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温期 病害逐渐增多 养殖户投料意愿极淡

  2015年罗非鱼产业调查

  茂名:高温后病害增多

  自2014年经历了最严重的病害后,茂名地区今年的罗非鱼养殖病害,在普遍投苗量减少,投喂量降低情况下有所减缓,但发病依然严重。据当地经销商透露,进入6月高温期后,不少养殖户鱼塘开始出现陆续死鱼,规格则涵盖种苗至成鱼,其中,不少死鱼病鱼呈现链球菌症状。

  与以往发病后,养殖户通常选择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坚持到1斤规格后才上市不同,一方面由于这两年罗非鱼病害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则由于养殖户意识到磺胺等药物,会极大影响出口价格,并有可能被加工厂拒收,所以越来越多养殖户在发病后直接出鱼。

  投苗方面,当地经销商反映,大水面的养殖户投苗相对正常,而散户则不少选择继续观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养殖习惯,以及当地配套产业等问题,很难选择其它的品种。

  另外,由于原材料价格下滑等因素推动下,不少茂名当地饲料品牌进入2015年后都选择降价、促销,一定程度维持了投料意愿。

  花都、增城:存塘鱼难卖饲料难销

  “现在在增城,有存塘鱼的人很多,存塘三五万斤的比比皆是,但是鱼很难卖。”增城当地一位饲料业务经理说,由于加工厂订单很少,养殖户只能选择从当地市场的途径卖鱼,但是每次只能卖一千多斤,“一口塘可能两个礼拜都卖不完”。

  鱼价低,养殖户投料意愿很差,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今年的罗非鱼价,“只是因为塘里还有草鱼,所以才投一些料”。另据了解,随着气温升高,增城地区开始陆续出现死鱼,未见显著病症,少的一天死几十尾,多的一天死100多尾。

  在花都的某饲料企业业务员反映,由于对罗非鱼丧失信心,很多养殖户把养到一半的鱼捞起扔掉,更有甚者把鱼全部毒死,重新进水放苗,但是由于养殖户没什么养其它品种的经验,一般都是改养草鱼、鲮鱼仔等。

  高要一带也是如此,据当地行业人士说,目前养殖户对罗非鱼的信心“几乎跌到了谷底,也没有人再去关注,更多的是为了不空塘而继续养鱼”,养殖户的投料量锐减到原来的30%-40%。

  近几年来,高要也是罗非鱼发病的重灾区,今年由于养殖户不投料,虽然天气变热了,也很少见到发病的情况。

  惠州:病害大范围出现 死亡率不高

  据了解,从6月初开始,惠州地区罗非鱼养殖开始出现病害,有饲料企业业务人员反映,病害出现的范围比较广,“基本上各个鱼塘都有发病”。今年的病害特征,最多的是凸眼、肠道打结,个别有出血现象,为了防治病害,抗生素的使用仍比较多,养殖户主要采用磺胺类、青霉素类内服,红霉素泼洒的方法进行防治,从目前来看,这种方法还算有效,总体估计,死亡率不高。

  海南:投喂量巨减 加工厂严控药残

  受行情低迷影响,海南上半年投苗量大降50%,苗企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低迷的一年。价格低、需求少,加上高温导致产量急剧下降,不少苗场进入6月后便停产。

  据了解,由于很多苗场停产、减产,有条件继续生产的苗场都反映6月份订单略有回暖。此外,北方罗非鱼成鱼大部分开始上市销售,价格较好,所以投苗较正常,也导致这段时间北方种苗需求较大。

  另一方面,由于消费群体的特殊性,海南的罗非鱼几乎只有加工出口一条销路,所以成鱼价格低迷,极大影响了养殖户投料意愿,有当地人士反映,“所有的养殖户都在停料、控料”,不少养殖户2014年底投放的越冬苗,生长速度大大降低,大部分还停留在3-6两规格。

  由于投喂量减少,不少养殖户反映,虽然链球菌等病害依然有所发生,但整体而言较去年有所减少,发病情况也没以往严重。而受到加工厂加强对药残检测影响,不少养殖户也改变了用药习惯,减少用药和寻求磺胺类替代物。

  福建:7月高温期或现高发病率

  根据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福建鱼价波动较小,冻厂收购价集中在3.3-3.6元/斤,跑市场塘头收购价位为3.5-4.0元/斤。不过,同比去年鱼价行情低迷,今年福建罗非鱼养殖预计将比去年减少1-2成左右。

  6月27日,福建恒兴淡水鱼料部片区经理温华茂告诉《农财宝典》记者,福建近期气温在26-33℃,但阵雨比较频繁,池塘水温还在27-28℃,部分水质条件差的鱼塘会出现几条死鱼现象,“主要是阵雨导致倒藻或者泛底,环境恶化而引起少量死鱼。”预计7月份气温逐渐升高,未能提前做好改底调水工作的鱼塘发病率将提高,与此同时,鱼价持续低位运行,养殖户不舍得用药预防,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据了解,福建过冬鱼在高温来临之前已经基本出售完毕,初步统计,去年精养黑罗非盈亏比例为3:4,3成养殖户保本。目前产区存塘大规格鱼2-3成,养殖户选择控料投喂或者直接鸭粪排塘。

  和海南类似,福建地区的罗非鱼内销量也不甚高,由于看到加工厂订单稀少,只要鱼塘条件允许,养殖户大多选择转养彩虹鲷,青鱼,叉尾鮰等,刚投罗非鱼苗的养殖户则观望后期行情好转,不过,随着高温季节来临,忧虑心理扩散。

  广西:加工厂从外地收原料鱼

  “今年广西罗非鱼的养殖同比去年延迟了2个多月投苗,现在还有养殖户准备放苗的,主要是大规格鱼难卖,影响后期放苗。”6月底,丰华饲料广西大区经理韦永全告诉《农财宝典》记者,由于罗非鱼行情持续低迷,广西地区罗非鱼养殖积极性大受打击,大多数养殖户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目前广西整体大规格鱼存塘量有限,存塘鱼以1-3两/尾规格居多。据农财宝典淡水鱼研究室数据,近期广西1斤以上走市场罗非鱼塘头收购价3.9元/斤,当地加工厂从广东等地收购更便宜的原料鱼。

  由于土地、劳动力费用等成本较低,政府大力鼓励,广西是近年来华南罗非鱼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但今年也遭遇了困境。据了解,广西部分罗非鱼塘投苗一般分2批次投苗,而据天邦广西区域副经理罗道美反映,第一批苗投放下去后,当前有补苗意愿的养殖户极少,“我有一个客户育了600万尾的朝苗,现在只卖出去300来万尾,预计会倒掉100-200万尾。”

  云南:出血病频发 治疗难度变大

  根据统计数据,算上去年秋苗,云南产区当前投苗率7成左右。鱼价方面,整个6月份鱼价相对持稳。

  据云南海大中级技术服务工程师陈科反映,由于气候差异,云南罗非各产区疾病爆发时间大不相同,景洪,普文等气温较高区域最先发病,思茅,普洱次之,发病情况相近,主要以出血病和车轮虫病为主。

  陈科表示,虫病易检查,也具有相对成熟的治疗方案,第一次犯病基本能得到有效治愈,但水体破坏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恢复,疾病治疗后带来的养殖综合问题极多,如药物污染造成的死鱼等。出血病的治疗极易走入误区,频繁的消毒导致鱼类鳃出血坏死或中毒,出血病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损失较大。

  据了解,该两类病为目前主要流行疾病,不过,部分去年秋苗则不同程度表现出肠炎或肝胆疾病,损耗相对较小。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云南罗非鱼养殖户虫病变化不大,出血病则更难判断,且更为频繁,在症状表现上更为隐蔽,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死鱼表现出鳍条基部出血,肾脏坏死等。治疗效果也不大理想,用药量增加且需配合内服,治疗难度高于去年。

  “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是发病主要因素,另外还有药物污染,天气变化等造成的应激。”陈科进一步解释,鱼塘有机质污染严重,易造成菌落和藻相分布不平衡,从而引起水体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鱼塘水质营养失调,当水体中缺少营养时,病虫害攻击性变强,鱼类长期受此攻击而引起高强度应激,极易感染致病菌。“但在治疗上,多数养殖户均以消毒为主,脱离了根本。”

  受鱼价低迷影响,截止目前华南罗非鱼投苗量暴降4-5成

  预计下半年罗非鱼上市量大减

  与2014年全年需求火热不同,受行情影响,今年的罗非鱼种苗需求可谓降到了冰点,上半年本来是种苗的需求高峰期,但根据苗场反馈的情况,今年可能是多年来种苗需求最冷淡的一年。虽然刚踏入4月,各大小苗企便纷纷开展降价、促销,但在行情持续低迷大环境下,并没能明显拉动种苗需求,一些苗场甚至不得不通过杀苗,来处理积压在场的大量规格苗。

  养殖热情的下降,极大影响了相关投入品的销量,但由于暖冬及存塘量较往年大幅增多影响,大部分饲料企业的第一季度销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不少区域罗非鱼料销量较去年同期增加50%以上。相对饲料,种苗销售可谓一片惨淡,“这么多年来,2015年市场是最差的了”,某进入罗非鱼种苗行业近20年的苗企负责人直言。

  进入6月份,海南、广东等地持续高温,很多鱼塘水温达33-36度,而罗非鱼亲鱼池由于需要人工捞花,所以水深比一般鱼塘要低,高温时水温更高。“现在水温高时达到37-38度,低时也有34度左右”,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汪玉祥表示,进入6月后气温攀升,亲鱼产卵量大幅下降,鱼花产量也大幅减少。跟亲本数量多、降温设施也比较完备的规模苗企相比,一些小苗场鱼花产量更少,“这段时间,鱼花一天也就几万,还不够请工人捞花的成本”,文昌一苗场负责人透露,近期种苗产量低、价格低,所以其苗场6月初就已停产,而他附近的不少苗场,也与其一样选择了“休市”。

  一边是苗场产量大降,另一边是需求仍无起色,“今年市场都不会缺苗”,海南一位种苗饲料经销商陈雄(化名)透露,6月底海南地区1斤以上成鱼收购价3.5元/斤左右,低迷的鱼价,极大影响了养殖户的养殖信心,他估计,整个上半年海南投苗量较去年减少了约5成。海南昌盛鱼鳖种苗场总经理周旭也认为,上半年海南投苗量起码减少了一半,受投苗量连带影响,下半年饲料需求也将大减。

  陈雄透露,4月份后的饲料销售出现了大滑坡,自养殖户出完大鱼后,对于塘里剩下的越冬苗,很多养殖户选择停料,或者控料来观望鱼价波动情况。“现在塘里很多鱼都是3-8两/尾的规格,要是按正常投料都能上市了”,陈雄还表示,由于养殖户采取了减料措施,所以高温季节病害也比去年要少。

  而罗非鱼的另一大主产区广东,投苗量也出现了锐减。虽然广东罗非鱼养殖分布较广,模式也比较多样,但不少人估计,广东上半年投苗量整体减少了4成左右。“今年放苗少了很多,茂名一带减少了4-5成”,茂名经销商劳成燕透露,行情差导致茂名地区不少散户减少了投苗,但一些大户和水库养殖放苗则比较正常,“因为大户资金实力较强,水库杂鱼多,风险较低”。此外,广东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则转养了其它品种。 “行情不好,今年珠海一些养殖户转养了草鱼和对虾”,某饲料企业珠海区域经理估计,上半年珠海罗非鱼放苗量少了约三分之一。

  上半年投苗量大减,也必然导致下半年成鱼上市量减少,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市场供应量的减少应该能对鱼价有一定的拉升作用,但作为一个出口为主的养殖品种,很大程度还得视出口市场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按目前的形势,8、9月份市场肯定是缺鱼的”,劳成燕分析,现在各环节已经意识到药残问题对鱼价的影响,很多养殖户用药意识已经越来越规范,这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孙岁寒 李航 杨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