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忠:志做“华系”种猪第一人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种猪,养猪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11 09:30
本期人物:厦门国寿种猪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国忠
提起厦门,不少人会想到美丽的风景和浪漫的生活。在这里,一位养猪人士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浪漫情节——培育出带有中国本地猪种基因的种猪。这并非痴人说梦,经历了十多年的摸索和努力,林国忠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他的种猪场已经可以提供出售结合了中西种猪优点的种猪。
“三只小猪”发家
1955年,林国忠出生在台湾彰化县,这个地方,也走出了许多至今在大陆有一定名气的台湾养猪人。当时,他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开办碾米厂,粮油加工业赊销的现象非常严重,等到林国忠18岁时,碾米厂已经积累了数千台币的资金没有收回。那年,林国忠也正好高中毕业,他选择了投入社会。作为“成人礼”,林国忠的父亲赠送了一份礼物和考验给他,碾米厂赊出去的钱由林国忠上门收取,收到的钱则全部归林国忠所有。不负父亲的重托,林国忠辛苦跑遍了所有欠款的客户,最终要回了几百万(台币)的欠款,这成了他的“第一桶金”。
“碾米是别人欠自己的,养猪是自己欠别人的”,深知“欠钱的是大爷”的林国忠总结出这样的现象,选择进入养猪业发展。那一年,他从三头肉猪养起,开始了自己的养猪事业。随后,经过三年的时间,在取得了一些养猪经验后,他开始了自繁自养。第一批,林国忠就引进了150头母猪,他的猪场一下子也成了当地的中型规模化猪场。
不久,为了促进对当地农业的监管和推动,台湾当局出台“核心农民”、“核心猪场”政策,主要是针对拥有一定学历,致力于在农业发展,并愿意配合当地农业政策的年轻农民。刚过20岁的林国忠,恰恰满足了以上几点条件,不久,他便被当地评选为“核心农民”。年轻的林国忠拥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自己除了不断在猪场总结外,还经常与先进的猪场交流。他的养猪水平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当地的肉猪、种猪评选活动中,常常能够看到他所养的猪榜上有名,即使在后来台湾与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种猪交流上,林国忠饲养的种猪也表现不菲。
1996年,台湾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口蹄疫,当地出台了对养猪业非常不利的政策,种种不利因素,让林国忠损失了1500万台币。从那之后,台湾养猪的黄金期渐渐过去,进入一个缓慢增长的阶段。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养猪人,林国忠开始为自己的事业发愁。当时,大陆的养猪业并不发达,散小的猪场占有非常高的比例。而种猪市场处于一个竞争并不充分的态势,林国忠觉得,以自己多年的养猪经验和水平,如果在大陆开办种猪场,一定大有作为。
核心猪场“亲家”满天下
说干就干,1998年开始,林国忠在大陆开始了探索。当时,与他同一批过来大陆寻找养猪商机的还有现任四会养猪协会会长的黄一清等人。然而,与别人不同的是,林国忠选择了离台湾最近的福建厦门地区。当时的福建地区,除了天马种猪之外,大型的规模种猪场很少。“不做全国第一,就做福建第一,”林国忠当时信心十足。 现阶段,林国忠创办的国寿种猪场也如期所愿,早已跻身福建销量最好的猪场之列。
2004年,他还在江西投资成立江西国昌种猪育种中心。如今,林国忠足迹遍及福建、江西、广东等26个省市自治区,如今的他,身兼厦门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学会副会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协会副理事长等多个职务,把国寿的种猪惠及到了万余养殖户。林国忠身影更多地出现在各种有关两岸养猪技术的交流活动中,而他也乐于此,“因为这样常来常往,大陆和台湾才会共同进步。”到目前,林国忠已促成了1000多场次两岸往来的交流学习活动,被两岸业界尊称为“海峡红媒”。不仅如此,在国寿猪场办公室大厅,还挂满了林国忠参加各种交流会议的照片,他俨然成了一位“种猪大使”。林国忠还利用空闲的时间在福建农林大学进修,做了该校的兼职研究员。
“每头猪在我们这里都是有‘户口’的,一家一户统计得很清楚,”说起猪来,林国忠就有说不完的经。报出国寿种猪宣传页上任意一头猪的名字,他都能第一时间说出其族谱和血统,林国忠对待自己的种猪,更像是父亲对待儿女一样。
他的这些“儿女”也并没有让他失望, 2003年5月,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举办的“顺义杯”全国首届种猪擂台邀请赛中,国寿种猪获得了长白第二名和杜洛克第三名的成绩。 2013年6月16-18日,在第35届广东养猪产业博览上。厦门国寿种猪开发有限公司在此次博览会期间种猪拍卖会上获得多个奖项,其中杜洛克荣获“第35届种猪拍卖会体型外貌第二名”、“种猪生产性能测指数第三名”等奖项,林国忠亲自参加会议并领奖,他当时还感言,“国寿一直致力于为社会提供优质健康的种猪,此次获奖既是鼓励也是鞭策,相信国寿在以后的种猪事业道路上越走越勇,再续辉煌。”
再续辉煌 姜还是老的辣
正如林国忠所言,他也正是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续谱写着辉煌。然而当地对养猪的政策,却像是选在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近几年,福建开始了一轮猪场拆迁潮,经济不甚发达的龙岩地区,许多猪场都已被迫搬迁,何况作为该地最为发达城市之一的厦门地区。这些年来,厦门逐渐开始实施“退养”政策,按照规划,厦门地区要清理掉95%的养猪场,仅保留19家大型规模猪场,到2016年,厦门当地生猪存栏量控制在20万头猪以内(现厦门生猪存栏约130万头)。
早已洞察到政策风向的林国忠做了充分的准备,早在几年前,他就斥资数十万建起了两套大型环保设施。而今年,他又花费超过百万的成本从德国购置了领先的污水处理系统。进门那个大池子,建成后将是这套新型环保处理设施的核心之一,猪场的污水首先进入池子,进行加热和沉淀等处理后,有机物变成了更容易分解的成分,分成两部分处理,含水较多的部分再经过一片湿地的过滤,再经过几道处理后,“出来的水甚至可以达到饮用的标准”林国忠介绍。
这样的努力没有白费,国寿种猪场在19家保留场之列,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并不存在搬迁的担忧。
一边解决环保带来的危机,另一方面,林国忠也在探索着自己独特的“华系”种猪育种之路。近年来,随着一个个规模种猪场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国内种猪市场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期”,直接导致了种猪价格和生猪价格开始回落。对此,林国忠并不担心,他觉得,种猪市场并未出现衰退的迹象,而是进入了新的竞争阶段。
针对许多国内育种场普遍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怪圈,林国忠直言不讳,“国内大多数种猪场只是在扩繁而已,根本没有真正在做育种工作。”对此,林国忠将台湾的一套育种体系完美的运用到了对黑猪品种的培育上。
“未来中国猪肉消费,必然会出现以猪肉风味为导向的观念,”林国忠这样判断。而风味物质,主要是与猪的品种和基因有关系。与许多国内从事育种的规模猪场相比,国寿猪场一开始育种就考虑到了国内猪种的基因,开始打造国寿独特的“黑猪”。林国忠培育的“黑猪”与传统的土猪不同,黑猪不仅拥有洋种猪饲料转化率高、长速快的优势,还具有土猪的风味。这样,不仅解决了本地品种饲养时间过长的问题,还为量化生产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同时,黑猪的瘦肉率又接近杜长大,从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谈到黑猪,林国忠如数家珍,“比如一头叫‘冠兄’的种猪,就是曾经在养猪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种猪的‘兄长’,那一头‘冠弟’,则是其‘弟弟’,因为都具有与冠军相似的血统,所以具有不菲的生产成绩。”目前,许多大型的养猪公司已经开始从国寿引进国寿种猪,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康达尔是其中之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带着这种浪漫的民族主义的情节,林国忠放出豪言,要带着他的‘华系’黑猪走向世界,这一刻,他离他的目标既遥远而又接近。
《农财宝典》记者 孙亮 彭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