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商学院:不仅是一种服务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养猪商学院,养猪大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11 08:58
在讲究控制成本的时代,养猪企业除了向技术要效益外,还要向管理要效益。在这个背景下,注重客户体验的饲料、兽药、动保等生产资料供应企业,率先面向客户推出具有一定商业管理色彩的高级培训服务模式,比如养猪商学院、养猪大学等。
与现在畜牧行业主流的技术营销服务相比,商学院模式在此基础上更多的植入了财务、人力等公司化经营的猪场所需的事物,目的是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现代公司治理需要。建立养猪商学院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还整合了价值链。它吸收的学员多为规模养殖场、经销商的决策管理层,所延伸出的服务价值,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第一问:培训多如牛毛,猪场还有培训的需求吗?
新希望六和集团培训总监、养猪大学执行校长 马建升
马建升:美国Pigchamp2012年拥有335个农场,接近40万母猪,每头母猪PSY23.5,最高水平10%PSY是27.5;荷兰丹麦母猪年提供25头肉猪是底线,28头上市肉猪不再是稀奇的事情。我国去年有5千万母猪,上市了7亿头肉猪,所以母猪上市肉猪是14头平均水平。国内与国外的平均水平差距巨大,要弥补差距就需要学习,培训是不错的选择。
去年新希望养猪大学面试了许多猪场的所谓“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我会给他们专长的生产阶段对应的考试题,都是很基础的标准操作的考题。结果大部分40-50分,那大家就可以想象60%的操作是错误的,不了解操作背景知识的。所谓的经验就变成无效经验。生产成绩就会打折。
课程建设很关键,作为世界级农牧企业有雄厚的技术资源和人才,我们可以开发出科学的猪场管理SOP,但是技术员会做不一定会教,所以所有教练都要进行教练法的培训。听讲座看视频不是很好的学习方式,现场实践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方法改良后教练会相对轻松,我们对学员示范,引导和评估就可以进行,大部分时间是让学员自己动手,我们打分,这样学员能深刻的掌握知识。教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很有经验和耐心,能发现、及时指出问题和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
企业不是简单把饲料卖出去就结束了,实际上饲料卖出去后,销售才刚刚开始。互联网思维的用户体验在农业也是一致的,饲料的用户体验就是发生在农场里面。品牌饲料间会有很大差距吗?我认为科学使用饲料和科学饲养管理才会产生差距。
去年我们的团队评估了很多大型农场,很多共性问题,母猪体况控制没有标准,非生产天数太高,我们难以相信一个1470头的母猪场,只有1.98窝每年,每头母猪空怀天数82天。每个场影响盈利能力的关键控制点会有差异,母猪的配怀阶段管理是关键,但是培训到产生效益需要较长时间,回报很高;产房培训是短平快,马上能经过培训减少死亡。这两阶段做好,保育育肥相对就轻松多了。
河南雄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主管养猪精英商学院 张风雷
张风雷:目前猪农依然存在着培训的需求,猪场的规模不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有所不同,新的技术和养殖理念的普及程度仍有不少空间。
以往的技术授课存在着共性的缺陷,如商业的功利导向导致过度突出某个单一因素,种猪重点改良品种,兽药企业强调医疗,饲料突出产品等等。授课形式单调,以讲授为主,单向灌输式教育,这本身就是一个低效的训练方式。课堂缺乏互动,由于以商业为目的,课后也缺乏跟踪辅导。
雄峰养猪精英商学院首先是定位于规模化猪场,规模在300头一3000头。其次是立足于实操性,编制标准化,模块化的课程,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课程分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人员,第三、授课方式强调互动,导入行动学习,案例研讨、沙盘模拟等方式。第四,利用公司的技术服务资源,加强生产现场的应用辅导。
比较重要的课程包括:针对中基层的标准化作业课程,针对管理人员的沟通课程,以及如何管理好老板等。
广州华农大实验兽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南兽医养猪MBA创始人 武力
武力:猪场需要的是有水平的培训。养猪业正处于转型变革时代,新技术、新设备、新思路不断涌现,不进行培训和知识更新必定会被行业淘汰。
华南兽医养猪MBA创办3年,除了华南兽医养猪MBA独特、敏锐的切入点外,强大的资源平台也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创立初,我们资源服务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未来1-2年内,我们还将有更远的目标和计划。我们的养猪MBA起点高、视野开阔、资源丰富,紧密联系实践生产、实操性强是我们养猪MBA最大的特点。
真正对猪场有帮助的课程,猪场是求之若渴的。当然猪场不同规模、不同岗位对培训所需要的内容完全不同的,100头与1000头不一样,1000头与5000头规模的又不一样。比如对较大规模的猪场的场长,一些关键疾病的系统控制方案,比如猪场的生产管理提升、人力资源建设等等,是十分受欢迎的。而兽医主管与一线养殖人员更注重实操性与有效性。每一期课都会就1-2个关键问题进行案例式的培训和讨论,解决几个重要问题。
现在行业不需要的是那种打着培训名义的伪培训、伪服务、实广告、实推销,特别是那些时间短、中立性差、培训形式落后、甚至错误引导的培训。
国茂集团 国际养猪商学院院长 毕杰
毕杰:商学院培训主要是管理人才,人才需求是“天时”。
因为规模化是中国养猪业发展的方向,而中国养猪业存在问题的根源是猪场管理,所以未来养猪行业发展的瓶颈是猪场管理人员,预计未来五到十年中国需要大量的猪场“职业经理人”。商学院通过培育现代化规模养猪专家,使客户持续高效获利为宗旨。
培训要有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融合现代管理思想发展而来的培养体系,先做人后做事,从管事到管人,培训优秀的管理者。
以“想做、会做、做到”为培养目标。培养真正能做事的人才,针对猪场管理层的培训要强调自身修养,培训忠诚事业、忠诚企业的“接班人”,做大流量,形成更广泛的人脉圈子。
第二问:工业企业办的养猪商学院有无优势?
马建升:养猪在国外也都产业化了;需要大产业的思维,公司化管理,人员和动物福利,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人才培养,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等都是大企业在做的。终端就是食品,无论是养殖还是饲料都是其中一环,相互赖以生存的关系。
养猪大学要培养猪场3个层次的能力,1.现场规范操作,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2.猪场人财物管理;3行业知识培训,例如食品安全,合同生产,肉品质等。批次生产,按质按量提供上市肉猪,这样才能提升到工业化养猪。
张风雷:规模化猪场是工厂化养殖,所以要遵循工业化生产的普遍规律和规则。理念方面,如:要建立适当的组织机构,责权清晰。建立企业法治体系,从系统的理念解决问题,发挥管理的基本功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要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不能有投机心里,要关注“人、机、料、法、环、测”。对于目前大多数猪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够运用到位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如严格的纪律管理、定额管理、标准化作业、程序化作业等,如果能适当考虑改善员工生活娱乐条件,让猪场不再封闭单调,以人为本,关注员工成长,则效果就更好些。
武力:我们不仅仅是单纯的工业企业,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养猪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的推广平台。因为我们既有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中心这些“学院派”的专家、教授,也结合了广东温氏集团这样的实战派的“江湖盟主”、大“土豪”,还有国内外养猪的实战专家,我们这个平台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落地问题的。
我想用“高屋建瓴”这个词来表达,该词很准确,因为我们有高度、有深度、有国际视野。如果只有现场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最迫切是想知道他们的方向在哪来,未来在哪里,发展的模式在哪里。前几期课中,吴珍芳老师、孙玉贤董事长分别就行业未来可能发生的“大事件”做了精彩的描述与预见,对大家触动很大。学员们都有了深切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最关键的是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对于这一点我们很欣慰。
企业化运营是目前农村、农场的发展方向。是否实现企业化,取决于有没有几个方面的意识和实施:品牌意识、企业文化、技术升级、成本管理、人力资源、财务核算等等模块。这些对农场的发展意义重大。
第三问:私人定制的兴起,留给养猪商学院多少发展空间?
马建升:我们的养猪大学,在短时期内可向业务人员和广大养殖户普及养猪知识;不过对于大型养猪场客户,我们会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评估过后才选择需要的课程。未来的空间就是现在全国养殖水平和欧美养殖水平差距所处的这个空间。
张风雷:私人定制服务适合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把这些运作当作项目来运行,也是收费服务的一种,是一种更精确的服务。
目前空间不大,养猪业的成熟度不够,很多老板会直接聘用技术人才或顾问来解决问题,加上影响猪场业绩的因素有的不可控,如疫病,定制的培训服务到底能有多大肯定的效果,谁都没把握,并且目前行业的服务基本是免费服务。
最近热炒的猪场托管本质上也是一种私人的收费定制服务。
目前还不能确定私人定制是不是商学院的方向:咨询业有个忌讳,就是做咨询的不能做成经理人。未来随着企业级养殖场的崛起,一部分商学院会向这方面转型,商学院也会采取不同的定位。生产和销售不一样,销售的因素越多,个性化的内容越多,生产的因素越多,规律的,共性的东西越多。养猪业如果不涉及品牌化、离消费端越远,商学院越需要做规律性的研究,相应的私人定制的空间越小,不可能大家都一样。
武力:的确,我们目前也在深层次思考这个问题;很多行业都已经实现了“私人定制”,如电子商务、金融与理财服务;但农牧行业目前有的“托管”模式就有“私人订制”的意思,但是还在摸索中。以养猪业为例,大家面临的问题基本相同,如今年的PED问题、母猪PSY问题、猪场绩效与有效管理问题,这些具有相当程度的基本性和共同性;目前养猪水平和欧美相比差距是全方位的,只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谈“个性化服务”和“私人定制”。
当然我们会密切关注行业每一个细微变革,并作出适当调整;让我们的养猪MBA能不断适应、并满足行业要求。养猪MBA未来在哪里?从我们成立之初就非常明确,“快速提升管理水平、助力猪场效益倍增”,猪场永远都是有需求的;只要我们紧跟行业需求,想养殖者之所想,养猪MBA将永远都是行驶在“春天里”的快车。
第四问:养猪商学院能构建独立运营且盈利的模式吗?
马建升:养猪大学不卖实物产品,卖的是养猪知识和解决方案。因为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所以技术要产生它的价值。配方师通过饲料实现价值,我们通过学员和养殖户实现价值。跟培训公司是一样的,养猪大学是可以盈利的。
商学院大多以外聘培训师为主,企业管理课程为主。养猪生产培训又不一样,是以培训,研发创新相结合的项目,对场地和科研人员要求较高。去年我们集团就批了4700万作为养猪大学的筹建款项。这是很大的成本,也是对社会的回报,因为这里的知识将会转化为养殖户的生产力,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张风雷:投入和企业本身的资源整合能力、推广方式有关,如果能整合供方或战略联盟方的资源,投入就会少些。获得客户的基本认可,也要投入不少的人力和物力,课程师资方面的投入,硬件、场所、补贴等至少上百万。
建立独立运营且盈利的模式和企业本身的规模没有必然联系,靠输血很难持久,关键是有商业价值和造血功能,是和企业能够联络的资源以及商学院的商业模式设计、课程质量等有关,客户愿意掏钱来上课,来建立人脉圈,这是最重要的。
武力:目前,我们在养猪MBA中确实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2011年刚开办收费也只是象征性的,现在每年需要投入20多万才能维持正常运营。经过这几年的经营与发展,养猪MBA影响力、品牌力的不断提升,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人员也日趋踊跃;今年2期养猪MBA每位学员的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做了升级,学员学习的吃住条件都会有所改善,整个培训更加高大上。
此外我们还提出了创新服务1+1模式,一个“1”指以产品为基础的关键疾病防控,如猪蓝耳病、断奶应激等;另一个“1”就是指以培训为主养猪MBA;产品与培训服务二者同等重要,同时发展。
未来我们的养猪MBA会考虑独立运营。目前,盈利不是我们养猪MBA最终的目的;我们是希望探索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为提升中国养猪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能否办好这样的项目和我们的规模有关,也和企业的前瞻性、整合资源的能力相关。
毕杰:养猪商学院要获得发展,并取得盈利首先要跳出企业才能得到做到。作为行业属性比较强的商学院只有整合社会和行业资源才有比较好的活路,只有创造了价值才有价值,而在此过程中一个好的领导者必不可少。
《农财宝典》记者 江永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