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村的年轻力量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韩国新村,城中村,郑尹洙
  • 发布时间:2015-01-15 12:58

  上世纪70年代的“韩国新村运动”曾轰动一时,一个偏僻落后的村庄在短短十年时间内发展成拥有城市风貌的“城中村”。进入21世纪后,交通拥堵、能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却让新村再度成为众矢之的。为了让新村旧貌换新颜,新村的年轻人自发地走到一起,用实际行动改变新村。

  十年前,韩国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爱你爱你》拨动了每个年轻人的心弦,其中一段歌词写道,“初遇你的我,手捧3支玫瑰,心中小鹿乱撞,脚步走向新村,你长发飘飘,向我招手,偷走我的心,我从头到脚彻底被你的魅力吸引。”20世纪90年代,首尔市的新村是韩国年轻人约会的浪漫之地,也是与朋友见面、喝点小酒、回忆往事、交流快乐与烦恼的最佳地点。新村也被称为“大学村”,包括延世大学、西江大学和梨花女子大学在内的多所韩国高校都坐落于此,许多在中小城市生活的高中生们都梦想着能来这里学习和生活。

  韩国著名文化评论家郑尹洙曾说:“从1970年起,新村就发起了‘从农村到城市’和‘从经济发展到精神教育’的改革运动,20世纪90年代曾是新村的全盛期,位于新村的几所大学吸引了韩国大批年轻人,渐渐地,新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音乐文化和商业氛围。但是之后,新村却沦落为一个杂乱无章、缺乏个性、交通瘫痪的地方。”

  20世纪70年代的新村运动曾是韩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农村改革。但进入21世纪后,新村逐渐演变成一个道路拥堵、杂乱无章的闹市区。正在延世大学读研究生的江恩英说:“我小时候来新村旅游时并不喜欢这个地方,到处都是人和车,感觉乱糟糟的。”西江大学学生江在英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前几年的新村有些不伦不类,既不像商业区,也不像大学城。”

  新村青年队

  为了让新村重新回到1990年代的全盛时期,新村的年轻人团结在一起,为建设新型新村共同努力。如今,新村的主干道已经成为表演场地,这里每天会上演各种各样的演出。场地前面是一个名为“今日工作坊”的工作室,工作室的成员每天都在街道上表演用PVC管(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制作椅子,过往行人和围观群众也可以参与其中。除此之外,这里还经常举办以宣传节约用电为主题的摄影展。表演场地的周围还有延世大学学生会创建的工作室,大学生们经常在这里制作天然手工皂,并将废弃杂志收集起来,拼剪成一幅幅张贴画,上面还写有“为同样热爱绿色的我们创建一个全新的城市”的字样。以上所有活动都是由一个名叫“新村青年队”的组织策划的。金准汉、史密斯、李太英、安正培和郑贤熙是组织中的骨干成员,通过与众多国内外艺术家、活动家、企业和大学生合作,他们策划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将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普及到新村每一个角落。

  这些年轻人为何把表演场地选在马路上呢?去年1月,从新村环岛到延世大学正门前长达550米的直线道路被划分为公交车专用车道,而每周六下午2点到周日晚上10点之间是公交车停运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这条道路就成为“无车道路”。

  李太英感叹现在的新村已经焕然一新。如今新村延世路的4条车道已被缩减为两条,与此同时,人行道加宽到将近8米,阻碍司机、行人视线的所有障碍物如今已经被清除一空,取而代之的是多个供游人休息的长椅,商业广场也经过了重新改造。过去充满鸣笛噪音的马路,如今被摩肩接踵的步行街代替,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每天都如火如荼地进行,新村街头的生气得以恢复。

  虽说新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但仅凭周末开展的活动还是让人觉得缺点什么。随着人行道加宽,行车道变窄,道路上的车少了很多,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但如何让新村恢复往日的生气?如何对新村的发展做出定位?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新村人深思。从2013年11月起,新村青年队便开始筹备“新村改革论坛”,旨在通过论坛带领青年艺术家挽救20世纪90年代的新村文化,使新村得以重生。论坛上,大家围绕“挽救新村文化”和“建设无车道路”这两个主题展开讨论。

  新村青年队的骨干成员安正培称:“在论坛里,我们一致认为在新村提倡使用环保能源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提倡人们使用清洁燃料汽车。”早在2000年时,荷兰率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英国西南部小镇托特尼斯第一次将“能源转换”的概念付诸实践,当时石油价格猛涨、商业资本提升等外因迫使许多西方国家加入到“转化革命”中。现在,新村青年队认为新村可以参考托特尼斯“能源转换”的举措,把新村努力发展成为一个节能环保的绿色城镇。

  在新村现代百货前的广场上,一位名叫崔瀚洁的年轻人正飞快地骑着自行车,而他的车筐里放着一台特殊的搅拌机。这台搅拌机与自行车脚蹬下的电池相连,当他蹬下脚蹬时,动能转化为电能,通电后的搅拌机开始运转。喝着“自制”的橘汁,崔瀚洁骑得更加卖力。除了用脚踏车制作果汁,新村人还十分喜欢用太阳能烘焙食物,用自己的身体制造更多的能量,力求过上自给自足的健康生活。

  去年4月,新村青年队正式成立,之后便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讨会、专家讲座等活动,还和新村的大学生们开设了多个工作室。去年9月24日,新村青年队在弘益大学前举行了主题为“人人为村,村为人人”的演唱会;还在新村的湿婆酒吧里举办了摄影展;10月18日新村青年队举办了名为“自强的技艺”的交流论坛,许多来自加拿大、日本等国的艺术家纷纷出席;10月19日新村青年队和新村的湿婆酒吧签订合作意向书,此后由新村青年队举办的所有读书交流活动和影展都会在这里举行。

  今年30岁的李太英曾在新村读大学,至今已在新村生活了整整十年。起初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新村人”,直到开始准备竞选区议员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地方的认同心与归属感是如此的强烈。

  安正培也曾在新村上大学,毕业后经常在弘益大学前演出,参与弘扬民主之风的各项活动。他表示自己一不小心就奔三了,儿时的他希望能住在一个别样的社区里,住宅之间并不像传统中的那样紧紧挨在一起,而是有各种各样的小酒馆、歌厅、商店、发廊穿梭其中。他认为这个理想的社区就是今天新村的缩影。在新村,有很多像李太英和安正培一样的外地人,他们彼此包容、相互理解、将不同种类的文化带到新村。安正培说:“我们希望新村能够对多种文化具有包容性。”

  前进的阻碍

  虽然新村青年队的很多提议和行为受到当地年轻人欢迎,但却未能被中老年人接受,最近举办的活动更是频频受阻。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的演唱会由于被指责噪音太大而被迫中断。原定于去年11月1日晚上8点20分举办的“延世路巡礼”游行由于被附近居民投诉“太吵”而被迫取消。参与游行的一位音乐人称:“我们不会放弃,如果说游行的起点是现在的话,那么游行的终点就是未来,我们需要足够坚强的意志立足当下并展望未来,即使被围堵在途中,也要积极思考这会不会成为一个迸发新思维火花的契机。”

  除了新村的中老年人,当地政府也反对新村青年队的种种做法。前不久,新村青年队成立了一个名为“绿色党”的公益组织,号召人们在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节约能源。去年10月,绿色党在新村表演广场上架起舞台,公开招募“党员”。此举被政府认为是一次政治活动,因此被迫取消。绿色党运营官郑星宇表示:“我们宣扬的是绿色的价值观,并不涉及政治,连这样的行为都要禁止的话,我们只能认为政府是在抑制新村的发展,我们不会就此止步。”

  为了实现新村能源自立、文化多样性、社区建设这三大重点目标,新村青年队始终坚持探索适合新村发展的新方法,虽然困难重重,但这些年轻人不会轻易放弃,新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译自韩国《韩民族21》]

  朴素镇/文

  陈嘉莉/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