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如何惠民

  现在从国家到行业都在搞信息惠民、智慧城市。要解决落地的问题,就要从一个真正惠民的视角去看,从小的问题上去抓。

  目前,信息社会已经迈向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到了万物互联的状态,各式各样的数据源产生,云计算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涉及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必须讨论大数据。

  以前,只要涉及到各种业务系统,结构化的数据(生产、业务、交易和客户信息等)会用数据库记录下来。现在,与城市、居民相关的还有很多业务文档、文本、互联网社交数据、报表、邮件、网页、XML、图片、音视频等各种非结构化数据。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身边到处都是数据。城市生活中健康、医疗、交通、文化、公共安全、理财财富、社区、教育等各方面都在时时地产生数据。

  利用大数据可以做什么?

  首先,大数据构建智慧医疗。基于临床的大数据可以呈现治病、症状、科室之间的量化关系,实现疾病之间关系的探查、处方纠错、用户自助问诊、辅助诊断、专家推荐等,使老百姓认准病,看对病,能看病。医院不同时期建立的信息化系统也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打通,形成对数据的汇集、梳理和分析。

  例如,分析发现,很多患者看病挂错科。视力下降,眼压升高,是糖尿病的征兆,但病人不知道,眼科医生也很难立即判断出病根。

  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找到疾病之间的相关性规律,会有更准确的治疗方案的纠正。大数据解决了一些小问题,人群健康提升了一个大台阶。

  第二,大数据为居民建健康档案。现在亚健康人群数量攀升,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为人们推荐更好的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健康监测,对疾病进行预防,对饮食、锻炼提出建议,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

  第三,用大数据指挥交通,方便出行。大数据可以预测交通状态,调度公交运力,提升运行效率;预判交通瘫痪,调节交通信号,引导出行,选择最佳线路;降低碳排放,改善空气环境。

  公交调度是一个小问题,虽然不能解决城市的整体交通布局,但是它的改变能够给大家带来很大的方便。透过大数据分析,能知道不同时段、不同地点具体所需的车次安排,告诉乘车人车什么时候到,节省等车和乘车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精力消耗。

  第四,大数据服务文化、休闲和娱乐。海量数据挖掘,可以了解互联网舆论热点,历史旅游数据,景点口碑和反馈,最终预测文化娱乐热点,贴近需求,提高满意度;预测游客人流高峰时间,分散人流,推荐旅游路线;提前准备商业服务,布置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大数据为公共安全保驾护航。结合公安网、互联网、政务网、物联网数据,分析业务系统、图片、视频等海量数据,将季节、地理信息、群体、失业率、经济状况等各类非结构性数据纳入犯罪分析模型,可以使预测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通过大数据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为公共安全筑起一道城墙。人员精准甄别,嫌疑人员分析,人员关系挖掘,活动轨迹挖掘,案件侦查工具,犯罪事件预测,这些都是大数据的绝佳妙用。

  第六,大数据构建智慧社区生活。大数据可以分析社区服务模型,推荐个性化衣食住行,实现社区综合治理、社区政务服务、社区安全舒适。

  总之,用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决策、大数据预测、大数据创新,可以让城市更智能,生活更便利,百姓更受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