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每天吞噬美国猪场180万美金——国外蓝耳病控制经验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蓝耳病控制,养猪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11 09:40
中国自2006年大面积暴发蓝耳病以来,每年疫情反复不断,国家每年投入在蓝耳病疫苗免疫的资金高达20亿元。在美国因蓝耳病造成的损失高达6.64亿美元/年。蓝耳病目前是世界性的难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绝对抵御蓝耳病毒的感染,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起到防控效果。
疫苗免疫是目前防控蓝耳病的主要手段,但病毒毒力的返强以及疫苗毒株和野毒株之间的重组令人担忧。该病的防控一直是国际性猪病大会上的热议点,美国圣彼得堡兽医中心的Darwin L.Reicks 认为利用空气过滤法可以降低蓝耳病的感染风险,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博士,曾任美国猪兽医协会主席Matt Anderson(马特安德森)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在美国,养殖密集区域,不少猪场都会使用空气过滤方法,虽然价格昂贵,但比起疫病带来的损失,这些投资还是值得的。“猪场密度高的地方,假如不过滤,早就破产了。”
据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张桂红介绍,目前世界上控制蓝耳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疫苗免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Murtaugh教授指出,蓝耳病疫苗并不能完全控制蓝耳病,但预防性免疫能够在猪群暴发疾病时减轻疾病的传播,并提高猪群的生产成绩。
空气过滤:目前国外一些猪场使用空气过滤器防控蓝耳病毒,封闭猪舍,使空气由一个进口进入猪舍,进口装初效过滤、中效过滤和高效过滤装置,这样进入猪舍的空气不含蓝耳病毒的,不仅如此,这样还可以控制口蹄疫病毒。但是这种方法成本比较高。目前国内有几家大型猪场正使用这种方法。
血清人工感染:血清人工感染就是提取发病猪的血清,然后经实验室检测病毒含量,再按血清的含毒量进行稀释,接种到未发病的猪体内,这种方法对蓝耳病的防控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病毒毒力的不确定性及技术的局限性容易带来较大生产风险。
公猪精液清洗:公猪精液清洗法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猪场也有使用,即取公猪精液后离心,然后去掉上清液,由于上清液中含有病毒,这样就使公猪精液中的蓝耳病毒的含量大大减少,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去掉蓝耳病病毒,并且在稀释离心后的精液过程中会使公猪精子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此种方法也不能完全控制蓝耳病的发生。
多点饲养、分胎次饲养:饲养模式的改善对疾病的控制非常重要,多点饲养、分胎次饲养对蓝耳病的控制都能起到一定作用。
闭群净化措施:猪群做闭群净化措施对蓝耳病的防控有重要的作用,蓝耳病毒可在猪群形成持续感染,但种猪群在120-180 天后病毒就不再传播,如果对猪群开始进行闭群措施,持续6 个月的时间内不引进后备猪,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成功在种猪群清除蓝耳病毒,200 天后再引入易感猪也不会再受到感染。张桂红建议管理上国内猪场可以采取此种方法,对蓝耳病的防控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据张桂红介绍,越来越多的兽医都认识到,对于蓝耳病和其他类似疾病的有效防控需要区域合作,单个猪场的努力往往使疾病的反复出现,以失败告终,因此为防止不同区域间传播,目前美国正在进行蓝耳病的区域防控净化。Dr.JeanPaul Cano 指出采用和实施针对蓝耳病的区域防控净化策略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是必须的。区域防控净化将帮助猪场最小化蓝耳病的接触,并最大化提高猪群免疫力,降低暴发风险,使疾病暴发时猪场受到的损失最小化,使猪场长远成本投入更有效率。
而关于国外蓝耳病控制的具体方法,《农财宝典》特意独家专访了Matt Anderson (马特安德森)博士以及德国Ralf Eilers工程师。
Matt Anderson: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博士,曾任美国猪兽医协会主席,拥有11年猪科健康管理与生产经验,主要实践并专注于提供全方位的猪兽医护理服务,以及猪的健康和疾病防控咨询。曾参与美国多项猪病科学研究项目,对猪瘟、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呼吸道综合征等多项猪病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对美国及全球猪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Ralf Eilers工程师:德国自有农场场主,长期致力于风力发电及沼气使用等能源开发与使用的研究,并将多项研究与发现应用于自有农场,并取得良好收效。在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预防与控制方面亦具有长期实践经验,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支原体与圆环疫苗1:1混合单针免疫更高效
农财宝典:国外养猪业经历过行业洗牌时期吗?
Matt Anderson:美国养猪业与中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养殖密集,同样饱受蓝耳病的困扰。正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美国的养殖场目前以2500-10000头母猪规模化的大场为主,采用多点饲养的方式,每头母猪平均断奶仔猪11.5—12.5头,每年2.5胎。养殖场主要分布在爱荷华与明尼苏达州,同时这两个州也是玉米种植地带。
但在1984年并不是这样,当时主要以100-600头母猪的小场为主,母猪到育肥一体化饲养,每头母猪平均断奶7头仔猪,每年2.1胎。虽然当时没有蓝耳病,但生产成绩低下。
Ralf Eilers:由于土地和政策等各方面压力,德国目前的养殖业正在转型,小型家庭式农场数量逐渐减少,250-500头母猪规模的养殖场居多且数量在增加。
农财宝典:蓝耳病每天令美国养猪业损失180万美金?
Matt Anderson:是的,每年因为蓝耳病,养猪业损失6.64亿美元,也就是每天180万。其中,45%的损失来自繁育猪群,每头母猪200-250美元,这个损失的计算主要是分娩率与断奶仔猪死亡率,其中分娩率占40%, 断奶猪数死亡率占60%。
具体到每头保育猪的话,每头损失在6美元,而生长育肥猪为每头7.67美元。
农财宝典:母猪免疫蓝耳疫苗吗?
Matt Anderson:自从1994年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研制出第一个商品化疫苗(茵格发)以来,不少养殖场都采取疫苗免疫的方法以控制蓝耳病,实践证明,疫苗能够降低养殖场暴发蓝耳病的风险。
同时,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只要选择的疫苗是安全、高效的,蓝耳疫苗免疫母猪是不存在问题的。我所服务的养殖场,蓝耳疫苗除免疫母猪外,更多的人关注后备母猪,后备母猪的免疫更加关键。
Ralf Eilers:我们场主要是养肉猪为主,所以母猪的免疫不是很清楚,但据我所知,德国母猪场蓝耳疫苗的免疫率大概在60%—70%左右。
而支原体疫苗的免疫率基本上是100%,圆环疫苗母猪的免疫率在50%左右。德国大部分猪场也只是免疫这三种疫苗。
而为了减少对猪群的刺激,不少养殖场会选择勃林格的FLEX系列茵格发猪支原体与圆环疫苗二联疫苗。
我们场购入的仔猪用这种方法免疫已经1.5年,效果还不错。除能够降低人工成本外,还能够减少对猪群的刺激,一举两得。
我认为将支原体与圆环混合单针免疫是行得通的,也是有效果的。
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制定免疫程序
农财宝典:如何免疫?
Matt Anderson:没有统一的免疫程序,每个场都不同。因为蓝耳疫苗的免疫是根据抗体监测水平而定的,每个月养殖场都会监测蓝耳抗体水平,每批猪(美国为多点饲养,大概一批猪为2500头)抽检30—60头猪,检测样本为唾液,用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同时用PCR方法测病毒含量。这样,我们能够准确的知道蓝耳病毒在养殖场中的感染情况。
据悉,美国正在开展全国范围内蓝耳病净化计划,而计划的第一步就是风险性评估。蓝耳病疫苗的接种,前期需要做病毒的监测,当猪群病毒阳性率大于等于20% 时才考虑使用疫苗。疫苗的免疫程序各个场都不同,根据临床病毒的PCR检测或ELISA 检测的数据制定最佳的免疫时间。以下是美国猪兽医协会制定的蓝耳病防控步骤。
制订合适的免疫程序时应该了解蓝耳病的田间爆发、流行情况。用ELISA 检测试剂盒以及PCR 方法能够让我们了解蓝耳病毒在本场的爆发情况。制订免疫程序以前,以下几个项目是必须要监测的。
1、检测育肥猪是否存在蓝耳病毒:生产成绩低或死亡率高是蓝耳病爆发的前奏,育肥猪群的临床症状也是警惕该疾病的参考指标。如果不确定目前育肥猪群蓝耳病毒的带毒情况的话,可以用蓝耳病毒的ELISA 检测试剂盒做检测。
如果检测发现断奶仔猪到上市猪蓝耳病毒都是阴性的话,可以不进行疫苗免疫。确定有蓝耳病毒,那么请进行第二步。
2、检测断奶仔猪的感染情况:跟着下来需要检测蓝耳病毒在断奶仔猪阶段的流行情况,从而判断猪群适不适合接种疫苗。想要了解临床的带毒流行情况,可以根据以下方案进行:抽取两栏舍1-4周龄的断奶仔猪样品30份,用PCR 的方法检测蓝耳病毒,每份样品设5 个重复。如果样品呈阴性,直接进行第三步,如果阳性则跳到第四步。
3、断奶仔猪检测呈阴性:首先要评估在接种疫苗后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免疫反应从而使仔猪在爆发蓝耳病以前获得免疫力。为使得疫苗效果最大化,应该在蓝耳病爆发的前四个周注射。(根据PCR 的检测结果判定发病与否)。4周龄的仔猪血清样品PCR 检测阳性率大于等于20%时,就得考虑接种疫苗(特别时断奶仔猪),确定最佳的疫苗接种时间。
4、断奶仔猪检测呈阳性:评估在接种疫苗后是否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甚至有可能在接种疫苗后一部分的猪感染。如果从第二步检测出来的结果是PCR 阳性率大于等于20%的话,断奶仔猪接种疫苗。虽然一部分猪会因为接种疫苗后带毒或感染,但总体看来疫苗能够保护大部分没有感染的猪群,带来经济效益。
如果检测的结果是断奶仔猪阳性率很高,并且有向母猪群蔓延的势头的话,首先要给仔猪提前免疫疫苗以保后后备母猪。
疫苗免疫经济效益如果想取得最大化,猪群应该在疾病爆发前4周(根据PCR 监测结果)注射疫苗,或是ELISA 监测评估疫病可能爆发的前6周。刺激全群产生持续性的特异性免疫。
空气过滤系统昂贵但不得不用
农财宝典:空气过滤现在使用普遍吗?
Matt Anderson:母猪舍使用得比较多。空气过滤,虽然昂贵,但不少养殖场还是会使用,并且近年来使用越来越普遍。因为在美国,养殖区的养殖密度很高,假如不使用空气过滤系统,恐怕有很多猪场会因疾病的损失而存活不下来。目前空气过滤系统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空气从房顶往下,另外一种就是安装了水帘降温系统的侧面通风系统。
虽然空气过滤系统不能完全阻挡蓝耳病,但疾病暴发的几率大大下降,有这项系统的猪场3—4年才暴发一次疾病,而没有的那些场1-2年就会暴发蓝耳病。
在第21届世界猪病大会上,美国圣彼得堡兽医中心的Darwin L.Reicks发表一篇关于利用空气过滤法降低蓝耳病感染风险的文章。Darwin L.Reicks 认为无论是在公猪群、母猪群或是仔猪群与育肥猪群中建立蓝耳病阴性都能收到很明显的经济效益。“作为空气传播的蓝耳病,猪流感、支原体的混合也是事实,任何阻断空气传播的防控方法都能收到效益。”Darwin L.Reicks 在文章中说道。在他为期5 年的实验中,有21个公猪场,12个母猪场,3 个实验对照场和2 个育肥场。其中,有9 个母猪场是2500头母猪以上,其他3 个规模在700 —1200头母猪。有6 个公猪站采用空调。
Darwin L.Reicks 认为,蓝耳病毒容易通过空气传播,并且也是阴性场再次感染的最常见方式。实施空气过滤的最大挑战是在夏天空气流通量大的时候需要大量过滤装置,以及足够的缓冲空间。实验中,有15个场是部分空气过滤。(在夏天空气流通量大的时候不进行过滤。)
猪场空气过滤的费用取决于使用的过滤装置,以及空气过滤装置全年是否相同。(有些场考虑到夏天空气流通大,而特设不同的过滤装置,比如通道换气系统。)总体而言,过滤装置能持续使用3 年,平摊到每头猪的费用大概在1-1.6美元/ 年。
据Darwin L.Reicks 介绍,第一个实施空气过滤的公猪站是在2005年的8 月。自从使用部分空气过滤系统(夏天不使用)以来,爆发了4起蓝耳病病例。其中有三起是在空气未过滤的时候爆发的,而有一起是在空气完全过滤的时候爆发的。
当然在其他的场中,也发现100%空气过滤的养殖场也爆发过2 起蓝耳病案例,这一点可能是因为生物安全措施没有做好或是因为大部分过滤装置老化的原因。在100%空气过滤的养殖场中也有2 起猪流感爆发的案例,但支原体的病例没有发现,虽然大部分场的猪群注射了支原体疫苗。
“当然,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考虑过安装了空气过滤装置就能完全抵御蓝耳病。然而,能够降低其爆发的风险对猪场也是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根据我们的经验,也验证了这一点。”根据Darwin L.Reicks 发表的论文数据,在过去5 年中跟踪的养殖场情况看来,100%进行空气过滤的场蓝耳病的爆发机率从34% 降到4%,而部分过滤的机率降到8%。
《农财宝典》记者 李丹 彭进 郭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