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后备猪的监测预防伪狂犬侵袭

  2013年11月,广东省某猪场出现以哺乳仔猪高热、咳嗽、喘气、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为主症的病例。该场存栏经产母猪346头,后备母猪198头,从2013年10月24日第一窝开始发病,到2014年1月18日最后一窝发病期间,共产仔154窝,产活仔1394头, 从出生到断奶死亡仔猪462头,死亡率33.1%;154窝中有96窝哺乳仔猪发病,发病窝占总产仔窝数62.3%,此96窝产活仔816头,其中发病死亡359头, 发病死亡率44%。

  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动物试验可诊断为猪伪狂犬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混合感染。

  防控处理措施

  1,淘汰、隔离、消毒:

  (1)对体况差不能吃奶、呼吸症状明显、有神经症状无治疗价值的仔猪立即淘汰;对体况较好的较健康的仔猪隔离,并注射头孢噻呋钠,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淘汰有子宫炎的母猪和伪狂犬野毒阳性的4头公猪。

  (2)对发病窝的断奶母猪与假设健康母猪分开栏舍隔离饲养,肌注头孢噻呋钠,3~5mg/kg体重,每日2次,连用3~5天,并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包被恩诺沙星进行治疗。

  (3)加强卫生消毒,产房严格按全进全出操作,对清空产房采用高压冲洗-复合醛喷洒-火焰消毒-20%石灰乳喷涂后再使用。对栏舍、场地、道路等用3%火碱水溶液消毒,并在道路中铺新鲜石灰粉,工作服、鞋、帽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4)加强生物安全和兽医卫生:严禁犬、猫等动物进入猪场,加强灭鼠;严格限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内,禁止场内人员串舍,防止人为扩散病原;对病死动物尸体、死胎、流产物和其他污染物、排泄物销毁做无害化处理。

  2,加强免疫接种:选用海利伪狂净(gE基因缺失的匈牙利Bartha-K61毒株)加强免疫。

  (1)紧急免疫接种:所有种猪2013年12月20日肌肉注射接种伪狂净3头份,间隔3周后(2014年1月11日)再加强免疫1次3头份。所有1周龄内仔猪滴鼻免疫1头份,1周龄以上及保育猪的肌肉注射接种1头份,全场小猪、中猪肌肉注射接种2头份。

  (2)调整免疫程序:

  通过紧急免疫接种后免疫程序调整为:

  全群种猪每年接种3次,每次2头份;1天龄滴鼻1头份——第10天龄再滴鼻1头——10周肌注1头份——13周加强肌注2头份。其他疫苗免疫不变。

  3,药物治疗保健:

  (1)哺乳仔猪:为了防治传染性胸膜肺炎和葡球菌感染,在2日龄(配合剪牙)、7~10日龄(配合阉割去势)及断奶时注射长效头孢喹诺。

  (2)全群猪每吨料添加枝原净200克+70%阿莫西林400克+包被恩诺沙星200克,连用2周,进行全群性清理细菌感染。

  (3)猪群正常后实行阶段性保健,母猪产前产后各7天母猪预防子宫炎、断奶后10天保育仔猪及80-90天龄中猪预防胸膜性肺炎感染,每吨料添加70%阿莫西林400克+包被恩诺沙星200克。

  以上方案应用后,于第1次加强接种伪狂犬疫苗后1周后发病开始减少,第2次加强接种伪狂犬疫苗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直到2014年3月22日发稿时未见相似新的病例发生。

  后备猪带毒是发病主因

  本场于2013年的4月、7月、9月分三批引进70-80公斤左右200头后备母猪和8头公猪,在2013年11月第一批后备猪分娩时就开始发病。发病原因分析如下:

  原因1:引入野毒阳性后备猪是导致本次发病主因。后对引入的后备猪检测野毒阳性率达100%,公猪36.4%,一般公母猪比例为公猪:母猪=1:100~120,意味着1头公猪可感染100~120头母猪,何况配种时还可能1头公猪配不同的母猪或采用混合精液,这样1头公猪一年有可能感染200头以上母猪,如果被配母猪免疫不合格,感染风险非常高。

  建议:引种或留种的后备猪,需要隔离10周,引入时和进入种群前检测2次野毒,并淘汰野毒阳性猪只。免疫后做好抽样检测抗体,对注射疫苗后抗体不合格的种猪应及时补接疫苗,对补打后抗体水平仍不合格的猪只,疑为先天感染或免疫耐受,要坚决淘汰,杜绝可能的传染源。母猪野毒阳性率高的猪场:4次/年,后备猪种配种前免疫2次,每次2头份。

  原因2:仔猪免疫时间不当,导致中大猪抗体不合格,出现免疫空档,一是致使抗体不合格的中大猪成为易感猪群,一旦感染则出现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二是中大猪成为带毒猪群,持续排毒,在非二点式的连续生产的猪场,育肥猪与母猪之间形成循环感染链,造成发病不断。

  目前大多数猪场伪狂犬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中山白石猪场杨玉坚送广东农科院检测伪狂犬病毒中和抗体。

  结果显示为:伪狂犬病毒阴性场伪狂犬病毒中和抗体, 4周龄、8周龄、9周龄、10周龄仔猪母源抗体的中和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00%、100%、90%、80%;8周龄仔猪肌肉注射伪狂犬疫苗,免疫后25天检测中和抗体合格率只有8.3%(1/12),说明在8周龄母源抗体还较高时注射伪狂犬疫苗后,不仅不会产生免疫力,而且伪狂犬疫苗病毒还会被母源抗体中和,导致免疫失败。

  我们目前大多数猪场伪狂犬疫苗免疫都在7-8周龄,有的甚至在母源中和抗体还很高的4~5周龄就免疫,也许是目前免疫失败主要原因;按推理,对于母猪伪狂犬野毒阳性场,母猪抗体水平应该更高,仔猪母源中和抗体水平也应该更高,初次肌肉注射免疫接种时间应该更应往后推迟。

  但很多人认为伪狂犬野毒阳性场,需要提前接种,是否适当,需要进一步验证。

  建议:一是定期做好伪狂犬病抗体监测,根据猪场抗体监测结果调整免疫程序 。

  可提供参考的免疫方法:1天龄滴鼻1头份——10周肌注1头份——13周加强肌注2头份,对伪狂犬野毒阳性率较高的场增加第10天龄滴鼻。实践证明,野毒阳性场采用这种免疫方式,中大猪呼吸道问题明显减少;

  原因3:饲料饲喂量不足,寄生虫感染严重,母猪消瘦体况差,造成猪群亚健康,是导致造成免疫失败原因之一。

  建议:一是选择新鲜优质原料,加强饲养管理,按母猪妊娠不同阶段和体况给料,维持母猪良好生理状态。

  二是定期驱虫:目前驱除螨虫的药物,如伊维菌素,只能杀死幼虫和成虫,但杀不死虫卵,虫卵1-2周左右孵化又发育成幼虫,目前大多猪场采用伊维菌素+芬苯哒唑混料给药,每季度1次,每次用药1周的方法,停药2周后幼虫孵化出来后又会重新感染,所以驱除螨虫比较好的方法是给药1周,停药10天,再用药1周,并配合体外喷洒体外驱虫药。

  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 欧伟业

  诺华动物保健(中国) 邓秀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