,他的灵感来自那不勒斯的酒吧:一个人来到酒吧为下一位不相识的顾客买单。依此方法,就会有更多人分享好书。

  阅读社团也是倡导读书活动的有效手段,现在,读者们可以足不出户就知道自己感兴趣的社团聚会日。通过网络手段,例如biblioclick.it网站以及gruppodilettura博客,我们很容易发现,米兰的布鲁吉里奥小区最近诞生了6个新社团,每个社团的图书类别都不同:古典文学、日本漫画、诗歌、青年读物以及当代小说。加入社团的读者会收到聚会通知,有时这些社团还会请来作者与会员进行互动。

  3月21日是国际书籍旅行日,西班牙、印度、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共“解放”十万余册书。这些被给予二次生命的书将乘着知识的翅膀,飞往全球各地,开启书籍之旅。

  “书籍旅行”活动有专设的官方交换区,供读者们进行交换。所有的官方交换区在网站上都有注册,并注明了每本书的出入日期和基本信息。到这里找书或追寻其递藏历史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读者只需下载书籍卡片,并进行登记即可。而所有登记过的信息都将成为该本书身份说明的一部分。有的人非常热爱一本书甚至希望全世界都可以读到这本书,就买了很多册,放到官方交换区,希望它们可以环游世界。

  “书籍旅行”活动的理念与罗马“普劳提拉”书店的理念不同,这里没有实体的社区,不过让书籍飞遍全球的确是个传播知识的有效方式。

  休斯顿的托德·波尔发明了“免费小型图书馆”模式,在一间堆满书籍的小木屋里人们可以自取书籍,不过必须要留下一本作交换。

  托德创建图书馆的初衷是为纪念其做教师的母亲,不过很快,这种“免费小型图书馆”就遍布全球了。粗略统计,目前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1万余家“免费小型图书馆”,而仅在去年,这种“免费小型图书馆”就有300余万册书完成了交换。这种图书馆每个人都可以建,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防水。目前已有的图书馆建筑类型也各不相同,有的外形颇有设计大师的风范,有的则像斯巴达盒子,还有的是由可回收材料建成的。在新奥尔良甚至有人用卡特里娜飓风留下的建筑残骸建造了一家图书馆。“拿走一本,留下一本”的理念让所有光顾“免费小型图书馆”的人们找到了心灵归宿。只要引起路人的好奇心,就可能让其成为“书籍社区”的纽带。这种“免费小型图书馆”使得书籍无国界,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译自意大利《快报》]

  达涅拉·孔多雷利/文

  邵颖超/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