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精配套设施产业扫瞄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猪精,养猪,人工授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26 13:20
一个行业的发展会催生内部各环节设施和服务的专业化、细分化,养猪行业就是一个例子,除了饲料、兽药、动保等产业外,自50年代中国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以来,猪精配套设施也得到持续发展。时至今日,在不起眼间长成一个产值甚大的产业。
人工授精耗材年消费过亿
据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守全介绍,目前国内大部分规模猪场已实行人工授精方式进行猪的配种,除了偏远地区还存在一些本交方式,总体看大概有70%的母猪群普及了人工授精技术。按目前母猪存栏4800万头算,大概有3360万头母猪需要跟人工授精设备、配种员打交道。按照每头母猪年产2.3胎的频率,每年需要进行7728万次有效配种(3360万头*2.3次/年)。
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一次猪人工授精一般需要2瓶精液(80ml装)。2套一次性人工授精管瓶市场价为1元左右(一套0.5元),此外需要猪精液稀释粉、蒸馏水、猪精稀释液过滤纸、人工授精润滑液等约0.5元,总计一次人工授精需花耗材费用1.5元。据此,人工授精环节的国内耗材市场约有11592万元(7728万次*1.5元/次),如果按返情复配率10%来算,这个数字将变成12751万元(11592万*1.1)。通过粗略计算,仅仅简单的耗材市场就有过亿的规模。
为确保母猪配种成功,规模猪场往往会配备兽用B超测验妊娠情况,根据国产与进口的不同,价格范围为5000-10000元,按500头母猪配备一台计,国内市场需要9.6万台(4800万/500),需要投入4.8-9亿。看上去是一大块蛋糕,但实际上,由于目前大量散养户存在和相当部分规模猪场意识不够的原因,这部分投入仍相当有限。佛山多乐畜牧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海燕就介绍在十年的经销生涯里,这方面的市场一直不佳,养殖户多数没有这样的投入意识。根据行业人士的共识,现在全国万头猪场约有2500个,这部分猪场拥有较好的行业意识和购买力,如果消费该仪器,也能创造出1250万-2500万的市场。
精液生产部分有待发育
在进行人工授精之前,一个关键步骤是精液的生产,涉及公猪的饲养、训练、采精、品质检查、分装运输等,期间也需要不少设施投入。
张守全介绍,现在使用人工授精技术,一头公猪充分利用的话,每年可以为80-100头母猪提供精液,如此推算,理论上一个万头场(600头母猪)仅需6-8头种公猪。张守全认为目前能达到这个技术水平的猪场不多,因此需要养殖标准量的2倍来确保供应充分。即一个万头场需要养殖种公猪12-16头。
从确保精液质量的角度来讲,采集、检测过程需要一些精密仪器辅助,比如精子分析仪、精子自动分装机、精子密度仪、显微镜等,意味着一大笔投入,但对于公猪数量基数小的猪场来讲,这笔投入显然“不划算”,因此除了大型猪场或公猪站以外,真正配备齐全为精液服务的实验室并不多。
以一个养殖100头公猪的大型公猪站为例,除开基础建设,该站的配套设施采购清单如下:
公猪站耗材投入:以一头公猪一周采精两次,每次采精12份(确保30亿有效精子),一年使用10个月来算,每头公猪可采精960份/年(10*4*2*12),则整个公猪站可采精96000份(960*100),按上述每份耗材投入为1.5元算,公猪站全年耗材投入为14.4万元(96000*1.5)。
根据张守全教授的估算,100头规模的公猪站充分使用的话可为8000-10000头母猪供应精液。也就是说全国4800万头母猪需要4800-6000个同等规模的公猪站,则可创造出设施投入:116447元*(4800-6000),即约为5.6-7亿。同理,耗材方面每年也有6.9-8.6亿的市场空间。
但实际上,公猪站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占比不大。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要求,在2020年前要建设完善400个种公猪站,如果照上述100头公猪的规模来算,则有望在这一块产生4658万(116447*400)的配套设施市场。仅占总体市场的6.6%-8.3%(4658万元/5.6亿-7亿)。
《农财宝典》记者 林远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