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搭配 错峰出鱼 生态养殖 三招破梅州水产发展困局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梅州水产养殖也逐渐出现一系列问题:成品鱼销售没有完全形成一套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渠道;由于山塘、水库水深,长期无法完全干塘,养殖多年导致水质恶化,鱼塘反水、倒藻,鱼容易出现问题,并存在大量死鱼的风险;大水库养殖鱼苗从外省引进,疾病发生概率提高;养殖以草鱼为主,品种单一,遇到全国草鱼价格低迷常态化的行情,出路在哪里?为此,《农财宝典》记者走访梅州水产多方人士,为梅州水产面临问题谋出路。

  问题一:成鱼滞销

  建议:错峰出鱼、养大规格鱼

  目前梅州水库鱼销售渠道主要分为大鱼中收鱼北上福建市场(占80%);经销商代收鱼,抵消部分料款;小规模养殖户直销当地市场消费。“只要一说是梅州水库鱼,福建人都知道这条鱼靓。”

  但是这2年,福建那边的养殖户来梅州考察学习,然后他们在自己家搞起了水库、网箱养殖。据梅州水产协会成员反映,这2年福建大力开发当地水库网箱养殖,基本可以满足当地自身消费,现在鲜有福建鱼中前来梅州拉鱼,梅州鱼在福建的销路大受打击,“前年的鱼都还有!”有养殖户表示,因为福建鱼中不来拉鱼,导致梅州鱼滞销,库存鱼大量积压,部分库区前年的鱼仍然没有出完。

  据了解,梅州成鱼出鱼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全年均可出鱼,出鱼高峰集中2-5月以及7-9月2个时间段。“7-9月全国出鱼供大于求,温度高、鱼耗料大,市场消费淡季,销量差、鱼价低。”通威梅州大区经理何维军建议养殖户错峰养殖、出鱼,避开出鱼高峰,卖出好价钱。广东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总站梅州市中心站张荣威站长也赞成此做法。梅州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技术专员钟健辉认为“春种秋收”的传统观念深深影响着几代农民,养殖户习惯性的放养规律一时难以打破,造成7-9月份的鱼供大于求局面。钟健辉表示,大水面水库全年溶氧满足全年养殖,投苗时间并不太受限制,养殖户可以有计划的选择什么时候放苗错开高峰,放什么规格的苗、使用怎样的饲料去缩短养殖周期。

  “2-3斤的鱼难卖,但是4.5斤以上大规格鱼还是很畅销啊。”何维军表示,根据不同市场对鱼的规格要求不同,主销福建地区的3斤左右的鱼难卖了,可是销往潮汕市场的鱼还是很畅销,部分养殖户可以通过养殖大规格鱼来解决出鱼困难。“不过,养殖周期长,耗料大,要有养殖风险意识。”

  问题二:养殖多年水质恶化 养殖风险徒增

  建议:生态养殖模式

  山塘、水库水深,是梅州水产养殖优势,也是劣势,因为水深,长期无法完全干塘,养殖多年导致水质恶化,鱼塘反水、倒藻,鱼容易出现问题,并存在大量死鱼的风险。此外,山塘、水库地形复杂,做好养殖“三防”(防病、防逃、防盗)功夫也比较大。

  “去年下半年长期没下雨,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有个水库当天就死了差不多10万斤鱼。”泰山-梅州水产合作社社长陈森元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应该综合库区地形,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平时应该做好在库区设置三块区域的工作:平时鱼在上游区活动,出现反水情况可以打开第一道闸,让其在中间区域活动,第二道闸是千万要保住的防御墙,“如果鱼下到下游区,遇到恶略天气,鱼基本就完蛋了。”

  陈森元并不赞同现在梅州频繁出鱼的做法,在他看来,轮捕轮放、捕大留小虽然可以提高产量,但是却不能真正赚到钱,因为管理成本及养殖风险提高了。他表示,尽管水库有自净能力,但是长期处于“工作状态”,不符合正常生物链发展路线,应该给个时间让其休养生息,所以,他提出减少出鱼次数,让出3个月左右的时间让鱼塘休养,以给鱼提供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

  “养殖应该换位思考。比如我之前养猪,做个猪栏,我会把自己当做那些‘猪’,蹲在猪栏边,感受是否呼吸顺畅,是否舒适。鱼也是一样的,你要考虑到你提供的环境它们是否舒服,它们舒服了才可能长得好。”

  问题三:鱼价低迷常态化

  建议:加大杂鱼养殖比例

  草鱼供过于求了,但是花鲢依旧枪手,养殖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大投放比例,调整整个养殖搭配品种,引导养殖户做好养殖户规划,关注花、白鲢等杂鱼产量,整体养殖效益可以提高。

  除了滞销,全国鱼价低迷行情背景下,梅州鱼价同样不能幸免,数据显示,梅州草鱼平均塘头价格从2013年的5.6元/斤降至5.3元/斤,并有继续下滑至5元/斤以下的可能。

  鱼价低迷,养殖户消极情绪弥漫,各方谋局。

  有业内人士认为,珠三角地区鱼价比梅州鱼价还低,可是却依然可以保证有盈利,梅州当前鱼价其实不低,只是低于当地养殖户预期。对此,多位业内人士提到,梅州水产养殖密度远远低于珠三角等产区,可以考虑提高放养密度,提高单位产量,进而提高整体效益。

  “建议调整养殖密度,降低草鱼养殖密度,提高杂鱼放养密度。”陈森元表示,只要保证草鱼养殖不亏本,杂鱼就是赚钱部分。黄俊旗认为,梅州大水面养殖之重是做好养殖规划。现在整个养殖环境改变,水库经营者也应随之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比如品种搭配上,提高花、白鲢的产量是当前草鱼价格低迷之时高效创收、提高水库整体效益的有效措施。

  除了调整放养比例,引导部分养殖户养殖大规格鱼外,《农财宝典》记者走访时了解到,也有不少人在考虑转养其他品种,淡水鲨鱼、鲫鱼、泥鳅……均在考虑之列。钟健辉告诉《农财宝典》记者,由于梅州养殖水质pH值偏酸性,适合养殖的品种并不多,很多替养品种考虑并不成熟。“不过,我们在参考了中山脆肉皖养殖后,尝试在梅州养殖脆肉皖。”

  此外,库区空气、环境好,部分库区已经在转型开发综合养生、休闲场区。“我这边的水库计划跟政府合作搞垂钓活动。”陈森元告诉《农财宝典》记者,他所管理的瑶美水库,已经在跟政府讨论开发休闲‘渔’乐项目,他建议有条件的库区都应该因地制宜制定适宜自己发展的路线,转养、转型、调整放养品种搭配比例。

  钟健辉向《农财宝典》记者解释了上述的“垂钓”项目,“并不是全年‘垂钓’,水库的主要功能依旧是养殖,只是考虑到库区水深,鱼不可能全部捕捞完,我们就垂钓这部分‘漏网之鱼’,这段时间也算是给水库一个休养时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