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猪腹泻和伪狂犬防疫需见招拆招

  为进一步落实广东省生猪产业体系的建设任务,大力普及现代养猪技术知识,11月18日上午,广东省现代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湛江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共同举办的现代养猪与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开班,来自湛江各县市区畜牧部门、规模猪场共约200人参会。本次培训班由湛江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黄昌福主持,湛江市畜牧兽医局畜牧科科长钟伟宏致欢迎辞。

  时值秋冬换季,多变的天气给猪场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本次培训班上,广东省农科院宋长绪研究员有针对地讲解了冬季猪病防控对策。

  猪流行性腹泻(PED)从2010年10月开始已多年困扰着猪场管理者。PED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哺乳小猪的拉稀和高死亡率。宋长绪分析,2013年病毒性腹泻呈现以下特点:除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外,猪轮状病毒(RTV)的检测率也较高,还可以检出PEDV和RTV混合感染的情况,很少检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

  对于猪群腹泻的处理,目前主要有疫苗接种、血清治疗、病料返饲三种方案。宋长绪认为,选择二联灭活苗的效果并不理想,弱毒苗(二联、三联)、卵黄抗体以及韩国进口疫苗均部分有效。血清治疗方面,注意只能使用本场的血清,选择抗拉稀康复猪或老母猪采血清给出生的小猪每头注射1-2毫升。因为有时很难选到好的康复猪用于血清制备,血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使用拉稀的小猪或大猪的粪便或肠道组织给怀孕母猪饲喂,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宋长绪认为返饲适用于国外生物安全做得好且分点饲养的猪场,国内猪场因为疫病复杂且病料的选择很难把握,返饲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能很危险。

  “我省最近猪伪狂犬病(PR)有增加的趋势,湛江、茂名已是重灾区,韶关、河源相对干净些。”宋长绪指出,华南地区有伪狂犬病野毒抗体上升的趋势,北方地区有新的伪狂犬变异株的出现。猪场伪狂犬病的蔓延除了与目前出现新的野毒株,现有疫苗的交叉保护不完全之外,主要与引种不规范和返饲不科学有关。

  对于猪伪狂犬病的防治,宋长绪认为,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只出现抗体阳性率增加,那么应该检测使用的试剂盒和疫苗问题。如果只是在20周以后猪群出现抗体阳性率增加而无其他临床表现,则应检查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建议适当增加剂量,在中大猪阶段增加一次免疫。如果出现临床症状如中大猪死亡、母猪流产、哺乳小猪死亡及神经症状等,建议加强疫苗的使用次数并增加疫苗的剂量。

  培训班上,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张守全教授还讲解了种猪繁育管理技术,引起了会上规模猪场管理者的热烈互动,培训课上有十余人次写纸条提问,其中近十个问题涉及种猪生产管理的实践困惑。

  张守全认为,提高种猪场生产效益的重点在于做好后备母猪、配种、产房这三方面的管理。发情母猪在发情期表现周期性的“站立反射”,公猪的气味,还有看到公猪、听到公猪声音及公猪接触都可引起母猪的站立反射,因而在授精前一小时注意不要让发情母猪受到公猪的刺激。防止出现母猪“(性)不应”行为,可以用口水多、善交谈、行动缓慢的老公猪担任试情公猪。当发情鉴定的公猪气味不够或没有公猪时,可以向母猪喷洒公猪气味香水或涂抹公猪气味棒。

  “最理想的饲养模式是在配种前优饲,配种后劣饲。”张守全指出,母猪配种前后饲喂方式影响母猪的排卵数和早期胚胎存活率。母猪在配种前采用优饲模式比配种后优饲胚胎存活率高。后备猪配种前优饲(3.5Kg/天)比劣饲(1.15Kg/天)不仅排卵率高,而且胚胎存活率也高。此外,减少后备母猪带仔数量,寄养2头乳猪可以减少该母猪每天的饲料需求量近1公斤。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钟展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