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伪狂犬野毒的流行 重视伪狂犬野毒的防控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疱疹病毒亚科,目前的研究表明PR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间存在差异。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可存活5周以上。常用的消毒药均有效。

  自2011年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发生了伪狂犬的疫情,无论是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场,还是不免疫的猪场均出现了母猪产弱仔、死胎、流产;仔猪神经症状及死亡;中大猪呼吸道问题严重,常出现突然死亡等疑似伪狂犬的临床症状,剖检可以发现部分猪只扁桃体有白色坏死点,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2014年广东省春季种猪拍卖会因部分进场猪只携带伪狂犬野毒,导致一部分种公猪感染,广东省农业厅领导及农业部种猪测定中心(广州)的吴秋豪站长、樊福好博士本着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取消了2014年的春季种猪拍卖活动,引起了行业的极大关注,目的也是警示全体养猪场需要“高度关注伪狂犬野毒的流行,重视伪狂犬的防控”。

  一、伪狂犬野毒的流行概况

  由于新的野毒的流行,目前已造成多个省份伪狂犬野毒抗体的迅速攀升。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郭成留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281份血清中,有1244 份gE抗体阳性,阳性率37.9%,阳性率比2013年上升了6.6%。138个猪场有124个为阳性场,猪场阳性率为89.9%(124/138),比2013年上升了6.3%。广东省农业部种猪测定中心(广州)樊福好的检测结果表明,广东省猪群的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也已达到30%以上。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的监测结果也同样为30%左右。其中对几个规模化的种猪场监测发现:原本已经实施了伪狂犬净化的场在2013至2014年又回升到30%,甚至80%以上。福建的卢华龙等人于2013年1-10月也对南平市延平区规模场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1个规模场中16个场为阳性猪场,猪场阳性率达76.2%;检测种猪血清752份,阳性率为29.9%,也充分说明延平区规模场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严重。

  二、PRV的生物学特性

  PRV一旦感染终生带毒,或周期性发作。自然感染后13个月,猪三叉神经节和扁桃体中能分离到病毒(Beran等1980)。注射大剂量皮质激素也可以引起复发和排毒(Van Oirschot,1979)。应激条件下,如运输和分娩均可造成潜伏感染或隐性感染猪病毒排出(Grandell 等1979;Davies等1980)。

  重要的是PRV的体液免疫保护作用不全 (Kitetal, 1994, Boersmaetal. 1998):在感染后8天可检测到,滴度从1:2-1:4上升到1:128-1:512并维持几周。细胞免疫可在感染后7-14天产生并维持到170天,但检测方法不足。且疫苗免疫不能产生绝对的保护;接种过的猪仍可能感染、发病和排毒。所以该病的防控均采取疫苗免疫+净化的方法去控制。

  三、流行毒株的基因塔形

  目前流行的伪狂犬病毒是否发生了变异?毒力是否有增强的趋势?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童光志课题组研究表明:流行的野毒分离株JS-2012株病毒共143708bp,通过分析发现全基因组中编码基因在位置上有所变动,预测73个开放阅读框和35个poly(A)信号,能编码100多个病毒蛋白,提示有转录剪接体的存在。PRV JS-2012分离野毒株变异较大的主要有gE,gB,gC和gD。与经典毒株相比,在两个部位存在3个连续的碱基的插入,氨基酸序列增加了2个天冬氨酸。gB基因变异较大,存在几个部位的特征性缺失,遗传演化分析发现其和其它参考株位于两个不同的分支。gC基因不仅存在很多点突变,而且还存在一段不连续的碱基插入和高变区。gD基因最特征的变异就是插入了连续6个碱基。另外病毒的囊膜蛋白、被膜蛋白以及核衣壳蛋白编码基因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异,非结构蛋白基因变异主要集中在与病毒复制和包装相关的基因,有些非编码区的调控序列也有较大变异,比如增强子和复制起点序列。此外,童光志的课题组还用Bartha K-61疫苗免疫羊,用流行毒株HeN1攻击,发现仅仅为2/4保护;用旧S毒株攻击则4/4保护,表明Bartha K-61毒株仅能提供部分保护;推测可能是由一种抗原性发生重大变异的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但变异的伪狂犬病病毒毒力是否增强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试验证实。

  四、防控

  1、关注伪狂犬野毒的流行,重视伪狂犬的防控

  笔者随机调查一些发病的猪场,发现很多场存在疏忽大意,不重视等情况。如母猪免疫,仔猪或育肥猪不免疫;引种及后备猪均不检测;不断地更换不同毒株的疫苗等,免疫程序不合理等等,所以再次呼吁关注伪狂犬野毒的流行,重视伪狂犬的防控。

  2、加强疫苗免疫

  在没有新的、与流行毒株匹配的疫苗上市前,需要加强现有疫苗的免疫。尽管接种疫苗的猪只不能阻止野毒的感染,但是疫苗接种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弱毒疫苗免疫可以减轻感染猪发病程度,缩短病程;减少病毒产生时间(4x) ;减少潜伏感染(1000x) ;减少疾病反复发作。此外可考虑在仔猪出生1-3天内进行鼻内接种,其意义是可提高感染阈值,与非免疫猪相比,免疫猪所需的病毒量更高,一般高出100-1000倍;同时可以降低排毒量、避免母乳抗体的干扰、尽快建立细胞免疫力、减少阳性猪野毒的排放。一般推荐的参考免疫程序为母猪3-4次/年普免;小猪1-3日龄滴鼻、肌肉注射日龄依据母猪母源抗体的时间而定,可考虑35-70天肌肉注射。

  3、加强生物安全

  禁止外来人员、车辆、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采用全进全出管理,适当的饲养密度、避免温度和通风引起的应激,定期对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消毒。

  4、净化是唯一有效的控制方法

  伪狂犬病的净化是控制伪狂犬病的唯一出路。如果种猪群感染率低,采用全群检测,淘汰阳性猪,一次性净化种猪群的流程;针对种猪群感染率高的情况,免疫后用阴性后备母猪逐步替换阳性种猪,3-5年时间将带毒猪全部替换,逐步达到全群净化。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教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