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孩子最合适?
- 来源:海外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养育,独生子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18 13:49
一个家里有几个孩子最合适?或者到底该不该要孩子?考虑到养育一个孩子要付出的精力、金钱,考虑到这个越来越拥挤的星球……5位英国作家大胆挑战了这个道德话题。
劳伦·桑德勒(Lauren Sandler):1个
大多数父母都说,他们是为了第一个孩子的幸福着想才要第二个孩子。换句话说,第一个孩子往往是父母为了自己的幸福而生的,而第二个孩子则是为了让第一个孩子的生活更美满所做出的选择。
这是因为独生子女,比如我和我的女儿,一向都被认为是孤独的、自私的、被宠坏的。但这种看法只是人们的主观臆断,并非来自客观数据的分析。实际上,数十年里的数百项研究的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并没有显著不同。在世界各地采访了众多独生子女家庭后,我的结论是:就孤独来说——孩提时,我们根本不怕孤单;成年后,我们虽然要独自面对父母变老、去世的忧伤,但在一个人的成长岁月里,独生子女早就学会了独立。就自私来说——我们有足够的社交能力和别人和睦相处。至于被宠坏了,这就更加没有依据。
总的来说,独生子女都挺棒的。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职场,独生子女更容易成功。只能一个人玩的游戏,比如阅读,能训练注意力和好奇心;成人的语言无疑更丰富,多和成人在一起也能促进孩子学习;此外,独生子女父母可以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培养孩子。有个简单的概念叫“资源稀释”:孩子越多,父母的资源被稀释得越多。
被稀释的资源不仅包括父母给孩子的,也包括父母给自己的。资源越被稀释,父母自己的快乐和自由也越少,更加无暇顾及周围的世界,就更别提为世界的改变贡献什么力量。“谁有这份闲情逸致啊?”我们互相安慰着。可我们的一言一行却被孩子学了去,对孩子言传身教了什么叫疲于奔命。
想要有一个快乐的孩子,我想,我首先得是一个快乐的妈妈;想要当一个快乐的妈妈,我首先得是一个快乐的人。面对现实,我必须做出选择——要考虑工作、经济条件,还有快乐。我不能想象如果还有一个孩子我如何能做到这些,而我现在的三口之家是如此幸福,我才不想自寻烦恼呢。
乔纳森·波里特(Jonathon Porritt):2个
首先,女人不该为要不要生孩子有任何心理负担。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想生孩子,人口出生率随之下降,这对这个拥挤的世界来说不无好处。
当然,大多数女性是想当母亲的,同样,想当父亲的男性也占大多数。孩子能带来快乐,就我个人而言,我们的两个女儿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生活。但孩子的数量超过两个却不一定能增加这种快乐。对于富有的发达国家来说,只生两个孩子的家庭越多越好。
生多少个孩子也跟公平和责任有关。富裕的发达国家消费着世界上大部分能量、资源、森林和水。要为全人类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气候进一步恶化,发达国家的人民得降低自己的消费水准。
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化进程是只生两个孩子的最让人信服的理由。俄勒冈大学200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把两种选择对环境的影响做了一个比较:一是采取6种措施来减少碳排放的有益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二是少生一个孩子。前者通过选择更节能的车、私家车年行驶距离减半、使用节能灯泡、放弃冰箱、再利用所有能再利用的物品等等,一个人一生可以将自己的碳排放量减少486吨。而只要少生一个孩子,一个发达国家的女性一生中可以少排放9441吨二氧化碳——比你采取一堆亲生态行动要少排放差不多20倍的二氧化碳。
我知道我的观点严重冒犯了一些人。每次我发表这种观点之后,我的邮箱里总是塞满了愤怒的邮件。生多少个孩子是私人问题——但也不能永远以此为借口来回避理性的讨论。
凯文·马克斯维尔(Kevin Maxwell):7个
爷爷奶奶养育了包括我父亲在内的8个孩子,其中4个在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被杀害,这惨痛的经历使父亲一直想要重建一个大家庭。我们兄弟姐妹共有9人,我自己也有7个小孩。我真心赞成拥有最大的家庭,只要你养得起,孩子越多越好。
我对大家庭的热忱在全球范围内是不被提倡的。它反映了我生活在英国而且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好运,但我的这种热忱从未动摇过。我的一个孩子是在我深陷一场诈骗官司、不断被提讯的期间孕育的——虽然多年后我终于从中摆脱出来,无罪释放,但当时我面临着要长期服刑的可能。另一个孩子出生时,我正在接受审讯。在一些人看来,我是个极不负责任的父亲;但对妻子和我来说,孩子的降生就是生活对我们的肯定。
当你在互爱的环境中养育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就会相依为命、互相支持,大家一起经历成功、失败,一起庆祝快乐的事情,一起分担丧亲之痛。孩子们从小就会知晓生活的不公——有人身体差些,有人学习差些,有人运气差些。现在,我最大的孩子29岁,最小的12岁,我和他们的母亲离婚了,但孩子们之间的相互支持无疑让他们更有能力面对困难。最大的5个孩子都已经过了18岁,喜欢搬去哪里住都可以,但他们都选择居住在彼此相距不到1.5英里的地方,这是他们相亲相爱、紧密联系的最好见证。
有人说多生孩子是对生态环境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观点忽视了多生孩子的好处——提高生产力、多交税,多培养些了解环境和保护生态的人,这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我们需要更多的孩子来分担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难以承受之重。不必通过延迟退休和移民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试行多生吧!
戴维·本纳答尔(David Benatar):一个都不生
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让所有人都认为繁殖后代天经地义,在你匆忙地否定我的论点、为有害的行为辩护之前,请记住这一点。
父母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少受点儿苦,想方设法把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伤害降到最低,其实让孩子完全不受伤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把他们带到世上。因为,只要孩子来到人间,必定要承受很多痛苦。
发达国家里条件优越的人会说他们的孩子不会受缺衣少食、漂泊动荡的苦,但哪怕是表面上最幸福安逸的生活也少不了难受、烦恼、遭遇挫折和不快乐的时刻,那些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更是能让任何人随时倒下:天灾人祸、不治之症、抑郁缠身。
而这些不可抗拒的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英国有40%的男人和37%的女人在生命的某个时段会患癌症。患病加上各种意外事件,你会发现生活中逃避痛苦的机会几乎是零。如果再加上丧亲之痛,逃避机会就等于零了。从逻辑上说,你生一个孩子,那他最终不可避免的死亡你也难辞其咎,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伤痛波折的根源也都在你。
很多人承认这个世界的险恶,但同时认为美好比丑恶要多得多。这种反驳除了圆滑、一无是处,持这种观点的人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真的碰上这些麻烦,比如恶性犯罪、癌症、长期的病痛……这不仅是自欺欺人,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残忍。
孩子的出生能给父母带来快乐,在鼓励生育的发达国家,还能为父母带来收益,但来到世间的孩子们却要付出严重的代价。这种代价是否值得,没人能说得清。
埃玛·敦恩(Emma Duncan):3个
我之前没打算要3个孩子。但第二次怀孕我生的是双胞胎——3个便成了我最理想的数字,经济学理论也是这么说的。
该生多少个孩子,在经济学上是有据可依的,对富裕的父母来说尤其如此。雇一个保姆可以照看一个孩子,也可以照看3个孩子。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需要各种尺码的鞋子、各种季节的衣物,如果有3个孩子,这些鞋子、衣服就可以轮着穿,老大穿不了了给老二穿,老二穿不了了给老三穿。当然,如果孩子性别不同的话,就要另外花钱买了。大家庭和小家庭在食物方面的消费可能不同,但总的来讲,3个孩子的家庭里每个小孩平均花的钱肯定比独生子女花的钱要少很多。
家庭和投资一样,多元化很重要。
你的孩子越多,越有可能有一个在你年老时能养得起你的孩子。另外,孩子有可能脱离正轨。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一旦他脱离正轨,你的投资就100%浪费了;如果你有两个孩子,有一个不走正道,你的投资就只浪费了50%;如果你有3个孩子,有一个不走正道,损失掉的投资所占的比率就更容易让人接受了。
有多个孩子,对孩子们也有利。随着家里孩子数量增多,兄弟姐妹的关系种类也多了起来。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两个孩子有一种兄弟姐妹的关系,3个孩子则有3种。所以,如果你有3个孩子的话,当其中两个闹矛盾时,你家里还能有两对相亲相爱的孩子,两个吵架的都还能有一个朋友。
那么,为什么只要3个孩子,不再多生两个呢?毕竟,4个孩子之间有6种关系,那样会更好。停在3个孩子的原因在于,超过这魔力数字,养育孩子的成本又提高了。老大穿过的鞋子,老三穿过就坏了,老四肯定得另外买。如果有4个孩子,就得雇两个保姆了。当噪音达到一定的分贝时,代价和利益比率就决定性地转向负面——父母对整个育儿事业的感觉也转向负面了。
[译自英国《智慧生活》]
南风/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