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参加怎样的展会?

  展会被看作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广东种博会、北京种子大会、武汉种子交易会、哈尔滨种博会作为种业界的四大展会,各自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牢牢占据种业展会的排头兵地位,成为种业人必参之展会!除此之外各省份的区域性展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有省省办展、时时有会的现象。

  韩吉书

  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会后要健全客户交流平台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种业展会市场整体日趋成熟、完善,已由培育期转为成长期。涌现出了一批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特征明显的展会,如广东种博会、北京种子大会、武汉种子交易会、哈尔滨种博会等都有着较高的人气。

  这些展会能够人气爆棚,是因为其运营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持续增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展会在运营中引入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展商观众网络注册,为企业参展和观众参观提供了便利,扩大了展会宣传范围,也增强了展出效果。与此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更为专业细致的展前组织、展中服务和展后跟踪,对参展商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专业化服务。

  在展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供需不匹配、市场机制尚未充分发挥、办展主体不健全、办展理念存在偏颇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展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我们需要参加什么样的展会呢?首先,展会要与实际、潜在客户能够直接洽谈结合;其次,展商参与形式多种多样,让参展商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再次,展会主办方专业性强、人员素质高,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最后,主办方展会后期跟踪服务要落地,健全客户交流平台。

  吴忠

  武汉汉研种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展示当主调交流是格调

  种业会展旨在聚集全国来自科研、生产、销售、种植各个领域的农业相关人员,为他们提供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种业的发展。

  广东种业博览会每年举办一次,在种子行业内经久不衰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几天的行业盛会全方位展示最新的产品信息以及企业的发展状况,迎接众多的专业观众观察。与此同时,各个农业媒体、展会会刊的积极参与,将会为参展商打造一个完美的盛会。我连续参加了十几届广东种博会,亲历了广东种业博览会的发展,不同角色不同的人群对广东种博会需求和目标也是不一样:1、采购商、代理商、经销商对种业会展的需求:了解企业、了解品种、了解趋势、了解市场、了解政策等;2、参展商、供应商对会展的需求:了解市场、了解需求、了解客户、了解趋势等;3、育种家对种业会展的需求:看未来、看变化、看机会、看品种、看差距等;4、种植者对种业会展的需求:看趋势、看市场、看企业、看品种、看变化、看机会。

  种业会展是集会议、论坛、会展、贸易洽谈、考察、考评为一体的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所以广东种业博览会需要具备如下功能和发展目标:1、种业会展要有世界格局;2、种业会展要有中国特色;3、种业会展要有展示平台;4、种业会展要有交流平台;5、种业会展要有商业平台;6、种业会展要有体验平台;7、种业会展要有先进水平;8、种业会展要有现代技术与现代装备。让很多参加会展的人有所期待和好奇,让很多人要有收获和满足感,让参观的人关注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让很多人有学习和体验过程……打造一个平台能够让大家很高兴很舒适地一起交流、一起聚会。

  我所期待的广东种业博览会:把展示当主调;把交流当格调;把学习当情调;把欢笑当音调;把聚会当高调。你若非亲临体验,怎知种业会展的魅力。

  宋钢

  南宁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种子展会要“拥抱”社会

  蔬菜种子四大会展作为种子推广有力引擎已经超过20年了。十年前,以广东种博会创新的地展形式,延续了种子展会推广的生命力。在种子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今天,种子展会已经暴露出推广乏力的疲态,出现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等诸多问题。

  我需要的展会不仅仅是种子行业本身封闭式交流的活动。种子拥抱社会,融入社会,为消费者所接受,才是种子本身真正需要创造的价值。开放、分享的思维是新品种推广的根本出路。坦白说,目前的种子展会是种业人自娱自乐的,以行业眼光来评判种子优劣的内部活动。相对封闭,农业产业链其它环节的相关行业参与度低,作为最终产品的消费者参与度更低,这会导致市场评价这一重要指标没有办法成为新品种生产推广的核心刚性指标,既影响了新品种销售的判断,也会成为新品种推广过程中引发纠纷等一系列不可承受之重。

  今后的种子展会大趋势是拥抱社会,满足社会需求。格守种子作为农业产业链中一个核心环节,系统引入农业其它行业及消费者参与进来,发掘消费者需求,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去核算企业新品种开发及推广,开发个性化新品种,与农业相关行业进行无缝对接,放低姿态,包容百家争鸣,大家一起进步,一起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共同目标前提下发展。

  期望种子展会的组织者与服务者能够适应发展形势,勇于面对社会及农业行业需求进行改革创新,展示农业形象,引入社会参与,让消费者与农业体系进行无缝对接,唯放下,方进步!

  周玉忠

  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

  得用户者,赢会展

  会展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亦即服务业,该产业本身不生产任何物质产品,依靠服务的输出获取商业利润,该产业也最能体现客户价值主张(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CVP)。作为种业展会,参展人员(展会用户)主要为种业从业人员以及基地种植人员,政府主管人员等,从需求来划分:生产厂家希望通过展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展示自己的产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作为种子经销人员以及基地种植人员,希望通过展会找到适宜的品种,找到理想的经营伙伴;对于政府人员则希望扩大活动影响,赢得政治资本。

  按照以上用户的定位与需求,国内四大展会:广东会,北京会,武汉会以及哈尔滨会提供的服务实际上是有很大差别的,其中广东会采取“基地展示+专家评选+地展对接+房间洽谈+沙龙座谈”等系列精致活动,做到了以用户为核心,从用户需求出发,不断迭代改进,近些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但赢得了口碑也渐显商业模式成功的雏形,该模式若择机复制,想必可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北京会作为北方颇具影响力的展会,近年来却遭到越来越多的吐槽,一些做法引起诸多同行们的反感。如:房间预订以及展位预订需要交纳所谓注册费;房间预订与展位预订不公开透明;展会场所分布无序,展示交易区杂乱不堪等等。归结本质,北京会太过商业化,忘了为用户服务的根本,试想,如果没有了用户的参与,展会还开给谁呢?哈尔滨交易会主要为现货交易,该会提供了商家与种植户的现场交易场地,同时也为品牌宣传需要的企业提供了特展展示区,无论从组织还是展会效果,体现了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称得上是一个好的展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成功的展会要办的好、办的持久,应该始终坚持以服务用户为核心,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形式,祝愿我们的种业展会越办越好。

  方宏建

  安徽江淮园艺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适应变化创新”是种业展会的主题

  作为种业企业,对目前业界四大会议均以参展商的身份参加,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武汉会是最早举办的种业展会,但展会的定位比较模糊,参展商的主要诉求不突出;北京会占有地域优势和优秀的客户群体,我们以企业品牌宣传为核心;哈尔滨会以其地域特性采取现货交易为主,但价格低廉品种占主流,作为参展商据其展会特点,以特色、高端品种现货交易为主,从而逐步培育市场,为下一步建立营销渠道奠定基础;广州会以地展为特色,但近年来融入了更多创新元素,值得期待。

  对于各省区域性会议关注比较少,也几乎没有以参展商的身份参加。纵观种业四大展会及地方区域性展会,可以用六个字概括:“适应-变化-创新”。第一,适应:会展经济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不断涌现出各种形式上的展会,满足了服务对象的基本诉求,实现了存在的价值;第二,变化:部分展会,保持传统模式基础上力求变化,进一步迎合了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第三,创新:在当前“跑展会看地展卖种子”是种业展会真实写照,让大家疲于奔命,甚至有些企业参加展会是为了证明存在感,这看似不理解,但却真实反映了当前展会多,实质性内容不突出的无奈感言。

  反观,展会存在的价值源于什么?我想,更多的是搭建平台,整合更多的有效资源,为种业企业服务。因此,分析现有展会利弊,创新一种展会模式尤为重要。建议:1、减少展会数量,兼顾南北方区域特点,梳理出一年两会方式,时间节点可以控制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2、融入新的会议内容,采取“互联网+传统展会”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行业资源,线上参会企业可以先把公司品种区域试验表现情况发布到互联网平台上,让参会者提前了解。线下体验,主要建立沟通互信;3、行业协会参与,为参会者提供政策及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服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