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惠民 佛山先行

  近年来,佛山市高度重视信息惠民工作,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教育服务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点工作措施

  2014年国家开展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以来,佛山市围绕国家相关工作部署,采取了多项措施,全力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这些工作措施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是成立领导小组。2014年2月,我市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惠民工程领导小组,为我市信息惠民工程的组织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细化工作方案。为进一步细化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我市制定了《佛山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12个领域确定了79个项目重点推进,为试点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建立专家工作组。为发挥各领域专家的咨询指导作用,我市专门成立了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工作专家组,并召开了第一次专家咨询会,详细听取了各位专家对我市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四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14年佛山市推进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年初预定的投资计划。

  据统计,2014年市各级财政投入信息惠民资金约10.3亿,拉动社会投资达52亿。2015年的投入力度会更大,我们将结合互联网+来推动信息惠民的投资,全年预计投资100亿。

  五是规范中央资金管理。我市出台了《佛山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中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佛山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中央专项资金的管理,并通过专家评审初步确定了中央资金的重点支持方向。

  六是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佛山市以“信息惠民,佛山先行”为主题,在佛山日报连续开展了5期关于我市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的系列报道,并组织市民参观体验信息惠民工程重点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市民对信息惠民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三大工作成效

  通过这些工作措施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一是光纤入户工程步伐加快,截止2014年底,全市光纤接入用户数达60.4万户,较去年增加13.37万户,光纤入户率达34.51%;2014年光纤宽带网络投资额超过10.9亿元。

  二是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市已累计建成WiFi热点35135个,较去年增加18.3%,建成3G/4G基站21500座,3G/4G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78部/百人。

  三是基础数据库基本建成。佛山市已经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了54个市级部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人口基础数据库、企业法人数据库、地理信息库已经基本建成,包括企业信用数据库已经基本建成。

  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一站式”服务能力提高。完成省、市、区、镇街网上办事大厅联网同步,推动市内三级部门共10201项审批服务事项进驻网厅,审批事项进驻率达到100%,累计超过55.7万笔审批业务通过网厅在线申报。

  二是“一门式”改革顺利推进。2014年3月,佛山市禅城区探索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出具过的资料不必反复提交。目前,一门式综合受理事项共计282项,运行情况良好。

  三是“12345”热线服务水平提升。佛山市创新通过政府购买专业化服务的方式建立了全市统一的12345热线呼叫中心,2014年,热线受理群众来电共计79.3万次,比去年大幅增加了51.93%,全面实现所有来电24小时内回复。

  四是网上办事配套服务不断完善。全市铺设“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705台,各项业务在终端上办理累计超过33万笔,24小时的自助服务区为市民提供全天候的便捷服务;建立“佛山行政服务专递”,400多项网上服务事项可提供邮政速递服务;探索开通手机服务终端,我市南海区已有500多项服务事项可通过手机办理。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在健康医疗信息惠民方面,加快建设佛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健康卡关联居民电子病历,有效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一点采集、多点应用、自动生成”。全市接入佛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医疗卫生机构共计121家。联网医院间实现电子病历的互通共享;基本完成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在全市2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4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和2583名社区医生中推广应用统一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完成健康管理档案332万份,建档率达到81%;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先后建立了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皮肤病、职业病、慢性病防治信息系统,全员人口数据共享系统等,实现全员人口计划生育基本信息与公安、流管部门的交换共享。

  在社会保障信息惠民方面,完善社保卡使用功能,稳步推进社保卡的发放工作。试点建立医疗自助结算体系,开展社保卡跨行转账业务,完成社保卡制卡449.86万张;顺利建成社保决策支持系统(一期)。对社保数据进行充分的整合与分析,为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及政策制定提供全面、准确的决策依据;构建市级人社系统数据库。将包括就业失业信息在内的26类业务数据纳入数据库,实现社保行政与经办部门的信息资源互通,以及与省主管部门的对接共享。

  在优质教育信息惠民方面,一是“智能教育”项目顺利推进。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99%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师生用计算机人机比达4.4:1;启动“名师辅导”项目,邀请100多位名师参加了上线辅导;加快推广市民知识银行,实现与佛山市民网对接。二是网上教学资源超市建设加快。成功征集优秀微课作品3000多节,完成名师课程及优秀微课的拍摄及制作工作,实现优质视频课程资源上线共享。

  在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惠民方面,一是构建了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资源数据库,对全市2985家药品企业、450家医疗器械企业、2519家保健食品企业、51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和13375家餐饮企业建立了电子企业档案,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二是完成食品药品行业各个业务监管系统的构建与整合,实现对食品和药品全领域的统一监管。三是建设GSP认证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市2853家药品零售企业信息业务数据统一管理。四是加强餐饮服务行业日常监管的信息化的建设,通过整合接入“阳光厨房”视频监控数据接入,实现对12个接入监控点的餐饮店进行远程现场监管。

  在公共安全信息惠民方面,一是不断提高视频监控能力。全市公安机关已累计建成17565路一类视频监控点,并将视频监控点统一接入全市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平台,实现视频资源共享。二是推动视频资源共享与开放。率先开通佛山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平台,将其中100路视频通过截图向公众开放;还与其他部门实现部分视频资源的共享。三是加快视频资源整合。建设佛山市公安局社会治安视频接入平台,逐步接入我市各单位监控视频资源。

  虽然佛山市的信息惠民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部委的要求和各兄弟城市的更好的做法还有很大的差距。佛山市将会进一步认真实施各项工作,向其他优秀城市学习,更加扎实地推动佛山市的信息惠民的工作。

  存在四方面问题

  在做信息惠民的工作中,我们遇到一些问题,总结下来主要是体现四个方面:

  一是大数据库的建设有一定难度。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大数据库,需集成各职能部门现有的业务数据。目前由于各部门所掌握的信息数据是其重要的资源,各部门都不太愿意开放共享。而且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政策文件对涉及公民隐私的信息有很严格的使用规定,因此,共享信息存在一定难度。

  二是各类服务卡未能实现有效整合。如卫计委在推动居民健康卡的应用,而人社部则在推广使用社会保障卡,还有各行业已发放的加载了金融IC应用的服务卡种类繁多,对市民使用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由于各主体都有自身的利益考量,而且各类服务卡的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整合难度较大。

  三是网络行政应用程度不高。目前政府部门还有一部分审批事项不能实现网上申报或网上审批全过程贯通,社会公众对网上申报的积极性还不高,网络行政的应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佛山各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信息化应用程度相差较大,而且长期以来各区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发展路径和思维定势,这对实现区域间资源共享和提高电子政务协同能力造成的一定障碍。

  六大推动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在六个方面推动工作。一是加快信息惠民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三是以智能化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四是实施开放型政府建设工程,提升政务信息透明度,促进政府与市民的双向互动。五是推动信息惠民工作和“互联网+”的融合。六是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特别是在区域数据开放,多卡合一,信息安全方面,信息惠民与产业融合等方面开展一些探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