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楼宇渗漏何以这么难?
- 来源:澳门月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土木工程,维修,法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1 13:31
澳门有不少楼宇由于不同原因出现天花渗漏,轻则墙身发霉,重则家中滴小雨,地板膨胀发臭、墙身霉烂变黑,影响健康。楼宇渗漏水联合处理中心说,自成立至去年八月底处理逾万宗个案,七千多宗成功归档,三千宗仍待处理。不幸是冇回应、拒绝维修的小业主,分分钟就要被迫迁至亲友家中暂住,有家归不得。
不是受渗漏困扰的小业主不想维修,而是楼下怎样维修也无法根治渗漏源头。最惨的是,历经房屋局楼宇渗漏中心逾年的申请排查程序后,依旧无解决方法,且渗漏变得更严重。“大打广告宣传渗漏找房屋局楼宇渗漏中心,结果不是检测多次未知源头,就是求助不理逾半年。尽管土木工程实验室发现源头,但完成报告转交工务局,再由工务局发函要求楼上住户维修,这一行政过程至少一年。坚信房屋局等政府部门能协助解决问题,结果回覆的是没有法律、协调失效。报告到头来还是建议,业主须自行解决,维修没有强制,时间白等了。”这就是不少遇到楼宇渗漏兼被拒绝维修的小业主心声。亦有饱受渗水之苦的业主将置渗漏不理的业主告上法庭,不料官司一打竟达七年之久。至近日方等来中级法院的裁决,初审败诉的事主终可获涉置渗漏不理的业主赔偿。该宗案件表明,私下协商解决不成功、公权力无法介入,最终只能诉诸法律,却要拉锯七年,解决楼宇渗漏,何以这么难?
同一屋檐下,邻里间本应守望相助,楼宇维修亦本是小业主责任,方能确保大厦整体安全。奈何居民在楼宇维修问题上意识仍薄弱,纵然大厦已成立业主会、管理公司到位,但各家自扫门前雪,推动大厦共同部分维修工程已甚为困难。至于私人单位内渠网渗漏,邻居饱受渗水之苦,遇上负责任的业主,问题自然容易解决。但若遇着刁蛮业主、阔佬懒理,即使政府介入协调,奈何涉及私人地方,对方拒绝合作,政府亦无计可施。
楼宇渗漏关乎居民切身利益,更牵涉整体楼宇安全,政府其实颇为重视。但部分缺德小业主不合作,长期玩“失踪”、不开门,除非证实涉事单位涉及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政府方能依法破门入屋,但渗漏又未致如此严重,公权力亦冇符,政府束手无策。楼宇渗漏无法解决个案越积越多,运输工务司司长亦两度在议事堂中大吐苦水,“呢个又漏水,个个又唔开门。点搞?有排搞!”房屋局渗漏水中心仅十三名职员,就连政府四万五千公屋单位的渗漏水问题都无法解决,私人楼宇“肯定不可能做得好!”
诚然,要政府包揽所有楼宇渗漏问题,确有困难。但问题是,并非居民要事事求助政府,而是别无他法。楼宇渗漏问题难解,归根究底是法律及司法制度滞后。正如有意见认为可透过修改《民法典》分层所有权制度,引入公权力直接介入处理渗漏水入屋难问题,又或以行政手段处理不肯履责的业主。司法制度方面,对于楼宇渗漏这一类对于任何人都是严重困扰的民事案件,又是否可引入更简易的审讯程序?毋庸置疑,楼宇渗漏问题难搞,政府更应迎难而上,从更多层面寻求解决方法,急市民所急,方为负责任政府的应有之态。
(澳门/宋立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