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空间哲学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设计,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14-09-18 13:29

  从传统小间到“员工的鸡笼”,从固定办公桌到捉摸不透的“原始森林”——办公室应该怎样设计才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天色已晚,同事们都已下班回家,亚历山大·威尔斯还在“美国餐厅”悠闲休息——这个优雅的名字属于办公室中用高靠背沙发椅分隔出来的一块区域。早上,威尔斯在小组讨论房间准备报告,上午在一间玻璃办公室中开讨论会。午饭之前,他会顺便去看看控制室大屏幕上的欧洲能源网信息。下午在咖啡厅喝杯浓缩咖啡,在会议室开视频会议,然后和员工闭门会谈。下班后,威尔斯在“美国餐厅”放松自己。这位47岁的能源专家对这样的工作环境十分满意。

  欧洲传输系统运营商安全合作组织(TSC),这家应欧洲供应商的要求监控能源流动的公司,其慕尼黑联合办公室占地300平米,拥有的房间数量之多,正如威尔斯和他的18位同事需要完成的任务之繁一样。想要不受打扰地工作的人,可以躲进3个单独办公室中的某一个享受安宁。想要群策群力的人,也可以在公司的会议室、咖啡厅或餐厅和同事碰面。在被称为“商业俱乐部”的大办公室中,所有人都可随意使用任何一张办公桌。没有人有固定的桌子,但每个人都独占柜子的一格,可以在下班后锁住自己的私人物品。

  从传统小间到大“鸡笼”

  多年来,在办公室设计的问题上,经济规划师、成本控制师和设备经理们就像围着一辆容易抛锚的汽车一般不知所措。上世纪60年代,人们从沿着长长走廊排列的放有两到三张办公桌的传统小间办公室,搬进人数众多的大办公室,但很快这种办公场合就被斥为“员工的鸡笼”,变得声名狼藉。一些人甚至开始吹捧慷慨自由的旅馆理念,即每个职员每天早上都为自己预订一个合适的工作地点。

  这些理念都声称能提高效率,促进交流,但是它们都无法解决实质问题。大间办公室绝不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交流圣地。通过比较瑞士瑞信银行的20个分部,瑞士卢塞恩和苏黎世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坐在大办公室中的员工并不会比他们坐在传统小办公室里的同事交流得更多。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坐在电脑前保持沉默的时间平均都占到了上班时间的83%。原因可能在于,坐在大房间里的员工需要通过集中精力敲打键盘,来逃避周围环境的嘈杂。

  因此,如今员工们最急切的需求,并不是更多的交流,而是对安静的渴望。美国晋思建筑设计公司访问了155家公司的9万名员工后发现,对很多人而言安静的工作环境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奢侈。调查发现,成功软件公司的最重要特征并不是雇佣最有经验和报酬最高的员工,而是能让员工不受打扰地静心工作。在最成功的软件开发人员中,有62%宣称其办公场所有足够的私人空间,81%的不太成功的开发人员则抱怨在工作时被频繁且不必要地打断。

  “所有为了加强合作而牺牲掉安静环境的办公室设计,最后都会很失败。”晋思顾问总结道。然而重新回到传统小办公室的做法也不可取:在小办公室中,关系更加亲密的同事不自觉的喧闹声往往比大房间中的基础噪音更烦人。

  好办公室如同原始森林

  办公室应该如何设计,才能兼顾交流和集中注意力?有可能达成平衡吗?一个好的办公室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在巴黎移民区美丽城找到了答案,那里坐落着洛南·布鲁勒克和艾尔万·布鲁勒克的工作室。兄弟俩堪称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办公家具设计师。他们在美丽城想出的方案,很快就会落实在世界各地的办公楼中。

  在他们工作室的二楼,堆满了各种模型和材料样品,地下车间则用来锯断并粘合模型,一楼摆放着兄弟俩和5名员工的办公桌。他们总是在不同的楼层跑来跑去。洛南是哥哥,性格比较安静,正在模型层完成一把木椅的最后工序。这是他们为意大利家具品牌Mattiazzi设计的。弟弟艾尔万在显示器上审查他最新作品的视频,那是一款齐胸高的房间分隔系列产品,名为“工作港湾(Workbays)”,可以灵活地对一块大空间进行分割。38岁的艾尔万胡须浓密,戴着厚厚的眼镜和粗呢便帽,活像一位古怪的鸟类学家,而他也确实是一位细致入微的观察者。

  “一个好办公室,”他说,“应该像一片神秘的原始森林。自然光照充足,有捉摸不透的丛林,有灌木、小溪和沼泽洼地,还有人们想安静时就能立刻消失其中的偏远角落。工作时,你在这片森林中徜徉,凭直觉找到符合你当前对安静、集中注意力和交流需求的道路和地方。另外,总是在走动,而不只是呆坐在办公桌前的人,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拥有与众不同的灵感,从而提出富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方式。”

  过去那些年,布鲁勒克兄弟想出了很多家具设计方案。他们用名为“水藻(Algue)”的遮挡网将超大的房间以最佳的方式进行分割,并在一片办公室荒漠中营造出一个个独立的小绿洲——“Tyde”工作站。他们的高靠背沙发“凹室(Alcove)”就像一块长满苔藓的岩石,人们可以躲在其后休息,在工作时间营造出家的氛围。过去8年,这一不同寻常的坐具一共售出了几千个。

  他们的成功和办公日常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如今,不少岗位的工作内容都包罗万象,”艾尔万说,“每个人都只需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完成自己工作的时代早已过去。相应的,我们也必须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工作场所。”然而,不是所有公司都已经了解到这种变化。例如,他们的桌子“Joyn”本是作为“合作交流平台”而设计出来的,但在有些办公室中它们成行排列,被公司领导当成风格相同的桌子铺满沉闷单调的办公区域。

  办公室的成本考虑

  这种大办公室沙漠之所以在很多地方不断蔓延,是因为它们很廉价。对很多公司而言,场地租金是除员工工资之外的第二大开支,因此总是得以严格控制。节约成本的首要步骤是优化生产线,其次就是从工作地点中薅羊毛:一个办公室从传统的小间格局变为大间,一下子就可以节省约1/3的办公场地租金。

  马汀·克莱布林克每天就和这些数字打交道。他拥有考古和建筑研究博士学位,曾任瑞士瑞信银行的首席建筑师,在过去的20年间为罗氏(Roche)、巴斯夫(BASF)和TSC设计了3.5万张办公桌。6年前,克莱布林克为瑞士瑞信银行算了一笔账,根据位置、大小和设计排列的不同,每个办公桌每年需花费5000到1.2万欧元。如果再加上电话和电脑的费用,着实是笔大支出。但是如果一位员工一年能创造25万到35万欧元的价值,那么这笔费用根本不值一提。“如果更好的办公条件能使员工效率提升5%,通过节省面积省下的费用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或者说,如果糟糕的工作环境抑制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那么充分利用面积的办公室带来的收益也就不值一提了。”

  然而,办公环境是怎样影响员工的心情和效率的?可以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在为瑞士瑞信银行位于苏黎世北部的一个分部进行设计测试时,以克莱布林克为首的设计师们首先询问了员工们的习惯和喜好,记录下他们的工作流程,以及对新办公桌的外形要求,然后才开始设计。“我们发现,对固定办公桌的需求非常少。”克莱布林克说,“如果除去病假、节日和休假,以及因出差和会议等缺席的时间,固定办公桌的平均利用率仅仅达到了39%。也就是说,约有2/3的时间中,办公桌除了造成开支外毫无作用。”

  因此设计师们决定不再采用传统的固定办公桌。他们为部门中的215位员工摆放了158张办公桌,由此节省下来的面积设计为休息区、花园、阅读室和合作区,并铺上波斯地毯,摆上沙发,建起自助咖啡室。

  员工对办公区域的这些变化非常满意。半数以上认为自己更有工作动力了,76%的员工认为这不同寻常的工作环境是对他们价值的极大肯定,87%的员工称他们为自己的办公室感到骄傲。最后瑞士瑞信银行管理层决定,将其他分部也都改造成类似的样子。

  办公室结构显示的权力和等级问题

  从全球来看,瑞士的这家大银行仍然是个特例。例如在德国,开放的大办公室或是轮换座位的制度仍然只在10%的企业中适用。最流行的仍然是两三个同事坐在紧闭的门之后的小办公室,最受欢迎的仍然是一人独享的单人办公室。

  “显然,”克莱布林克说,“每次变化最初都会受到阻碍。单人办公室仍然是等级、地位的象征。”大办公室的最大阻碍往往来自年轻的管理人员,他们不想很快交出刚刚获得的特权。

  正因如此,看似普通的办公室设计实际上是个高度政治化的话题。想像克莱布林克一样在一家公司重新设置墙面布局的人,可能会像想要扯掉病人已经结痂伤口绷带的医生一样,面临相似的尖叫。因为随着面积、距离窗户远近和家具的变化,整个公司内部构成会重新洗牌,公司面貌也会全然改变。

  室内设计师很快就会发现,所谓的“平等”口号是多么的不堪一击。经理们虽然提出了公司范围内的大办公室方针,自己却仍想独享单间办公室。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方案实际上已经接近失败了。如果领导不这样做,凭什么让他们的员工自愿放弃能够保护自己隐私的四面墙?

  而且,像TSC那样为工作流程和员工量身定做的办公室并不会比传统的标准办公区域成本更高。办公室在次要问题上吝啬,就可以在其他更重要的地方投入更多资金。通过成批购入廉价的办公椅、可调节高度的桌子(“每个办公室中有10-20%的员工有背部问题”)节省下来的资金,被用到耗资1.1万欧元的“美国餐厅”和一家奥地利家具作坊专业制作的玻璃隔离墙上。最后公司甚至还有余钱购买绿植、靠枕和坐垫、咖啡机,以及布置自助餐厅中的用于张贴同事度假或孩子照片的照片墙。

  威尔斯还注意到,由于员工一天会碰到同事很多次,他们之间不用再发邮件交流,员工要和经理谈话也不用再预约时间,直接对话就行。经理的女秘书在这次办公室调整后选择了辞职,因为她不想放弃自己的专属办公桌和约见上司的专门控制权。为了让这一方案能够有效施行,还需遵守几条规定:离开之前,收拾好办公桌;如果你被打扰,友好地告知同事。别忘了,这里的办公桌属于每一个人。

  [译自德国《brand eins》]

  哈拉尔德·威廉布洛克/文

  林栖/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