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典范——梅赛德斯-奔驰GLE 400 4MATIC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奔驰,设计,车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7 12:27
奔驰ML的新款在命名上有了变化,启用GLE目的让大家更轻松地知道该车属于奔驰SUV阵营。
和奔驰轿车分别使用C、E、S一样,如今奔驰SUV也使用了全新的命名方式,GLC(原GLK)是中级型号、GLE是中高级,而在不久的将来推出的GLS则和S轿车为顶级型号。
奔驰SUV的新命名方式让大家轻松区分各档次车型。眼前的GLE是原ML的最新款式,奔驰针对这款畅销SUV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优化,亮点包括全新设计的车头与车尾、发动机的多项优化措施让其成为排放与驱动系统方面的新标杆。
优化的动力组合
奔驰GLE搭载多款发动机供消费者选择,如实用的3.0V6涡轮增压GLE 400 4MATIC、满身高科技的油电混动版GLE 500 e 4MATIC以及拥有跑车性能的GLE 63S 4MATIC Coupe。
每次的奔驰海外试驾,厂家都全面考虑到媒体需要,尽可能让大家都能感受不同车型的性能表现。从德国至奥地利的多个小时试驾道路里分成了几段,每一段大家都互相交换车型试驾。德国南部蜿蜒的山路很适合这类性能SUV的发挥,我们试完63S,换500e,再试常规的400,每一款的独有“个性”都让我们留下足够多的好印象。
其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多款车型的可选动态表现,它的动态选择(DYNAMIC SELECT)操控系统提供多达6种驾驶模式。例如常见的个性化、舒适、运动以及雪地模式,光这几个模式就够大家在连绵不绝的弯道里耍了。奔驰GLE的方向盘换挡拨片手感很赞,不停地加减挡绝对是同行们的乐趣所在。
运动模式把GLE变成一款颇具运动个性与活力迸发的汽车,这一模式令GLE具有很强的纵向和横向动态极限。在弯道里,运动模式让车身更“硬朗”,弯外那侧的车身下沉少了,变速箱换挡快了,就连方向盘都“紧”了些,需要多一些力去扭动,直接提高了转向的精准度。在这些机械进入如此“运动”的模式下,驾驶者自然就更投入“战斗”了,注意力和身体协调性都进入了严谨模式,配合着车子攻克一个又一个的弯道。说实话,奔驰GLE虽然是高头大马的SUV,但游走在这些山区弯道里一点都不显累赘,操控性能反而比以往的ML提高不少,公路性能在此可见一斑。
好底盘的重要性
能够在山路劈弯,奔驰GLE的底盘绝对是最大功臣。除了独创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以外,经过调整并且带自适应减震的空气悬挂系统(AIRMATIC ADS)确保汽车的行驶极其稳定。减震系统根据选定的动态选择(DYNAMIC SELECT)模式来改变优先选项。运动增强模式侧重于实现最佳的横向动态与最佳的驾乘体验,而舒适模式则是在实现最佳驾乘舒适性的前提下,使动态表现尽可能好。当前操作状况的检测是通过一个转向角传感器、四个转角传感器、来自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ESP.)信号的行驶速度和制动踏板开关来完成的。控制装置利用这些信号实现对每个车轮当前所需减震力度的连续调节。
此外,我们还体验了一段相当有难度的越野路面,GLE均能轻松应付。在装配有越野组件车型的越野增强模式下,越野减速齿轮与轴间差速锁100%发挥作用。同时,空气悬挂系统(AIRMATIC)的扩展功能令最大离地间隙达285毫米,涉水深度达600毫米。同时配备的强化型底板能够保护底盘的重要部件,避免它们与地面之间的猛烈磕碰。所有的动态选项(DYNAMIC SELECT)方案都形象地呈现在中央媒体显示器上。越野动画如坡度、倾斜角、转向角与前进方向等参数全部实时动态显示。
设计中的经典元素
奔驰GLE的设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风格。一方面,GLE从各代产品的典型风格特点中获得了强化——自1997年M系问世以来,独特的C柱与整合其中的后部侧窗一直是车身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梅赛德斯-奔驰现代设计理念的要素亦十分抢眼。散热格栅、保险杠、车灯、翼子板与带有两道隆起的发动机舱盖全都遵循梅赛德斯-奔驰“感性·纯粹”的设计理念。两条散热器饰条与盾标之间和谐过渡,内置日间行车灯的新型大灯(可选装LED智能照明系统)构成了品牌特有的“灯眉”与目前的车灯布局。而尾部同样符合当前设计理念——新型LED尾灯和全新设计的排气管饰件,牢牢镶嵌在保险杠的下部。
内饰方面,全新的大尺寸媒体显示屏融合在仪表板中,旁边的中部出风口与两侧出风口均搭配了独具质感的银色边框,与黑色高光外框相结合。中控台集成了驾驶室管理及数据系统(COMAND)控制器,其上部安装了先进的触摸板,整体设计均实现了人机工程学最佳位置。内饰选装颜色包括姜黄色、咖啡棕色、马鞍棕色和瓷黄色,喜欢运动感的客户可选购AMG碳纤维装饰组件。
奔驰GLE在均衡的ML基础上更优化动力性能与内饰陈设,务求让这款最畅销的SUV达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撰文、摄影>崔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