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众而言,关于政策最直接的体验,便是其对于生活的影响,好抑或坏,又或者平淡无奇,往往欢喜与愤怒都会随着政策折射到其推出者身上:政府。似乎政策与政府只有双向互通关系,往往忽略了政策背后,还有智库的影子。
被誉为“思想坦克”的智库往往在学术研讨场合被人熟知,学术论文、期刊报告、公开评论似乎是外界对于智库一成不变的看法。其实,从你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到个人所需的吃穿住用行,智库都足以影响到。不是只有“一带一路”、“亚洲投资建设银行”的宏图战略才会经由思想坦克、行动智囊产生;小到社区楼下遛狗的方式、范围都有智库的声音,无所不在的政策,引来了无所不包的智库。
立足本土,我们看到澳门时下因为轻轨问题牵扯出交通发展的“寸步难行”;因为赌收持续下跌更道出人心慌乱间的未来多元发展的隐忧;因为承载力屡屡爆棚而引发坊间社会久久的怨气;当公众将情绪自然地归咎到政策的失序,政府的失职之时,是不是能够想想政策背后是否还有“智库失灵”的那些事?
本期编者邀请亚太区域内的智库学者、时政专家齐聚,一起畅谈政策背后,智库那些事。在“环视亚太”板块: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王文院长,在完成媒体人到智库人的华丽转身后,以黑马之姿、用实际经验来讲述习大大的期待与中国智库之殇,去演绎智库口中最完美的中国故事;身处台湾的资深评论专家、民进党前中国事务部副主任张百达先生,以台湾智库的发展现状谈及高端智库的必备要素,更以新境界智库的影响力谈及2016民进党试图重新走上执政路的秘密钥匙;而远在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的资深高级研究员郭良平教授以东亚所数十年的世界口碑,畅谈新加坡经验,更对未来澳门的智库发展之路建言献策。走入“立足本土”板块,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代主任郝雨凡教授以从美国到澳门的经验,揭秘澳门公共政策的“智库环节”,更在澳门智库发展现状的基础中提出改革建议之声,从而打造一流智库,推出完美政策。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澳门公共政策举步维艰时,看看其他国家、地区的智库经历,或成功或波折,对于今日的澳门而言,都不失为一种思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