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名片
名字:印度共和国
独立时间:1947年8月15日
方位:南亚,靠近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接壤缅甸、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和中国
人口:13亿(2013年)
人口增长率:1.3%
国土面积:328万平方公里
教育普及率:61%
互联网普及率:18%
GDP:2.06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7%
通货膨胀率:4%
种业市场:国际种子联盟(ISF)
把印度种业市场排位在全球第五的位置,2013年估值20亿美元,2014年为22亿美元。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产品生产国,菜豆和干豆全球第一,水稻、小麦和蔬菜全球第二。印度的农资市场巨大,如种子、农药、化肥、灌溉和相关农业设施与服务,以及次相关的产业都在高速发展。
印度人口约为13亿,用地球2.4%的土地养活16%的人口。印度版图包含山地、沙漠、热带森林,生态气候多样,造就了丰富的农产品生产资源。随着1991年自由贸易法的实施,印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03-2008年国家GPD平均年增速超过8.8%,2009-2011年超过8.4%,2011-2013年为6.9%。印度经济持续表现良好,几乎不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
在农业市场板块,印度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农业生产由自给自足转向产业化发展,以创造利润为目的。不过,印度仍有58%的人口需要农业的支持,但这个比例较1947年印度独立时的75%已经有所下降。无论如何,自由化和现代化让印度经济增长和变得多样化。印度在经济和工业方面拥有天然的好底子,前面二者的发展很快,把农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率降低至19%,而50年前,农业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贡献率是61%。
在上世纪60年代,印度农业经历了一场绿色革命,GDP和粮食产量的增长率实现超越人口增加率,成功解救粮食安全问题。现在的重点是保证粮食和国家安全,28%的印度人口还在贫困线之下。
在过去的40-50年间,种子对印度农业的作用力是巨大的,粮食增长和国家种业发展息息相关。目前,印度农业还需要提升产量,因为需求在增加,同时可利用耕地是有限的,并在相对减少,未来种子仍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直以来,印度农民都有留种和交换种子的习惯,现代种业在印度发展时间只有40年。国际种子联盟(ISF)把印度种业市场排位在全球第五的位置,2013年估值20亿美元,2014年为22亿美元。多方预测印度种业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2%,两倍于世界种业的发展速度;也有机构特别看好印度种业发展,预测其种业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7%。
1963年印度国家种子公司成立,1966年印度种子法出台,这是印度国内种业真正的起步。这得到了当时两家主要的印度中央种子公司(NSC和SFCI)、13个州立种子公司的支持。1988年印度出台新种子法,废除了前种子法对外国投资的规定,花卉、蔬菜和其它作物的种子得以自由进口。这些公共单位组织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育种协作网,为国内主要作物提供支持。
新种子法鼓励跨国种子企业进入印度市场和启动育种研发相关工作。24个跨国企业进入印度种业市场并进行大手笔的投资来进行种业相关的研发、市场和建立渠道工作。印度市场十分广阔,国内外的私有种企都努力发展自己来取得更大市场占有率,76%的印度种业市场被150多家私有种子企业瓜分。因此,私有企业在种业研发、市场开发和渠道建设上成了主要角色,而且他们的投资还在不断增加。
过去的20年,印度种业市场正在经历一个转型过程,种植户开始摒弃成本不高的常规种子,更愿意选用质量好、高产、种性更佳的杂交种子,如BT棉花杂交种子、蔬菜和部分大田作物,这大大推动了印度种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印度种业处在一个高速上升的轨迹上,大田作物种业市场的估值在2020年将会达到30亿美元,蔬菜版块的发展明显比大田快得多,值得全球种子企业关注。
来源:《亚洲种子》(APSA官方出版物)
翻译:《农财宝典》记者 吴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