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品系种猪推广背后的政府力量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种猪,口蹄疫,博览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26 13:26
中国近几年从国外进口种猪数量急剧上升,据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种猪进口量创下历史最高峰,引进大约1.73万头种猪,约比2012年的1.5万头增加15.3%。中国种猪的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丹麦和法国。其中,美系种猪占据进口种猪的“半壁江山”,2013年美系种猪引种量约占种猪进口的42%。
进口种猪势头如此之猛,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外育种企业的香饽饽,各品系种猪也侵入中国内部进行推广。其中少不了政府力量的推波助澜,在种猪推广的过程中,政府究竟运用了几成功力?各品系占据的市场份额又如何变化?
美系:政府与协会合力齐推
政府推广力度:★★★★★
目前,美系猪占据了大约一半的市场份额,有行业人士认为,原因在于其市场宣传推广力度强,尤其是美国这几年结合大豆协会和谷物协会的市场推广活动,让中国养殖企业有机会接触美国的种猪企业。
此外,北美的种猪育种方向考虑了规模化养殖特点(大群饲养、自动化程度高),猪的腿脚比较结实,相对于欧猪更加皮实好养些。
美国是中国最主要的种猪进口来源国。美国国家种猪登记协会(NSR)是在美国种猪出口工作起重要作用的一个组织。2011年9月,NSR在中国设立办公室,承担了美系种猪在中国推广的主要工作。
美国国家种猪登记协会中国办公室推广服务部主任周冬晔介绍,NSR的主要职责就是推广美系种猪,为育种企业做育种技术咨询服务、育种数据的评估和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系谱证书。为了更好地在中国推广美系种猪,NSR又在其成员单位精选了数十家种猪公司和出口代理公司组成了美佳育种集团。
NSR通过参加大型博览会,如中国畜牧博览会、广东养猪博览会等提高美系猪的影响力;同时与各地畜牧主管部门联合举办美国种猪的相关技术讲座。美国国家种猪登记协会在2012年至2013年间分别在广州、武汉、杭州等地举办了多场美系育种体系研讨会。
“不得不说,美国很具有前瞻性”广东广垦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征民告诉记者,美国种猪企业进入中国只是近十年的事情,但谷物协会、大豆协会进入中国超过了三十年。这些协会先打进中国市场,再组织中国企业去美国参观,接下去便延伸到我国下游的养殖企业。以协会形式来推广的,他们的服务不收费,但在他们国内是要收这些种猪企业的费用的。
美国的政府主管部门也以不同形式协助推广,有媒体报道,美国著名种猪企业Waldo Genetics所在地的内布拉斯加州农业厅厅长曾经来中国拜访Waldo在中国各合资场所在地政府领导,加强与中国畜牧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促进Waldo Genetics在华种猪业务的发展。
周冬晔表示,美国对种猪方面完全没有补贴,也没有明确的相关政策。但政府的支持主要是体现在政策和双边贸易的谈判中。而这种支持也确实是美系种猪推广中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
加系:政府推广力量从未减弱
政府推广力度:★★★★
不少国外企业都采取与我国种猪企业进行联合育种的方式,稳固种猪市场,提高影响力。与加拿大公司合作进行联合育种的公司有四川的天兆、巨星和德康牧业(华西希望-特驱集团)、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疆天康、武汉和江苏中粮,内蒙古赤峰家育集团、辽宁国美等。
加拿大种猪出口商协会是加拿大种猪出口的重要组织。2009年,协会在北京设立驻华代表处,主要负责宣传加系猪和协助会员企业开展商务活动。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遗传育种技术服务、遗传资源交流(精液)和国内市场推广。
加拿大种猪出口商协会驻华首席代表胡松分析道,加拿大政府和养猪行业一贯重视中国市场。早在90年代初期,加拿大政府就在中国实施了长达10年的“中加瘦肉型猪项目”推广瘦肉型猪的生产技术。最初在四川内江市、浙江金华市和河北玉田县建立了三个示范种猪场,加拿大政府无偿援助了约1000头纯种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并随后与农业部畜牧总站展开全国性的技术培训推广。陈瑶生、王爱国、张勤、李学伟、傅衍等知名的猪遗传专家都参与过这些培训指导工作。但当时养猪行业80%以上都是散养户,没有条件也没有经济实力从国外直接进口种猪。
政府的推广还通过加拿大农业食品部实施海外市场拓展计划,支持企业在海外参展行业展览,邀请国外客户在加拿大进行考察等。
丹系:政府动作频频,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政府推广力度:★★★★
广西桂宁集团种猪有限公司总经理柒叶荷告诉记者,丹系、英系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丹系种猪会慢慢成为中国猪业的主流。
目前丹麦还没有与中国公司合作建立联合育种公司。近几年,丹系种猪在中国活跃起来,广丰农牧有限公司、辽阳兴旺畜牧有限公司、河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化州市百佳农牧有限公司、广西一遍天、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宏展农牧集团、湖南佳和、中粮集团等先后从丹育引种。
丹育贸易有限公司首席商务官杨磊告诉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2013年,丹麦出口种猪到中国约1900头,2014年预计约2400头。丹系种猪在中国的影响力也逐步提升,丹麦种猪从业者们都开始关注庞大的中国市场。
在种猪推广方面,主要通过中丹农业部的互访,如今年5月丹麦女王访华,见证丹育国际、北欧农庄与京鹏环宇畜牧的深度合作。
此外,丹麦政府相关人员,行业协会都在积极推广,如今年11月,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丹麦王国驻穗总领事馆在广州举办“2014年中丹养猪业圆桌会议”,丹麦农业部政府官员也亲临现场进行丹系猪的推广,但政府没有针对种猪出口制定任何补贴及政策支持。
英系:政府官员推广频繁
政府推广力度:★★★
各品系种猪在中国所占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据悉,由于英国发生口蹄疫,2000年8月至2005年7月,2001年8月至2010年11月这两个时间段中国禁止从英国进口生猪,湖北金旭爵士种畜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雷认为,这对英系猪的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英系种猪企业在推广过程中也采取联合育种等方式。湖北金旭爵士种畜公司为湖北金旭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英国JSR遗传育种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河北双鸽美丹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英国ACMC在中国的合资公司。
“主要是通过参加一些全国性大型畜牧业博览会进行推广”,陈雷告诉记者。
据媒体报道,2013年12月,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访华期间,与中国签署协议,每年向中国出口4500万英镑(约4.5亿人民币)猪精液。
今年9月英国农业大臣吉姆·佩斯来到北京,推销英国的种猪、猪肉和养猪技术。试图与中国建立“面向增长的合作伙伴关系”。
法系:政府几乎不发力
政府推广力度:★★
近几年欧猪企业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力度,法系、英系、丹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但始终不及美系。有行业人士认为,在美国和加拿大,上千头母猪规模的猪场很多,而这么大规模的集中饲养模式在欧洲就少得多,欧洲猪场几百头母猪规模的猪场相对更多。欧猪的单产水平高,但需要精细化管理,否则母猪的服务时间会大大缩短,而北美的母猪可以维持高产很长时间。
法系猪在我国的市场并不大,法国种猪育种公司是由法国基因加种猪集团和法国ADN种猪集团共同在中国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目前,法国种猪育种公司正在与中国的绿环集团、光明集团、正大集团洽谈联合育种。
法国种猪育种公司合作运营总监黄志全表示,法系种猪在中国的推广方面一直做得不够好,借用政府的力量很小,远不及美国、丹麦、加拿大等国家。主要只是通过参加类似于CAAA主办的“中国畜禽博览会”这样的展览会。在一些涉及养猪的农业交流项目中,法国政府也会向外推荐一两家种猪公司。
黄志全分析道,法国的养猪有70%以上都是本国消费,而出口的比例占的很小,这一点和美国、加拿大、丹麦是恰恰相反的。这种情况也就导致了法国以及法国种猪企业以往对出口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也相对较晚。
政府支持降低市场准入风险
在种猪推广的过程中,“借用政府的力量来推广种猪,这不是一个对我们的产业有特别帮助的做法”,杨磊指出,企业要用企业经营获利的角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和种猪,如果政府力量参与进来,一些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企业盲目上马,匆忙上马,想靠项目降低自己引种成本导致最后的结果不尽理想。
而胡松却表示,在种猪领域,全球真正从事猪遗传育种的企业数量其实很有限,大部分所谓育种企业更像是扩繁企业,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市场面前,这些企业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比如在国家贸易中涉及动物检疫方面的有关协定。
《农财宝典》见习记者 许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