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惠民与智慧城市

  信息惠民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8号)关于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的工作部署,增强民生领域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水平,201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重点解决社会保障、健康医疗、优质教育、养老服务、就业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九大领域突出问题。

  201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正式下发《关于同意深圳市等80个城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274号),为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推动城市各政务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探索信息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机制新模式,并为全面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积累经验。

  2014年8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正式发布,成为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份系统性文件。

  2014年10月24日,由国家发改委等26个部门组成的“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成立。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办公室日常工作委托国家信息中心协助承担。目前,“中国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办专家群”微信群已建立。“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办公室秘书处”网站已开通(http://scdrc.sic.gov.cn/)。

  智慧城市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就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智慧城市的战略价值体现在“五新”: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城市运行的新模式、城市管理的新方式、城市服务的新手段、城市建设的新机制。

  怎么理解智慧城市?我个人对它的界定主要有五个要素:

  一是基础。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

  二是主线。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是核心。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构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体系。

  四是手段。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

  五是宗旨。五化: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如何看信息惠民与智慧城市的关系?从包含内容来看,民生服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信息惠民的边界小于智慧城市。从覆盖范围来看,智慧城市更加强调城市发展相关的工作,信息惠民是覆盖整个方方面面的工作,信息惠民的概念大于智慧城市。从推动工作的本质核心来看,核心都是要抓好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便捷服务,从效果来看,都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普惠民众,信息惠民等于智慧城市。

  减“ICT”的思维

  现在很多智慧城市建设,包括信息惠民工作,我个人认为过度重视了ICT的能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ICT不是万能的,要敢于藐视技术,甚至应该在信息惠民和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之初对技术大杀大砍。信息惠民和智慧城市的成功不是在于ICT技术手段,而是在于我们思维模式、建设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

  信息惠民和智慧城市建设要聚焦事物的本质是坚持问题导向、需求驱动,避免技术导向、项目驱动。要实现从“战略目标”到“业务目标”再到“信息系统目标”的演化设计。要从政策制度、工程建设、体制机制等多角度改革创新,推动解决民生问题。

  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的技术价值观,综合考虑新一代ICT的先进性和适用性。避免信息惠民和智慧城市建设空心化:只看重技术的“高精尖”,工程建设“高大上”,而不注重实际效果。要坚持既先进又适用,注重应用实效,推动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集成应用。

  马云曾经说过:“不是科技改变世界,而是科技背后的梦想改变了世界!”减ICT的思维,核心就是回归问题的本质!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的内涵是在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和DT(数据技术)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体经济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互通化(互通而非孤立)、信息共享化(共享而非隔离)、业务融合化(整体而非碎片)、产业智能化(智能而非低端)。其本质是要实现互联网上优质资源、生产要素的互联互通、广泛共享、有效聚合和充分释放。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与我国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是国民经济的互联网化、大数据化、高阶信息化。

  “互联网+”将创新和颠覆商业、金融业、制造业、资源性产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无论对于信息惠民还是智慧城市,互联网模式已经开始后路包抄,全面逆袭。

  信息惠民与智慧城市建设中,ICT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谁主沉浮?

  当前,以IT项目为主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是否将来会被互联网公司全面取代?以IT项目驱动为特征的建设是否未来将寿终正寝?

  信息惠民与智慧城市建设,是否应全面拥抱互联网思维?我们当前手中的信息惠民建设方案,如何避免成为被历史淘汰的无用功?!

  这就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包括技术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资本运作创新……

  结合信息惠民工程的建设和评估,我认为做什么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怎么做。创新模式是用互联网思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健全发展模式的生命力,这是非常深刻的命题,值得大家深入的思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