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进口肉引发畜牧业公开大论战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 关键字:双汇进口肉,双汇,畜牧业,中国养猪业
  • 发布时间:2014-04-11 08:28

  3月14日,中新社一条消息称,宁波口岸宣布首次进口美国肉325吨冷冻带骨猪肉,进口方为双汇集团,且该集团将在4月前进口3500吨冻猪肉。此消息瞬间引爆了网络,双汇和万隆成为很多养猪人痛骂的对象,业界评论叠出。农财宝典在此选刊各方言论,欢迎百家争鸣。

  王中:双汇,你丫究竟想干什么?

  王中:谋易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官

  双汇是屠宰业的标杆企业,其定价和举动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的影响是心理上的,信心上的。

  在此,我王中,以个人的名义,号召全国畜牧业从业者和消费者,我们要吃猪肉,但绝不吃双汇的猪肉!你双汇的肉既不便宜,也未对中国养猪业做出巨大贡献!你靠养猪人赚的盆满钵满,有能力收购世界最大的养猪企业,但你养了几头猪?你不是一个养猪者,你不懂也无视中国养猪人的利益!既然不仁,就不要怪我们不义!

  全国养殖业的从业者和消费者们,我们制止不了双汇,也不能期盼它仁慈;我们无法给生猪定价,但完全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自救:我们坚决不买双汇肉,直到双汇知道我们畜牧业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巨大能量为止!

  叶肖学:双汇进口肉是压垮养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叶肖学:广州多可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猪服务公司总经理

  双汇从宁波港进口美国猪肉一事在国内养猪界激起一片讨伐之声,这绝对是正义和正确之举,所有业界人士和有正义感的媒体朋友都应挺身而出,捍卫我们养猪者的利益。

  双汇在国内猪价长期低迷并继续下探之际竟从美国进口猪肉,无疑是在试探我们养猪界的心理底线,进口数量不多,可谓是投石问路,若此举成为常态,对于当前仍挣扎在破产边缘的养猪朋友来说,将会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者呼吁,养猪行业协会甚至泛农业协会代表广大的养猪业界强烈抗议,媒体朋友积极跟进;农业部理应明确表态,在行业整体亏损情况下反对进口猪肉;政府对国内养猪业进行普惠制的补贴,提升行业竞争力(即国家竞争力);业界当自强,努力提高养猪生产和管理水平。

  张代坚:美国伪军侵袭,中国养猪企业出路何在?

  张代坚:河源兴泰种猪有限公司总经理

  全国猪价一路跌,养猪生产者哀声一片,双汇偏偏此时逆猪而行,做天下大不讳之事,当遭人猪共愤!双汇本来就不是养猪企业,是美国伪军,中国既然蠢到把真正有价格话语权的肉品供应终端拱手让给了美国,现在就只有接受命运任人宰割与被经济侵略的命了!这就是命脉,是中国猪肉产业链失败的根本,即猪价的话语权在屠宰供应商手上,所以养猪亏本而供应商赚钱且前者越亏后者越暴利!

  中国养猪企业的出路何在?只有规模匹配了有话语权的终端,只有饲料、动保、养殖、屠宰加工、批发零售等全产业链的分配掌握在大家的利益共同体手上,只有各环节的利益有机制促成达到和维持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我们的企业才会真正有出路,我们的产业才会稳定发展,我们的国家才不会轻易遭外强经济侵略!

  赵明:合情或者合理,双汇代谁受过?

  赵明:辅音国际集团董事长

  双汇此时进口猪肉,合理不合情,我们此时骂双汇,合情不合理!因为在猪肉到港之前,猪价就已经低迷了。生气和谩骂解决不了问题。

  价格低迷还进口猪肉,是伤口上撒盐,我理解。但是从深层次想,猪肉进口由来已久,养猪亏本的真实原因绝非因为进口猪肉。在供求关系没有改变之前的任何价格调整,都只能让更多人抱有侥幸心理,那么存栏量的调整就会被拖延从而长期影响价格,使得行业低迷周期变得更长。深跌恰恰可以让行业早日回归理性,使有能力的养殖场早日解脱,行业发展更加理性。

  如何从本质上改善养殖环境,如何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如何让养殖进入到一个更合理的管控模式,如何提升养殖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如何让一部分不适合养殖的人群转行,是解决养殖亏损的根本之道。

  李桢明:我为双汇说句公道话

  李桢明:中国畜牧人网站网友

  猪价从年前已经连跌3月有余,养殖户叫苦不迭。从猪场群网友交流的记录以及金河畜牧网络学院的交流来看,都在抨击为何双汇在猪价低迷的时候还在大量的进口猪肉,网上质疑声不断。

  我想说,双汇只是进口了一些猪肉,没什么太稀奇的事,一个简单而又正常的商业行为。当然,这传递的信号值得我们所有养殖户和企业的重视。

  同时也想对我们畜牧人猪场厂长群和金河畜牧网络学院的朋友说一句,不管行业如何变革,未来肯定会需要大量的猪场厂长,即使我们自己不养也不用担心,只要我们有技术,只要我们养出来的猪,比美国的成本低,比美国的猪肉肉质好,到哪都不用担心。但是前提是我们首先要具备这些能力。

  这些能力怎么来?套用句时下流行语:你懂的!

  “双汇研究员”:双汇调控不了猪价

  作者:号称双汇研究员的网友

  2013年中国出栏生猪7.15亿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双汇2013年屠宰生猪1331万头,占全国年出栏量的1.86%,占比较低,对猪价影响微乎其微。双汇共有17家屠宰厂,而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厂将近两万家,双汇的每个加工厂周边都会有数家或数十家同行业工厂,对生猪资源始终处于争抢状态,双汇根本无法对猪价进行调控。

  彭进:双汇为什么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彭进:农财宝典畜牧版主编、新牧网副总编辑

  双汇被骂,涉及到很多问题。我认为此事本质上凸显了两大冲突:养殖企业与屠宰企业的利益冲突、国内养殖业与跨国企业的利益冲突。

  由于猪肉是个买方市场,市场决定权掌握在屠宰企业手中,养殖企业与养殖户一直受制于屠宰企业。而且,猪价低的时候,往往屠宰企业赚得更多(这就是很多大型养殖企业开始自建屠宰厂的原因)。养猪人骂双汇,既是感性情绪的宣泄,也是理性利益的表达。

  就个人而言,我支持减少进口猪肉,以保护养殖户利益。但是,我认为,目前有些人骂双汇是卖国贼,拿道德大棒说事,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中国养殖业除了骂人,还可以干点别的。首先,对个体而言,是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降低养殖成本。其次,对群体而言,现阶段中国养殖业需要通过媒体或行业组织影响国家政策,减少进口肉,保护自己的利益。其三,抵制双汇不如研究甚至学习双汇。从商业角度观察,双汇是一个值得养殖企业琢磨甚至学习的企业。它的扩张与成长,与资本的力量不无关系。养殖企业要想快速成长,必须引入外部资本和更成熟的管理制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