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1000万!肇庆80后从借钱养鱼到开宝马卖鱼

  “养鱼时间超18年,拥有1200多亩鱼塘,做流通,卖鱼苗,年赚1000多万元……”在《农财宝典》记者去往肇庆市鼎湖区恒生水产养殖场的路上,就一路听说这个养殖场的老板很牛,不仅养殖规模大、养殖技术非常丰富,还非常熟悉流通。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位老板年纪应该很大了。

  当记者来到恒生水产养殖场时,只见5-6个人围坐在茶几交谈甚欢,在一一交换名片后,却让记者大吃一惊,实在想不到其中一位瘦小的年轻人就是这家养殖场的老板沈桂明,与记者想象的形象出入很大。

  “我十几岁就开始养鱼了,连晚上睡觉都想着怎么养好鱼。”谈起创业的辛酸,沈桂明显得很自豪。凭借过人的毅力和钻研的精神,沈桂明逐渐闯出一片天地,如今沈桂明已经开着宝马车往返鱼塘,拥有1200多亩鱼塘,同时经营罗非鱼苗、四大家鱼苗、白鲳鱼苗,高价回收商品鱼后发往水产批发市场或者酒店、钓鱼场,经营饲料,免费为客户提供鱼病防治、合理设计鱼塘养殖模式搭配、全程技术跟踪指导,并保价收鱼……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近几年每年都保持盈利1000多万元。

  │鱼鸭猪一体化模式,每年利润4000元/亩

  凭借自己在鱼塘潜心养鱼6年,沈桂明摸透了各种鱼的生活习性,以及鱼塘的生态环境,对于鱼塘的承载能力和养殖模式中不同鱼的搭配,他十分有心得。

  “不同鱼的养殖密度搭配非常关键,做好搭配就代表成功了一半。”沈桂明非常注重养殖密度的搭配,他的养殖模式为:罗非鱼1500-1700尾/亩(20尾/斤)、草鱼250尾/亩(分三种规格投放,分别1-2两/尾、2-5两/尾、5-8两/尾)、鳙鱼60尾/亩(5两/尾)、白莲20尾/亩(5两/尾)、鲫鱼150尾/亩(5两/尾)、鲮鱼8万尾/亩(3000尾/斤)白鲳500尾/亩(1两/尾)、鲤鱼50尾/亩(2两/尾),肉鸭100只/亩、肉猪10-15头/亩。

  每年3月开始放苗,6月份开始出鳙鱼2.5斤/尾,7月开始出草鱼2.5斤/尾、罗非鱼1.1-1.2斤/尾,8月开始卖鲮鱼100尾/斤……一直到11月份出完罗非鱼,12月底前后卖完鲫鱼,春节前后卖完鲤鱼,12月开始干塘,每年干塘一次。

  相比其他人只混养猪或鸭,沈桂明同时混养猪和鸭,可以优势互补,而且混养鱼的种类高达8种。他对上层鱼、中层鱼、底层鱼的理解都非常到位,每一口鱼塘都根据水深度、坐向,面积、禽畜数量精心搭配鱼的密度。

  “别人根据鱼的多少配搭猪鸭的数量,我根据有多少猪鸭而配搭多少鱼,鱼可以吃多少猪粪鸭粪。”沈桂明强调,一定要理解鱼塘的承载能力和鱼的消化能力,决定鱼的密度,比如他一口110亩的塘、3米水深,他判断这个鱼塘不能承载3000斤/亩,所以每当所有鱼的重量达到2500斤/亩,他就要开始出鱼。

  “我主要靠鲮鱼赚钱,所以我的鲮鱼密度特别高。”沈桂明告诉记者,扣除饲料、塘租、人工、电费等所有成本后,他只赚到鲮鱼的钱,一般鲮鱼的产值多少,他的纯利润就有多少。“1200亩塘,一般平均下来每年3500-4500元/亩的利润。”

  │养鱼不调水不放药,饲料成本2.2-2.5元/斤

  沈桂明十分重视鱼塘的周边环境,他选取的鱼塘位于鼎湖区九坑河水库和沙浦镇,就在美丽的鼎湖山和砚石山附近,依山旁水,有山水流下,鱼塘设计自溢自流、上进下排水模式,水深2.8-4米,塘租高达2000元/亩。

  “我除了放苗前或急救时才用药,1200亩鱼塘全部才用药费5000多元。”由于养殖环境得天独厚,沈桂明喜欢生态养殖,也不喜欢用药也不喜欢调水,他说水质不好就换水,尤其是夏季,每隔15天就换一次水,每次换30-50厘米。

  与此同时,沈桂明养鱼的成本极低。他表示,养四大家鱼全程投料的利润很少甚至要亏本。“全程投料至少要3.8元/斤的饲料成本,我综合搭配只要2.2-2.5元/斤。”沈桂明的饲料投喂率只有1.3-1.6%,他充分利用各种鱼的搭配,清理鱼塘的粪便和杂质,变废为宝。比如中层鱼(罗非鱼、鲫鱼、鲮鱼、鲤鱼等)食用猪粪,鳙鱼、白鲢等食用鸭粪,而且杂鱼还互相食用鱼粪;所以杂鱼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清除残质,调水增产值。

  沈桂明认为,投喂饲料一定要定点定时定量,比如习惯了每天11:30喂料,就不要在12点后才去,每餐投喂时间最好不要相差半个小时以上(特殊天气除外),要不就会影响鱼的食欲,不要投喂太饱,要少量多餐,阴天少喂,晴天多喂。

  此外,沈桂明重视饲料质量,选择质量稳定的饲料。他和四会澳华合作3年,全程使用澳华饲料,同时兼代理澳华饲料。目前,他每年使用饲料1000-2000吨,同时帮助客户代理1000多吨。

  │开拓新销路,鱼苗-养殖-流通产业链模式

  当养鱼达到一定的规模后,沈桂明开始思考发展的模式。他认为自己的养殖规模和盈利模式已经很难再提升了,所以很多年前他就开始考虑向种苗和流通版块延伸。目前他的种苗已经销往广西南宁、四会、三水等地,而且他都是卖规格苗。

  做好种苗版块后,他开始转向流通版块。“辛辛苦苦把鱼养出来,价钱都是别人决定。”6-7年前,沈桂明开始进入流通,刚开始他自己拉鱼去市场卖,碰了一壁灰,吃了不少亏。

  为了了解各地鱼价和需求,后来他开着车去广东各地水产批发市场跑了3个多月,每到一个地方停留几天,“拿笔记本记下不同地方的不同种类的鱼价、需求量”。通过3个月的市场调研,沈桂明逐渐在流通上走上了轨道。

  “罗非鱼走向南宁、广州黄沙市场和南海大沥环球市场,鳙鱼走向深圳、东莞,鲤鱼春节前后卖到广西高达28元/斤,鲮鱼走向顺德,黑鲩是顺德和番禺的钓鱼场,价格高达12-15元/斤,鲫鱼走向东莞和广州……”目前沈桂明对流通市场了如指掌,哪些鱼在哪些市场容易销售,哪些鱼在哪些市场价格低,“比如这个时候鳙鱼去南宁市场是找死”,他都烂熟于心,他的鱼甚至走进了不少酒店和钓鱼场,因为口碑和质量,全程不使用药品,所以得到了酒店的青睐。

  虽然产业化发展,但沈桂明坚持专业化;他鱼塘的猪和鸭都是租给别人养,自己专心在鱼上。在做好鱼苗、养殖、流通后,目前这位年轻的80后,正在准备筹划着品牌鱼,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奋斗着。

  文、图/《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苏若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