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富汗战区到英国街头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鸦片,吸毒,可卡因,阿富汗
  • 发布时间:2015-01-15 13:00

  一份最新的报告显示,英国的吸毒者数量居欧洲之首,超过38万英国人经常吸食鸦片和可卡因。2012年,英国有579人死于海洛因和吗啡。人们不禁心生疑问:这些毒品是从哪来的?又是被谁弄来的呢?

  在南伦敦的一家酒吧里,记者见到了31岁的历史老师威廉。他刚在国外参加了一个电视真人游戏擂台节目,打败了无数对手,赢得了2.5万英镑奖金。他点了一杯香槟,喜悦和兴奋溢于言表。然而,威廉的成功实在来之不易。

  少年时期的威廉聪颖、有天赋。17岁时出于好奇,他初尝了海洛因。他形容那是一种“飘飘欲仙的超然之感”。此后,他便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手臂上满是针孔。虽然他想方设法继续着学业,但每天100英镑的毒资早已令他“吃不消”。很快,他开始将手伸向朋友的口袋,并时常吸毒过量。他的状态不断下滑,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决定戒毒。成功戒断后,威廉与朋友举杯庆祝,想着自己的状态已经完好如初,他又开始对“飘然欲仙的感觉”心驰神往,想再尝“一点点”……可想而知,“一点点”后,他复吸了。意识到自己正走上一条不归路,威廉陷入了抑郁的漩涡。他说:“伦敦街头毒品交易‘火爆’,卖毒品的有很多只是孩子,他们骑着自行车在街头巷尾游荡,我要求他们直接‘送货上门’,因为我不想见任何人,我快活不下去了。”

  英国社会正义署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英国的鸦片吸食者数量居欧洲之首,超过38万英国人长期吸食鸦片和可卡因。2012年,海洛因和吗啡共致死579人。然而,包括威廉在内的众多吸毒者,他们的毒品究竟从何而来?背后的大毒枭又是谁呢?

  2013年7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揭露了伊斯兰恐怖组织“开辟”的起于南美、途经西非及撒哈拉沙漠、北上欧洲的可卡因贸易之路。这些毒品主要流入英国上流社会的各种派对,其收益最终进入恐怖组织的荷包。近来,记者经过调查又了解到,泛滥伦敦街头的海洛因贸易,同样由恐怖组织所控制。在阿富汗,由塔利班组织所控制的大片罂粟田大量输出鸦片,自2001年以来,塔利班组织利用贩毒收益,在印度洋、东非及南非的运输途中,多次与英军交火,重创英军450多支部队。

  来自英国犯罪署(NCA)的打击有组织犯罪特种部队,联合美国毒品管制局(DEA),已经派遣部队前往东非肯尼亚,力图根除该走私行径。调查人员发现,大规模的抓捕行动和不断完善的安防措施促使毒贩“另辟蹊径”。有一条最终通往英国伦敦的走私“新商路”,正在慢慢取代由来已久的、取道伊朗-土尔其-巴尔干、终点为英国的旧路线。犯罪署获悉,阿富汗战区与英国伦敦、利物浦及伯明翰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巴基斯坦及伊朗沿海已经成为海洛因走私的重要关隘。目前,大量英国缉毒特工正帮助东非当地警方抓捕走私者,英国皇家海军也已加入战斗,派遣舰队对印度洋上的走私船只发起武力突袭。

  贩毒走私新商路的幕后组织者包括“索马里青年党”——基地组织索马里分支,以及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也门分支。前者策划的恐怖行动包括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一家购物中心屠杀63名市民,而后者是该恐怖组织最为活跃的分支。在英国国家犯罪署的首肯下,《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跟随缉毒特工和皇家战舰出征东非坦桑尼亚,亲历了一场“缉毒反恐”之战。

  在坦桑尼亚最大的城市——达莱撒亚的近海,警船闪烁起蓝色的警灯,朝着一艘破旧的木制单桅帆船加速驶去。单桅帆船是当地历史悠久的海运工具,在波斯湾、印度次大陆及东非已经乘风破浪几个世纪。如今,这些古老的海运工具被装上了高动力马达,成为了毒品走私贩的首选运输工具。此次搜捕行动迅速而成功。“但愿我们每次行动都能如此顺利。”犯罪署海军分队官员迈克尔对记者说。原来,此次行动只是一次演习,桅船上的船员都是当地渔民。犯罪署将达莱撒亚郊区医院的一间暗房用作临时行动指挥办公室。在那里,记者见到了迈克尔从当地安保部门亲自选拔出来的7名办事员,并聆听了他们的行动计划。该安保部门是由坦桑尼亚总统特批组建的。其中一位办事员要求记者保证不透露他们的身份,还告诉记者,他并没有把加入行动的事告诉家人,唯恐招致当地毒枭的报复。

  海洛因大量流入坦桑尼亚,主要是因为阿富汗境内的鸦片产业没有得到有效抑制。2001年9.11事件后1个月,英军进驻了阿富汗,打击当地的毒品走私活动是其主要理由之一。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当时表示:“塔利班组织使用的武器是用英国年轻吸毒者的生命换取的,我们必须铲灭这个毒品王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接下来的13年里,英军及其盟军并没有实现该目标。2013年联合国发表的报告指出:阿富汗的大麻产量创下历史纪录,达到了5500吨;2011年塔利班组织从中获利9200万英镑。更令英国尴尬的是,几乎一半的大麻产自阿富汗赫尔曼得省,而英国军队已经在那里不遗余力地打击毒品犯罪长达8年之久。据悉,阿富汗当地农民种植大麻可获得的利润是种植小麦的17倍。英军进驻后,大麻产量不降反升,达到了此前的3倍。2014年底,英国从阿富汗全部撤军后,大麻产量进一步上升。

  早在21世纪伊始,新的贩毒路径便进入了情报机构的视线,其犯罪网络庞大,遍及全球。最初在欧洲范围内就抓捕了100多名海洛因走私贩,均为坦桑尼亚人。与此同时,由全世界30个国家最强大的海军力量组成的联合海上部队(CMF),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开始对亚丁湾展开巡逻行动。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伊朗、巴基斯坦和东非海岸线上毒贩可能离岸或抵达的地点,很快便有所收获——海上部队在所截获的帆船货舱中发现了极高纯度的海洛因。截止到2014年3月,海上部队在一年里共截获2850公斤海洛因,其数量是每年在全非洲缴获量的4倍。2013年12月,英国皇家海军护卫舰曾创下纪录,在5天内搜检了36只单桅帆船。

  就在记者到达坦桑尼亚前不久,一艘澳大利亚导弹驱逐舰在肯尼亚沿海刚刚完成了一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缴获行动,共截获伦敦市面价值7800万英镑的海洛因。但由于此次搜捕行动发生在国际海域上,他们无权逮捕这些毒贩,因此,联合海上部队向联合国申请调整法案,以使英国皇家海军获得公海的逮捕权。过去两年,英国犯罪署对东非加派了一倍军力,目前年军费开销为1000万英镑。2014年7月,美国毒品管制局与英国犯罪署联合肯尼亚,在蒙巴萨沿海缴获了800公斤海洛因,是肯尼亚海域缴获量最多的一次。

  如今,坦桑尼亚北部已经成为“索马里青年党”,即基地组织索马里分支的避风港。由于肯尼亚向索马里派驻了军队,该组织已在肯尼亚境内发动了多起报复性袭击;而坦桑尼亚一直拒绝向索马里派遣部队,“索马里青年党”便收敛了在该国的暴行。“索马里青年党”不是唯一与海洛因“新商路”有关的基地组织分支,有证据表明,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也门分支也在从事毒品走私贸易,并为恐怖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英国皇家海军准将杰瑞米·布兰登表示:目前对东非的海上打击行动势必会令毒贩改变走私途径,这就像捏一只气球,一头捏瘪了,另一头就会鼓起来。

  犯罪署推断,这条“新商路”的大本营位于南非:英国不法分子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法外天堂,部署走私交通工具,将毒品从东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运抵南非;再从南非将毒品装上货船,运至非洲西岸,绕过西班牙和法国,抵达荷兰和比利时的主要港口后,再把大批货物拆装成小份装上货车,运抵英国各地。有报告称,英国本土约20%的海洛因来自东非,且该比例正在快速上升。同时,据可靠消息,英国各地的土尔其及巴基斯坦黑帮与英国毒品走私头目,在毒品分销环节上产生了分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新商路”的货源——海洛因,其纯度显著下降,途经非洲时,遭到了轮番的盘剥。2009年至2012年间,平均纯度已从44%下降至20%,其杂质主要包括咖啡因、巴拉斯他摩(退烧药成分)、重氮异胺(镇静剂),还检测出滑石粉及鼠药成分。

  英国的海洛因吸食者遍及各个阶层,吸毒过量致死的社会名流也不胜枚举。《2013英国毒品状况调查报告》指出,目前英国4/5的性工作者吸毒成瘾,大部分收入用来购买毒品。一半静脉注射的吸毒者携带丙肝病毒,患病致死率极高,另外1.3%的静注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检测呈阳性。而其他一些吸毒者,如开篇提到的威廉,心瘾难除,始终处于戒断、复吸的恶性循环中。

  去年,威廉找到了新的“供货商”。他下载了手机应用“黑网”,在一个名为“丝绸之路”的网站,以匿名的形式购买毒品。这个网站被戏称为“毒品易趣网”,网站上的毒品供货商同易趣一样,有“星级”认证,号称“安全可靠,货源充足”。网站商家间的激烈竞争更为买家提供了“货比三家”的机会,而供货商遍布英国,远的可至荷兰阿姆斯特丹。然而,2013年秋天,当威廉感到自己的状态再次跌入低谷时,他主动进入戒毒所戒毒。至今,他已有大约一年没沾过毒品。

  目前,英国犯罪署特工也在全力备战,待英军全部撤出阿富汗后,全力捣毁海洛因贸易之路。继2013年成功打击部分走私贸易后,东非的“缉毒反恐”之战仍将继续。而针对西非的可卡因贸易,一年的开销也将超过1000万英镑。看来,新一轮的“缉毒反恐”战争才刚刚打响。

  [编译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杂志》]

  乔治·阿巴思诺特/文

  蒋优/编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