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滚吧,师奶记者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心神不宁,蓬头垢面,寝食难安……那一定是要交版了。

  身为一个80后已婚妇女,每每面对编辑部各位青春洋溢、神采飞扬、年纪比我小资历比我老的同事们,不由得感叹“年轻真好”,同时也倍感压力。每当我出差归来,带着满身疲惫,颓然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发呆的时候,“嗨,大家好,好久不见。”生机勃勃步履轻盈走进来的一定是以思维缜密、效率极高著称的高记者。“哎呀,我终于回来了。”那是娇俏可爱的同期新人小婉。“喂喂喂,我又挖到一个重磅消息,这个很有料。”这个,可能是其他任何人。同样是出一趟差,体力、精力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这时,我只有默默收回精神,深吸一口气专注于手里的工作。心里给自己打打气,再努力一点吧。

  接受这份工作之前,同事兼好友李丹就曾经提醒我,“做记者工作节奏很紧张,压力可能会很大,你要做好准备。”但是我还是毅然的决定了要拼一拼。

  最近,我学了两个新词,“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和“内容为王”。进入这个行业我才发现,原来媒体的竞争也很激烈。移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速度惊人,同行过招比的是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同时想要在海量资讯中脱颖而出,靠的又是独到的视角和经过系统加工的原创性作品。我比较贪心,速度和内容都想要。牺牲掉一些用餐时间,午夜宝宝睡着后我就轻手轻脚的起床赶稿,在“新牧速度”的督促下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看着同行媒体在我们的倒逼之下集体提速,窃窃自喜,点点滴滴的改变也许就是推动行业进步的第一步。

  我以为我很努力了,其实还远远不够。

  10月31日,参加完某企业的产品发布会,匆匆赶回广州已经晚上十点多。这一天《农财宝典》杂志和南方农村报同时交版,返程之前已经将会议报道发给编辑,我们还要回到报社做最后的校对和修改。一进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面对满屋子人我有点发蒙,没想到这个点儿了,大家还都在。杨编辑打了个招呼,“回来了,正好跟我去电脑房吧,你的稿还要等一会儿才上版,一起来玩一下。”这是我第一次亲身经历上版,以往都是稿子一交,校对好就走人。穿过漆黑的走廊,来到传说中美女如云的电脑房,我再一次震惊了。每台电脑前都聚集了三三两两的编辑和排版人员,或站或坐,紧张有序的排图片、调文字,打印机哗啦啦欢快的吐出排好版的样稿,马上就有人走过去拿到楼下给其他编辑校订,10几平方的小房间里一派热火朝天,人挨人几无立锥之地。杨编辑很快坐到一台电脑前,投入工作。我有些手足无措,面对一群辛勤加班的同事,想帮忙却无从下手。原来,在我不知道的地方大家比我更勤劳更努力。

  等到我的内容上完版已过凌晨12点,另一个顺路送我回家的同事几乎在椅子上要睡着了。在出租车上,我激动和震撼的心情还久久未能平复,涛告诉我每个月交版都是这样的,电脑房的女生有次因为加班太晚,打不到车回家就直接睡在了办公室。这就是我亲爱的同事们,战友们。精彩纷呈的行业资讯,新鲜热辣的独家点评,全面丰富的深度报道,就是这样经过无数记者、编辑的辛劳和汗水产生的。

  又到月末交版时,我有点心虚,不敢看彭主编的眼睛,在走廊上与吴编辑错身而过时为他没催我的稿而庆幸。回到座位,给某老师打了个电话,想问问稿子看完了吗,结果却传来已关机的提示,还是发邮件吧。由于我跟的技术稿比较多,很多采访内容口头表达不是很准确,经常需要通过邮件进行书面沟通,而且发稿前往往还要被采访对象审核一下专业性问题理解和表达的是否到位。专家和教授们在百忙之中被我三番五次的催促也很烦恼吧。幸好脸皮够厚,为了给读者呈现最准确到位的实用技巧,顶住压力继续催。

  几年前看过一部电影《翻滚吧,阿信》,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少年经历重重困难坚持体操梦的故事,很励志。我一直用阿信的精神激励自己,有梦勇敢去追。Later is better than never.

  翻滚吧,师奶!

  孟轩:《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