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饲料”销售模式是把双刃剑

  “种猪+饲料”销售模式是把双刃剑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推进,经销商在饲料销售中的作用已慢慢淡化,饲料直销猪场的占比将增大。如今,饲料行业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竞争已日趋激烈。饲料企业资金雄厚,为更好地服务客户,有饲料企业自建种猪场,或者通过租赁、收购猪场的方式,从种猪方面驱动饲料的销售。种猪与饲料的销售关系显得越发微妙。

  农财宝典记者搜集我国排名前30的饲料企业信息后发现,不少上市公司或大型农牧企业从单一饲料产业向上下游拓展,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涉足种猪、饲料业务的农牧集团包括新希望、六和、恒兴、正虹、唐人神、大北农、正邦,天康、双胞胎、扬翔等。此外,还有不少饲料企业也有试验猪场,如深圳比利美英伟营养饲料有限公司、广州市众望饲料有限公司。饲料企业通过种猪营销来促进饲料销售的做法已在业内流行。那么,饲料企业通过种猪业务促进饲料销售的作用大不大?

  种猪与饲料的销售相辅相成

  不少行内人士表示,饲料企业自建种猪场的好处明显,既可以整合资源,给客户提供除饲料以外的服务,又可以通过试验探索营养搭配方案,加深对自身饲料以及养猪技术的认识。唐人神集团(以下简称唐人神)华南大区总裁谭跃德便是持此观点的人之一。

  从1987年株州市饲料厂成立,到1996年进入种苗产业,再到2008年开始打造“新美神”种猪,唐人神围绕着生猪养殖,逐步打造出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就唐人神的运营状况来看,通过种猪拉动饲料销售的作用是明显的。

  民生证券研究所曾分析指出,唐人神自上而下产业模式预计2015年将带动1000万生猪规模,年出栏600万头生猪,公猪站60个,年供精液50万份,同时也将带动350万吨饲料供应量。可观的成绩得力于唐人神利用“美神”种猪牵引大规模养殖户,并将公司种猪饲料有效地销售给联盟大客户。

  “一般来说,购买我们种猪的,我们饲料都能进入该猪场。”谭跃德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唐人神在广东销售3000多头种猪,80%的种猪场客户在引种后选用了唐人神的饲料。他认为,饲料销售与种猪销售是相辅相成的,目前而言,种猪带动饲料销售,或饲料带动种猪销售,这两者关联性很大,已很难分开,打造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就是要将各产业有机地渗透式发展。“配种前是由种猪场提供服务,保证卖出去的种猪能够健康发情。配种后由饲料厂跟进后期的服务。”谭跃德表示,以后要进一步打通饲料、种猪业务,饲料业务员与种猪业务员也要合二为一。

  据介绍,目前唐人神通过种猪带动饲料销售的并不多,大概占比饲料销售总量的10%,其余多数还是通过经销商模式来销售。从原先经销商面对散养户到现在面向100头母猪以上规模场,唐人神的目标群体、终端群体发生着改变,所以,唐人神今后要将经销商做成服务站,提供饲料、种猪、动保等综合服务。

  “饲料先行!饲料没上来的话,做种猪业务也没多大意义。”尽管未来销售模式在转变,谭跃德仍强调饲料在唐人神的主业地位。据悉,2014年唐人神将在饲料业上继续发力,在诸如广东等盈利较好的地区,拟自建3-5个饲料厂,规模达到18-24万吨。

  质量、服务双保障才有“1+1>2”的效果

  虽然不少饲料企业有建猪场,但目前饲料与种猪销售两者都做得好的屈指可数。加大集团(以下简称加大)是少数被业内人士提起并“点赞”的,该公司以“饲料+种猪”的经营模式,创造出的效益可圈可点。目前,加大年饲料生产能力500万吨,年出栏种猪10万头。

  加大集团副总裁兼养猪事业部总经理汪福生告诉记者,加大“饲料+种猪”的销售模式达到了双赢效果。据介绍,加大种猪业务方面除了3个技术服务员外没有种猪销售人员,但一年卖出几万头种猪,其中主要依靠饲料业务员在售卖饲料中连同推广种猪,饲料销售带动种猪销售的作用已不容忽视。同时,种猪的销售也拉动了饲料的销售。汪福生举例说,2013年加大在云贵地区卖了近4000多头种猪,随着散养户的加速退出,现在基本是存栏100-300头母猪规模的客户支撑着加大饲料在云贵地区的销量。

  汪福生给农财宝典记者算了一笔帐,以加大2013年在云南卖出的3000多头母猪来看,年出栏生猪约5.5万头。一头母猪一年一吨料,可卖3000吨;此外,假设以生猪出栏体重120公斤、料肉比2.6:1计算,一头生猪用料312公斤,5.5万头生猪一年需用料17160吨;则卖出3000头种猪可能在一年内带动饲料内消与销售共2万多吨。

  “80%的客户从加大引种后都会使用加大饲料。”汪福生说,加大的通常做法是购买一头种猪赠送一包饲料,养户用了一个月后发现效果不错,就会选择继续使用这种饲料。此外,对于全程使用加大饲料且按要求防疫的,加大承诺售卖给养殖户的种猪可保证发情率达到90%以上。达不到的部分,客户将获得半价购买新种猪的优惠。据介绍,目前加大集团的饲料客户群主要是存栏母猪100-300头的规模场,该客户群体一般一次性引种以50-60头种猪居多。

  “饲料+种猪”的销售模式促进着加大的发展,汪福生强调,“饲料+种猪”销售模式是把双刃剑,成功的关键在于种猪、饲料两者的质量过硬且售后服务到位,否则将出现“1+1<1”的负效应。饲养过程中种猪出现问题后,养殖户一般会认为是种猪或者饲料有问题,而很少归因到管理或其它因素上。同时,也不排除有故意找茬的客户。对此,加大的做法是强化售后服务,以弥补客户的损失,如通过对比同一地区不同养殖户的饲料使用效果,跟踪同期引种的种猪饲养情况,以数据和事实说服对方。

  饲料企业自建种猪场,小心本末倒置

  对于目前不少饲料企业自建种猪场的做法,广西桂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胡强认为,大型饲料企业资金雄厚,从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的过程中,因交易成本高,为避免受制于人,往往会发展自己的种猪业务。但是,中小型饲料企业如果盲目扩建种猪场,则容易本末倒置。

  胡强解释说,自建种猪场促进饲料销售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种猪场本身可以消耗部分饲料,二是售卖出去的种猪可能带动部分饲料的销售。

  就猪场内消饲料而言,上市公司等大集团在规模化养殖中才能体现这一优势。中小型饲料企业资金有限,加上可内消饲料的量太小,意义不大。为了销售饲料而砸重金去建设猪场,将导致养猪的投入远大于饲料销售的收益。当然,资金闲余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建设种猪场,如果管理得当的话,猪场本身也可以盈利。据胡强介绍,目前美冠种猪场现有母猪2400头,年产优质种猪8000头,该猪场所能消费桂龙饲料的数量并不算太高,其中前期料20-30吨/月,全价料500-600吨/月。

  就种猪销售带动饲料销售而言,胡强认为,推动作用不大,甚至是负相关。因为对于规模种猪场而言,饲料企业自建种猪场后,将被默认为竞争对手,如此,原本的饲料供应商转眼又成了竞争对手,这种矛盾角色往往影响长期合作。胡强认为,目前饲料行业里,加大集团面对中小型客户,而中小型客户做种猪是比较少的,因而减少了与客户竞争的矛盾,“种猪+饲料”的销售模式较为成功。而桂龙面对的是规模猪场客户,桂龙做种猪就会给这些客户带来竞争对手的感觉,因而种猪与饲料销售可能呈现负相关的影响。

  《农财宝典》记者 钟展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