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人驾驶技术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奔驰S500,无人驾驶
  • 发布时间:2013-11-12 14:23

  今年8月份,一辆奔驰S500智能驾驶汽车完成从德国Mannheim 到Pforzheim之间超过100km的自动驾驶,戴姆勒集团预计在2020年前成为第一个发表该项技术的企业,日产汽车提出相同计划,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更是扬言3年内推出无人驾驶汽车,奥迪、沃尔沃等自然也不甘落后。汽车将要实现从单一项目自动化到完全自动化的跨越,这股搏劲从何而来?

  软硬兼合

  由于无人驾驶技术更需要软件和硬件的深度整合,在这方面具备先天优势的谷歌拔得头筹也不足为奇,旗下数辆无人驾驶汽车行驶里程超过几十万公里,期间只发生过一次事故。同时,他们正积极游说美国政府将无人驾驶汽车合法化,目前只有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以及华盛顿特区允许其合法上路测试,而谷歌则认为这种汽车投入商业最快也要到2018年。

  避免技术瓶颈重在完善核心技术,安装在车顶的激光测距仪(Velodyne 64-beam)起关键作用。当高速旋转时,测距仪向周围发射64束激光,激光触碰到物体后返回,从而计算出车体与周边的距离,计算机根据这些数据的反馈,描绘出高精度3D地形图,然后跟地图结合生成不同数据模型,载入计算机系统。

  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大量传感器辅助,因此“设备满身”是其近阶段的特点。前后保险杠的四个雷达用于探测周围情况,后视镜附近的摄像机检测红绿灯变化,此外,用一个GPS、惯性测试单元、车轮编码器来确认车辆位置及其运动状况,车内的一系列感应器则时刻对环境保持360度无死角监测。这些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都输进车载计算机,由谷歌开发的无人驾驶系统在短时间内对汽车作出判断:加速、刹车还是转向。虽然其他厂商研发该技术的路数不尽相同,其核心思维基本一致。

  难题还在后头

  据统计显示,90%的交通事故都是人为引起的,理论上,无人驾驶汽车要相对安全和稳定得多,电脑不存在驾驶员偶尔的疲劳感,而应对突发事件作出的“动作”也相对快得多。当然,这项现在看来仍超现实的技术更是“麻烦缠身”。抛开极端路况下的技术问题不说,一旦出现事故,责任方偏向哪方;另一方面,对电脑高度依赖的技术,如果受到各种安全因素导致系统崩溃,这风险谁来承担;还有法律层面,无人驾驶汽车应该属于智能机器人的范畴,走向市场也要国际相关部门出台统一标准。无人驾驶汽车所面临的不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即便闯劲支配,也切勿仓促抢跑。

  如果这种基于“零故障”的无人驾驶汽车普及了,大概就没必要人人考驾照;亦或堵车时也不必你操心,尽管享受你“后座世界”;操控作为车的基本素质沦为“文化”之谈;汽车充当移动办公室让你随时随地工作;商用无人驾驶汽车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好坏见仁见智,时代却永远进步,搏吧,这项技术值得一搏。

  撰文>李创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