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调整时代,最需官员、学者沉稳、务实、持重
- 来源:澳门月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施政,购物,投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1 15:46
上月赌收毫无悬念继续跌,且深度下跌四成。何时止跌?本澳社会迷茫。某些热衷预测的学者只会预计未来几月跌势持续,止跌回升估算则“集体失声”,遑论拿出拯救赌市办法。无奈政府只有自救,急做预案,划出底线,保民生,促就业,制定紧缩开支之策,筑就安全网。政府以快速姿态回应民众疑虑,社会肯定。然却部分高官“点赞”声中失去定力,自信过度,难免误判和做些无用功,与某些学者所为无异,此为后话。
关键时候,学者多行“无用功”
成语“鸡鸣狗盗”的典故,相信大家都知道,说的是战国时,齐国孟尝君喜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有才能的让他们尽其所能,没有才华的也提供食宿。后来他出使秦国遇到危险,靠两位门客“狗盗”和“鸡鸣”帮助,才逃离秦国,脱离了险境。从此,人们便用“鸡鸣狗盗”来形容一些人虽然平时不起眼,但在需要时却能起到关键作用。
现时特区政府就有些像孟尝君,养着一群学者,也经常出资举办一些学术活动,希望学者们关键时候,能为澳门出谋出力。然而,在赌收连续11个月下滑的今天,从几位学者分析预测赌收止跌回升所发表的意见来看,似乎没有“鸡鸣”、“狗盗”那样的实际能力。早在去年十月,赌收四连跌时,某学者假设内地反腐力度和自由行政策平稳,预判来年博彩税收会止跌回升。十二月,赌收232亿元,这回归以来至去年的最大单月跌幅,学者认为是跌幅已见底。结果,今年自由行政策未变,内地反腐力度成常态,应该算是“平稳”吧?可是,澳门赌收自一月到现在,仍旧呈双位数“跌跌不休”。四月毛收191.6亿元,更是不见最差,但见更差,试问“底”在哪里?政府的守势已退至170到180亿元间。事实胜于雄辩,却仍有学者“乐观预计”今年下半年本澳经济有望回复正增长,进入偏向中速靠稳的增长态势,且持续到2018年,依据是“随着多个大型娱乐项目的落成”。但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本澳博彩业总收益按月递减主因是贵宾厅收入减少而减少,与“多个娱乐项目落成”无关联,倒是如果内地的反腐持续并进一步深化,会不会给新落成的娱乐项目经营,蒙上一层阴影,笔者表示怀疑。
回避主要矛盾,缺乏深入研究,心态浮躁,妄下主观判断,此乃本澳一些学者的通病。如果政府听落他们判断,所定对策只会错失经济转型良机;如果社会信之,只会令期许一次次落空,从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埋下动荡隐患。所以,学者的“乐观估计”可以休矣,给不了人希望,还给政府帮倒忙,贻害无穷。
另一类学者为政府建言,言之凿凿,貌似道理,事实上,夸夸其谈,也毫无实际东西。如早前在澳门中小企协会举行的《2014澳门中小微企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一学者认为,“澳门中小企业应该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顺应当代新产业革命的潮流、进行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澳门政府呢?则“有必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完善扶助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针对新产业革命的企业技术革新援助计划,加强城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云云,不一而足。笔者只问一句,倘若中小企和政府就他所要求的都能做到,那还用得着他来为政府“出谋献策”吗?
孟尝君养的门客在紧要关头能够救命,特区政府所养学者,关键时刻却不能对政府和澳门社会提供有效帮助,显得很无用。“无用”本没什么,要害的是还自大,以为自己“学富五车”,对社会贡献多,其实什么也没干。
看似贡献多,其实什么也没干
一个形容经济学家的故事问:经济学家干了什么?答:短期看他们干了很多,长期看他们什么也没干。
此亦可用来形容目前的澳门学术界,短期来看,本澳学术界似乎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形形色色的学术座谈会、研讨会经常举办,各类学术成果包括学术着作、刊物的出版络绎不绝,甚至有人宣称要构建“澳门学”,澳门学术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在学术“繁荣”的表面下,本澳的土地问题、房屋问题、人力资源问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问题、产业单一问题等,均未得到明显改善,有的甚至还“每况愈下”。澳门的学术研究对解决本澳的实际问题,推动本澳的发展进步,效果及作用并不明显,等于是“短期看,澳门学术界做了很多;长期来看,什么也没做”。
有人或许不认同此观点,认为从过去的“三个平台”建设和各类规划纲要,到现在的一个中心——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一个平台——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服务平台,这些建设、发展目标的提出,都是澳门学术界对澳门社会的贡献。但如果这些发展目标确实是本澳学术界最先提出和论证的,那么,这种澳门发展目标的经常变更,也显示本澳学术界“经常做无用功”,确实是“短期看他们干了很多,长期看他们什么也没干”。
上月特首的施政报告中有句“政府会尽力做到调速不转势”,很快,“调速不转势”,成了社会各界和媒体传媒使用的热词。这或许是本澳学术界的“贡献”,无奈业界不领情,抨击此话“荒诞”,尤其对某学者的《澳门发展大局未改,调速不转势》,文中称“近期博彩业下调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2014年上半年的基数较大,估计下半年的跌幅将会收窄”。有意见认为,按照作者这种逻辑,“2014年上半年的基数较大”似乎就不正常了,对澳门长远发展不利,那为何政府在当时不采取一些调控措施?将现在的问题归咎于以前的“基数较大”,是否为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而政府的“信心”、“乐观态度”,“尽力做到调速不转势,在调整中稳步发展”的理由建立在“国家做后盾,澳门已取得系列成果,政府已明确通过加快世旅中心和葡语商贸平台的建设”等措词,笔者亦认为是一串套话、空话,藉此来论证“对澳门中长期发展前景抱有信心”,有如用“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来论证“人永远不会生病”一样可笑,而其“势”不转,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文中称,目前仍有不少大型公共和私人投资项目(包括不少非博彩项目)正在进行;本澳失业率仍处于低水平;本澳货币供应量保持正增长。以此三方面来说明“澳门目前整体局面依然良好,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未大幅波动,发展大势未变”。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指标有“领先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之分,“滞后指标”指的是在经济状况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发生的明显变化。文中所说的那三方面,都属本澳博彩业的“滞后指标”,以这些暂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指标”,就下“发展大势未变”的判断,是否过早且有失严谨?
澳门海拔很低,没有高山,海拔百多米就能成为澳门的第一高峰,类似于本澳学术界稍通文墨,就能成为澳门的学术权威。这种状况助长了本澳某些学者的浮躁、自大心理,继而把科学严谨、审慎认真的治学原则,视如弊屐,其实不过是站在路环山上。
自信过头,易生误判
不单学界如此,澳门政界高官有的也自信过头,自视过高,认识不到自身知识、能力和作用的局限性,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以为很多事情都能掌控在自己手里。此种心态,既对自己产生误导,又致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例如在立法会举行的施政方针辩论上,谈及政府为优化本澳中小微企营商环境将会推出的具体措施,经济财政司司长表示,司属下与企业密切关联的部门将研究设立“企业联络员”或“营商帮手”,送服务上门,主动向企业提供行政服务谘询或协助企业解决营商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研究与商会及有关社团加强合作,向企业或雇员提供培训或政策措施讲解服务等。这本没什么不好,可问题是自特区成立以来,政府几乎年年推出措施扶持,却年年不见成效。在此情形下,应该检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到底怎样扶持才有效果?但政府不进行这种反思,设立什么“企业联络员”或“营商帮手”,“送服务上门”。有无实际意义不论,几年前就有立法会议员不解,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十年以上,“点解年年都要支持佢哋?点解唔放手等佢生存下?年年畀咁多钱,又有三千几企业登记啦,个个都想攞着数,知唔知?”。该议员的抱怨,就是认为政府扶持本澳中小企,药石乱投,对其发展实际上是起了负面作用。而现阶段政府这种既当娘又做保姆似的扶持,除了助长中小企业主的依赖心理外,又有多少作用?企业眼下急需解决的外雇、铺租贵问题,官员视而不见,还以为所推的系列措施就能有效解除中小企的“老大难”。这岂止是认识上的盲点误区,根本就是一种主观上“想当然”,与上述某些尽做无用功的学者,没什么两样。
同样,社会文化司司长施政辩论就本澳交通环境,如轻轨、公交网络及新酒店配套设施的在建,指出改善后,承载力维持每年旅客总量在3200万至3400万之间较为理想。说时一副“掌控在我”神情,于人看来,应该也是一种“乐观估计”的轻率表现。
事实上,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众多来澳游客中,来自广东的占了大多数。他们来澳不在旅游,而在购物,且早出晚归,鲜有在本澳住上三天两夜的,这样,新酒店落成于他们有多大关系?广东周边省乃至腹地居民来澳,也不过是因为前往境外旅游、购物,目前并不比港澳便利。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内地三个自贸区建设、放开,境外商品进口关税取消后,内地居民购物或出境游,就会越来越方便,港澳优势随之稀释,将变得不再是内地居民出境的主要目的地。近期发生的内地居民竞相前往韩国、日本等地购物,其实就显现了这种趋势端倪。谭司不联系这些变化分析,就轻下判断,撇开本澳地细,承载力改善有限,旅游资源不足不说,于笔者看来,眼下能保住每年两千万人次来澳就不错了,遑论“维持”未来的三千二、三千四!
所以,说话口气不要那么大,焦躁、急切心态,只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与判断,从而看不准“时局”。
澳门/曾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