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与“吸血伯爵德古拉”
- 来源:海外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德古拉,吸血鬼,罗马尼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18 13:35
一个多世纪以前,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创作了一本吸血鬼小说《德古拉》。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独特的形象对于当代文学影视,乃至故事的背景国罗马尼亚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人们通过这本书对罗马尼亚的了解,比罗马尼亚一百年来自己宣传得都要好。如今,全世界都认为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中西部地区)是吸血鬼的发源地。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地方,一同去探寻吸血鬼的传说。
在一个恐怖阴森的房间里,静静地躺着一具漆黑的棺材。忽然一阵轰隆响声,棺材盖被掀翻在地,伴随着沉闷喑哑的悉索声,口露尖牙、嘴角滴血的吸血鬼从棺材中坐了起来,旁边的木头尖桩上,受刑者正蠕动身躯呻吟着……
现在,只需花上15列依(罗马尼亚货币),就可以进入位于罗马尼亚布朗城堡脚下的“鬼屋”,近距离地感受来自吸血鬼的“刺激”。事实上,棺材里的吸血鬼由机械操控,而木桩上的“受刑者”是由真人扮演的。20岁的大学生克拉乌吉乌经常来这里做兼职,扮演木桩上的“受刑者”,他很喜欢这份工作。
虽然这些恐怖场面可能会吓得小孩子嚎啕大哭,却深受大人们的青睐,他们都很乐意为看吸血鬼而付小费,即使这种扮相与传说中的“吸血伯爵德古拉”,亦或他的原型——弗拉德三世·采佩什——罗马尼亚历史上著名的瓦拉几亚大公相去甚远。
罗马尼亚:无辜的年代
20世纪末以前,大部分罗马尼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西欧人热衷到罗马尼亚旅游。当地人对布拉姆·斯托克这个名字更是闻所未闻,他们也不知道这部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的哥特式小说《德古拉》,在齐奥塞斯库执政的25年里,这本书在罗马尼亚一直被列为禁书。
然而在西欧和美国,这部小说却越来越受欢迎,多次被搬上大银幕。很多观众看电影后又找到原著来读,他们注意到了这个可怕人物的“故乡”——特兰西瓦尼亚。1989年,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一年后,《德古拉》首次被译为罗马尼亚语,单纯的罗马尼亚人这才知道,被外国人津津乐道的“吸血鬼”原来来自自己的祖国。1991年,“特兰西瓦尼亚德古拉协会”成立。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作家都开始研究起“德古拉的足迹”旅游线路,希望能将小说中的人物与其原型——弗拉德三世·采佩什联系起来。
自1992年开始,好莱坞拍摄了多部与吸血鬼题材有关的影片,罗马尼亚的外国游客数量增加了1.5倍,带有“德古拉”元素的商品也成为了当地最畅销的旅游纪念品。
布朗城堡:没有伯爵的城堡
风景如画的中世纪城堡布朗城堡以“德古拉”为卖点,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游客前来参观,这里还提供婚礼场地租用服务,收费大约1.8万欧元。但事实上,无论在现实中,还是文学艺术作品中,这个城堡和吸血鬼德古拉都没有丝毫关系。当地旅游公司的一个负责人维克多·西尔邦说:“布朗城堡在收归国有以前是玛利亚王后女儿的行宫,在齐奥塞斯库执政时期被视作帝国主义剥削者聚集地。”2006年,布朗城堡被归还给法定继承人玛利亚王后的孙子,2009年,这里成为罗马尼亚第一个半开放式博物馆。
布朗城堡周边的设施都是为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而建造的,比如餐饮店里形似棺材的桌子、“鬼屋”、5D特效恐怖影院,以及巨大的吸血鬼纪念品售卖广场。那里有血淋淋的断手、塑料制的尖牙、印着恐怖图案的球衣、颅骨烟灰缸、巫婆布偶,还有血迹斑斑的成套餐具。摊主们时常戴着各式各样的恐怖面具,发出尖细的怪叫来吸引买家。其中一个摊主弗洛林·罗伊自豪地说:“我们罗马尼亚有这么多奇异的传说和神奇的吸血鬼,足够好莱坞用上300年啦!”
比斯特里察:地下室里的墓穴
走进特兰西瓦尼亚比斯特里察市,可以看到装有火炮的城墙,古老的钟楼,以及中世纪的建筑群。小说中出现的“金皇冠旅店”(Coroanade Aur)在19世纪末时是不存在的。而今天比斯特里察的三星级酒店“金皇冠酒店”丝毫无法让人联想到吸血鬼。
在离比斯特里察不远处的皮亚特拉-凡塔讷勒,有一座模仿中世纪城堡风格的“德古拉城堡酒店”(Castel Dracula Hotel)。酒店坐落在海拔1116米的高山上,当我到达那里时,巴尔噶乌山上正飘浮着一层薄薄的暮霭,酒店入口处立着一尊布拉姆·斯托克的半身塑像。我品尝了这里的特色迎宾酒——名为“德古拉”的鸡尾酒,颜色血红,口感浓烈。
酒店的地下室是一个“吸血鬼墓穴”,门边上贴着声明:有心脏病者和胆小的来宾谢绝进入。我手举蜡烛同其他几个好奇的游客,跟随着身上绑着大蒜的导游勇敢地向地下室走去。走到墓室门口时,蜡烛突然熄灭,黑暗的四周传来吓人的狼嚎声、猫头鹰的怪叫声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声,与此同时,黑暗中的棺材里爬出了露着獠牙的怪物,狰狞的面孔恫吓着走进来的每一个人。
胆大的游客还可能被邀请躺进棺材里拍照。导游稍后介绍说,这里的“吸血鬼”一般是由旅馆的工作人员扮演的。很多外国游客还喜欢头戴面具,穿着西装,在酒店门口燃起高高的篝火。
布加勒斯特:英雄的影响
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独立大街上,有一家“德古拉伯爵俱乐部”(Count Dracula Club),1995年开始对外营业。俱乐部大厅汇集了多种吸血鬼元素,有“狩猎场”、“图书馆”、“炼金室”……最吸引眼球的是“吸血鬼巢穴”:潮湿阴暗、血溅四壁、毫无血色的脸以及血红的桌布,看上去十分阴郁瘆人。
俱乐部餐厅从周二到周五都设有“德古拉表演”,用餐者可以一边品尝民族特色菜肴一边观看演出。“德古拉”一头银发,系着白色围巾,高声用英语喊道:“欢迎光临!”接着,他开始讲述起吸血伯爵的故事,然后依照惯例挑选出一位可爱的姑娘,送上一个“吸血鬼之吻”,最后,在“I will come back”(意为“我会回来的”)的告别声中,消失在门后。
如今的罗马尼亚人坚信,他们的首都正是由弗拉德三世·采佩什建造的。在1459年布加勒斯特的文献中,首次提到了这位瓦拉几亚大公。在弗拉德三世的肖像画旁总能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的主宰者,在我们国家混乱不堪之时,我们每天都被掠夺着,每时每刻都活在欺骗中,我们需要你,请尽快归来。(落款)罗马尼亚人民。”制片人维克多·拉杜列斯古介绍说:历史上,弗拉德三世·采佩什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统治者,也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士。在所有严厉且公正的评价里,他获得的多是正面评价,“当社会需要一个英明、公正的统治者时,历史必然会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物,而弗拉德三世就是这样的民族英雄,即使统治残暴,他仍被视为公平正义的代表。”
西吉什瓦拉:瓦拉几亚大公的故乡
在罗马尼亚,弗拉德三世·采佩什的足迹遍布各地。其中一个就是诞生于12世纪、现今仍保持着中世纪风貌的特兰西瓦尼亚西吉什瓦拉市。1431年,采佩什降生于距市中心不远处的一栋房子里。现在这座房子的一楼是一家名为“德古拉之家”(Casa Vlad Dracul)的餐厅。墙上挂着纪念板,上面写着:“1431年至1435年瓦拉几亚大公弗拉德·采佩什在此生活。”
房子里还立着采佩什的半身像,墙壁上绘有他的大幅的肖像壁画。这位曾经的瓦拉几亚统治者长着一双大眼睛、鹰钩鼻、茂密的鬈发和蓬松的小胡子,他的神情的确有几分异于常人。在这里也可以见到吸血鬼表演,夜晚还能观赏到背着大蒜、举着火把、穿着奇装异服跳舞的演出……
特尔戈维什泰和波奈里古堡:要塞堡垒
特尔戈维什泰距离布加勒斯特约80公里,我们的大巴在公路上颠簸了近4个小时,遗憾的是,途中错过了采佩什的府邸。瓦拉几亚统治者采佩什选择这个城市不是偶然的,他的兄长米尔查在这里被活埋,父亲也死在这里。因此,到达特尔戈维什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家人报仇——将仇人全部用木桩刺死。采佩什当政期间,他将犯人挂在木桩上折磨4、5天,并在刑场附近建造了特殊的塔楼,以便在塔里瞭望观看。制片人维克多·拉杜列斯古认为,采佩什的残暴是由当时的动荡局势和他在土耳其数年的人质生涯造成的。
位于特尔戈维什泰西北方向大约130公里处的波奈里古堡(Cetatea Poenari),是最能体现“德古拉城堡”风格的古堡。蜿蜒的山路经过一个急转弯后,这座挂着罗马尼亚国旗的古堡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登上城堡需要爬1480级台阶,途中会看到很多插在木桩上的假人造型和整洁的刑房,房内有绞架、断头台等刑具。这座堡垒建于公元13世纪,采佩什当政期间曾进行过修缮。有传说他在这里失去了心爱的妻子——土耳其军队攻城时,她纵身跳下了城墙。而另一个版本的说法是,这位暴君为了不让妻子被俘后受辱,亲自将妻子推下了峡谷。
斯纳格布:生命的终点,传说的起点
关于瓦拉几亚大公采佩什的死,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他死于斯纳格布的修道院里。他的坟墓看上去非常简单:不大的肖像画两边各立着一支烛台,四周是白色大理石围板。花瓶里盛放的鲜花和燃烧着的蜡烛说明罗马尼亚人一直都在怀念这位“暴虐的明君”。
历史资料记载,弗拉德三世·采佩什在与土耳其的交战中阵亡,敌人砍下他的头颅,进行防腐处理后送给了土耳其的苏丹,其遗体则被葬于修道院中。有趣的是,虽然如今这里日日烛火长明,但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勘察发现,里面埋葬的骸骨并非人类,而是马。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另一座墓穴,里面埋葬着一个社会地位很高的人物,但头颅是完好无缺的。所以,至今都没有人知道采佩什的遗体究竟葬在哪里。
[编译自俄罗斯《新时代》]
阿克萨娜·克拉碧芙加/文
章珏/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