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院士被调查 涉嫌挪用千万资金

  反腐进入了科研领域。媒体经过多方证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李宁在7月初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因其涉嫌将承担的一个转基因项目的经费转移至自己控股的公司,涉及资金达千万元。这个消息震惊了畜牧行业。

  李宁被带走的消息最初从科技部内部的一个项目结题会上传出。据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一位教授透露,李宁被带走已有月余,至今未归。这一消息7月中旬已在农业科技圈传开,该领域受访的多位专家对此看法不一。其中数位专家表示“李宁不会出大事”,李宁的一位博士生则表示“坚信导师不会出大问题”。

  动物转基因克隆研究领军人物现年52岁的李宁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与之接触的人表示,李宁为人谦和、善于与媒体沟通。他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被誉为“中国动物转基因克隆研究领军人物”,曾成功建立了中国动物克隆和生物反应器研制体系,主持有国家科学技术部“973”计划重大研究项目、“863”计划生物领域重大研究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8项,领导的科研团队多年来在大动物克隆、干细胞和基因技术等多方面取得重要成绩。

  今年6月18日,李宁最后一次见诸报端的公众活动是下午参加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的“以生物技术带动生物产业链发展”分论坛。李宁在这一分论坛上做了报告。随后7月28日,在陕西西安召开的第34届国际动物遗传学大会上,作为大会的组委会主席之一,李宁的名字曾在大会出现。

  8月21日下午,接到《财经》记者采访电话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院长表示有关李宁的事情需要问校方,随即挂断电话。该学院其他领导接听电话后均未作答复便挂断。学校新闻中心值班电话以“学校正在放假,不清楚”为由挂机。“研”“商”一体,2008年,李宁领导的课题组曾与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公司等单位合作,历时7年首次成功培育出第一批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他曾经力推转基因克隆奶牛的产业化,后来由于政策限制未能实现。

  据《财经》报道

  明星教授李宁 名下至少4家公司

  李宁院士是畜牧行业著名的育种专家,7月初就有传言其因为科研经费问题被相关部门调查,引起行业关注。近日,有媒体证实他被调查。农财宝典记者采访发现,李宁院士行业口碑不错,他曾是16岁上大学的“神童”,也是勤奋有加的学者。

  农大不能说的“李宁”

  2014年7月14日,农财宝典记者就李宁院士涉嫌经济问题一事致电中国农业大学党政办和宣传部,按照工作人员要求传真采访函后,中国农大方面则再无回讯,此后多日电话也无人接听。

  虽然进入了暑假,学校变得冷清,但是中国农大校园内以及畜牧行业内对李宁的状况的议论四起。一位中国农大生物学院的学生告诉记者,学校下达了封口令,关于李宁的事情,一概不能说。

  很快,这个封口令也传到了兄弟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学生和教师也被令禁声。农财宝典记者连续一周致电李宁办公室电话均无人接听。

  7月底,一位国家现代生猪产业体系的专家则向农财宝典记者表示,李宁的问题没有传言的那么严重,应该不会“坐牢”。

  五岁下乡

  公开资料显示,1962年7月份,李宁出生于江西南昌一个父母均是医生的家庭。1967年,李宁5岁,“文革”开始,李宁父母被下放到农村,李宁跟随,从此开始了在农村的成长生活。李宁曾在一次被采访中提及,他因受母亲的影响,从8岁开始就在生产队劳动,包括下田插秧、割稻子。

  1972年,也就是李宁10岁那年,李宁跟随父母从一个农村转到了另一个农村:鄱阳湖畔的鲤鱼洲。长在农村,自幼爱读书的李宁也自学在农村。学校里的老师水平有限,但可以从小学一直教到高中,李宁接受的教育不算正规,这也就促使了他自主学习的热情。他会攒下零花钱去书店买书,然后自己进行阅读。

  劳动大学16岁的“神童”李宁

  1978年高考制度重启,李宁为了能够考上大学,刻苦学习,即使条件艰苦,他也甘之如饴。天道酬勤,1978年,年仅16岁的李宁考上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即现在的江西农业大学),就读牧医系畜牧兽医班,从此开始他早人一步的求学之旅。在大学,一开始李宁成绩并不突出,据李宁老师和昔日同学回忆,他“聪明,会读书,能吃苦”。1982年,李宁大学毕业,留在本校系里做了助教。在助教岗位上做了三年。

  直到1985年,李宁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的研究生(即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李宁继续走上了求知求学的道路。1988年7月,李宁成功获得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硕士学位。同年,李宁前往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留学,并成为都柏林大学遗传系与北京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1990年8月到1991年12月期间,李宁在北京农业大学学习,并拿到了联合培养的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李宁博士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国外学习阶段,1992年2月,李宁作为博士后在西德FAL小动物研究所学习了一年零五个月。1993年7月份回国,8月份在母校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做讲师,传道授业,后升为副教授。1995年7月,以访问副教授身份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访问。

  紧接着,1995年10月,李宁作为特邀研究员前往日本STAFF研究所,并在那进行了一年零三个月的研究。1996年6月,李宁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慕尼黑大学、柏林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访问。1997年5月—6月,李宁去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作访问学者。2001年9月—10月,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作访问学者。

  转基因“李宁”

  李宁一边在中国农业大学做老师,一边在自己的领域内继续研究。2000年12月24日,我国首例3只转有人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转基因山羊试验成功,引起国内外众多媒体报道,李宁和他的团队名字开始出现在学术圈。2002年4月,李宁课题组克隆出我国第一头冀南牛。

  2002年10月,又成功克隆出一头体细胞克隆胚经过玻璃化冷冻技术处理的高产黑白花奶牛。2007年5月,李宁课题组培育的首批体细胞克隆哥廷根医用小型猪诞生,这项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成功实现了同一移植受体内进行不同品种和不同类型克隆胚胎的混合移植。

  院士“李宁”

  与研究成果伴随而来的是李宁在身份头衔上的变化。2002年,李宁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还成为欧盟第五框架计划PigBioDiv2计划负责人,并当选为WCGALP(国际遗传学应用于畜牧生产)国际委员会委员。2004年,李宁成为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2005年,李宁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成为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年3月,他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即总理基金)获得者。

  李宁头上的光环越来越多,而到了2007年12月份李宁45岁的时候,李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由“教授”李宁开始被人更多地称为“院士”李宁。

  商人“李宁”

  据财经报道,2008年,李宁领导的课题组曾与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公司等单位合作,历时7年首次成功培育出第一批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他曾经力推转基因克隆奶牛的产业化,后来由于政策限制未能实现。

  工商资料显示,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系李宁、黄中石(外籍)与北京中农大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出资成立)2005年成立,注册资本3333.33万元(其中非货币出资1833.33万元,为非专利技术),其中李宁为最大股东,占股52%,任副董事长。

  李宁和黄中石同为股东的另一家公司北京济福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则设立于2009年底,注册资本1333.34万元(其中非货币出资800万元),李宁个人认缴1200万元,任经理。

  此外,李宁还是北京三元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由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000万元成立于2009年初成立,后者占股51%。

  农财宝典》记者 江永强 实习生 贾明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