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李宁的生意与学术

  或在延伸审计时被查出问题

  济普霖公司,在李宁参与的众多科研项目中,一直扮演着合作公司的角色。

  李宁的学生刘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科研项目都是以中国农业大学的名义申请,李宁领导下的该校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具体科研,而济普霖承担协助工作。至于中国农大和济普霖之间如何分工,经费如何分配,都有合同规定,并在申报科研项目时上报给项目主管单位。

  一家公司以合作单位的身份参与国家科研项目,在中国产学研的大背景下一直是被允许的操作规则。在农大,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浙江大学一位主持过863项目的教授告诉南方周末,一般对于合作公司没有什么资质限制,也不会要求公司资产规模有多大,只要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就可以。经费在预算的时候就已经分配好大学和公司各占多少,这个没有固定比例,都根据具体情况,科技部审核后,就没法调整了。

  中国农大一位教授也称,按照规定,找合作单位应该招投标,但现实中一般都是给自己熟悉的公司操作,对于是否要避嫌不跟自己投资的公司合作,国家并无明确的规定。“李宁的转基因研究属于国家前沿科技,不是随便哪个公司可以胜任,济普霖虽然是他自己的公司,但是业务比较熟悉,效率肯定会比找外边的公司要高。”

  “转基因克隆有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李宁觉得如果都是学生来做,不利于创新性研究,需要一个专门的公司来做。”刘雨说。“这是李宁成立济普霖的原因之一。”

  不过,无论是以合作公司的名义,还是体制内报销的名义,科研经费都必须专款专用。如果将科研经费直接或变换形式转移到公司名下,用于其他用途,都涉嫌违法。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2005年发布的一份跟高校科研经费有关的规定,“项目负责人不得借协作科研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或转入与项目负责人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违反规定者,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博士举例说,一个课题年初申请到了,年底钱才给你,第二年就审计,不可能钱到了再做,那样就没时间了,只有从其他课题拿钱来做,要不然,怎么申请下一个?

  现实的确如此,南方周末接触过的多位科研界人士坦承,将科研经费截留或转移到公司名下,在现实中非常普遍。根据规定,科研项目有零余额制:项目截止的时候一分钱不能剩下,不然会被国家收走。“因为科研经费都是竞争性分配,中一个项目很难。好不容易中了一个,就会把经费极大化,没花完的钱也可能会想办法存下。”华中农业大学一位教授告诉南方周末。

  一位接近中国农大的人士透露,李宁可能是项目主管机构在延伸审计时查出的。所谓延伸审计指的是,先对课题的承担单位中国农大进行审计,发现某项目的经费转到另一个单位后,对这个转入单位再审计。而具体的案情,至今仍未有任何披露。李宁身边的一位朋友也说,李宁个人有没有贪污,他也不清楚。

  但李宁家人坚称,家里账户上没有查到一分钱。

  “如果真的有犯罪,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银行账目都可以查的嘛!买房子呢,还是买车呢,总要有根据!”李宁的岳父吴常信对南方周末说,但一个人功是功,过是过,功不能掩盖过,过不能抹杀功。吴常信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动物遗传学界的泰斗,还是李宁的学术启蒙老师。

  产业化梦想

  所有产业化项目里,李宁最为看重的是转基因猪和奶牛,此后他投资、入股的诸多公司也均与此有关。

  “实验室不可能跟大公司谈合作,如果有一个公司的身份将有助于做这样的推广。”陈小青说,李宁缺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推广公司。

  2004年对李宁而言,是他产业化梦想的元年,但尝试并不成功。这年8月,北京嘉捷康宁生物技术公司成立。资料显示,在2000万注册资本中,李宁虽然出资100万,但他既是法定代表人,又是执行董事。这一年,李宁在学术圈的地位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863”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

  只是不到一年,公司就突然注销了。当时公司董事会的解释是:公司原计划和中国农大一起承担的863项目人乳化牛奶工作,由于自身发展遇到困难,科研及资金条件无法继续胜任该项科研工作。“说白了就是大股东觉得风险太大,没钱景,撤资了。”陈小青回忆,动物转基因成果转化相当漫长,短期收益几乎为零,鲜有企业家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

  反转基因人士柴卫东告诉南方周末,在欧美,动物转基因因为涉及伦理等一系列争议而被命令禁止产业化。这跟农作物转基因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同样面临类似困境:动物转基因批准研究,但批准上市很难。

  嘉捷康宁的倒闭让李宁一度陷入困境,但香港商人黄中石的出现,让李宁再次看到了曙光。正如上文所述,他们在2005年的4月注册成立了济普霖。

  这次李宁没有出现金,而是以非专利技术入股。中国农业大学一位教授告诉南方周末,李宁负责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创办转化学校或课题组科技成果的高新技术企业。“这是合法的,这个公司学校也有参股。”

  看上去,济普霖像是一个自食其力的高科技公司,但实际上,它与李宁和中国农大之间关系密切。在中国农大的官网上,济普霖同样在宣传李宁的科研成就时被多次提及。

  接近济普霖的人士元军告诉南方周末,济普霖除了承接课题之外,帮李宁对外界推广转基因技术是另一项重要工作。“要说服主管部门,也要说服公众,用研究数据告诉他们转基因是安全的,前景是广阔的。也要说服大企业,合作探索产业化的可能。”

  有了济普霖作为推广助手,李宁的科研成果开始在2005年之后遍地开花:跟河南花花牛集团合作,培育出第一批转入人α—乳清蛋白基因扩繁小牛100头;和天津梦得牧业合作,成功繁育42头“人乳化”转基因奶牛;和北京利润维德公司合作,诞生一头转人CD20抗体基因的转基因奶牛……

  这些合作都属于李宁申请到的“863”课题——“高效表达人乳铁蛋白等药用、保健蛋白的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但是这些合作的喜悦仅仅停留在当时转基因奶牛诞生的那一刻,再无下文。

  “他们愿意花一点代价跟济普霖一起完成课题是可以的,但是没有谁愿意冒险产业化。”元军说,对这些公司的好处不言自明。他们可以跟济普霖学到东西,另外,他们会对外宣传承担了国家课题,以提高公司知名度。而在此过程中,合作公司是否对李宁进行了利益输送,亦不得而知。

  2011年7月,时任无锡市委书记的毛小平在接见李宁时说,无锡正在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发展,李宁把潜心多年的动物生物反应器及人乳铁蛋白产业化项目带给无锡科捷诺,完美地实现了一、二产业的融合,实现了现代生物农业与生物医药的结合,为无锡破解现代生物农业发展的难题树立了典范。

  因为是无锡市政府支持的项目,科捷诺的建设很快走上轨道,买了厂房,建了国内最好的奶牛示范基地,两个有关人乳铁蛋白的试验还获得了江苏省和农业部的资助。科捷诺官网称,2012年,国家领导人参观中国农大,李宁还特地介绍了这个项目。该领导人说,他十分期待人乳铁蛋白第一批产品的上市。

  而直到被检方带走前一刻,李宁也还没能看到人乳铁蛋白产品的问世。而他的学生陈小青担忧:“如果李宁真被判刑了,估计以后就没有人敢做动物转基因产业化了。”

  学生:转基因克隆有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李宁觉得如果都是学生来做,不利于创新性研究,需要一个专门的公司来做。

  中国工程院:我们和媒体一样在观察这个事情,因为还没有一个结论。

  合伙人:李宁说,你来参股,将来有成果了,大家一起分享。

  岳父:如果真的有犯罪,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但一个人功是功,过是过,功不能掩盖过,过不能抹杀功。

  国家规定:项目负责人不得借协作科研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或转入与项目负责人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刘俊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维 王继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