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编辑部同事们都暂放繁忙的编务工作,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有人跑去赛车场真刀真枪参加赛车,我则在香港看了期待已久的赛车电影——《极速风流》。
老实说,我对上世纪70年代那段一级方程式历史了解不深,观看电影前却也没有特别“温习”一番,因为我明白,电影就是电影,需要顾及戏剧性和典型性,即使基于真人真事,也不免加入一些不尽不实的内容。而电影中的个别人物和故事发生地,我敢说自己实在比其他观众更为熟悉。
影片中的詹姆斯·亨特于1993年去世,我1994年才首度踏足一级方程式赛场,自然无缘得见。而另一主角尼基·朗达至今仍活跃于赛车圈。我曾在大小场合见过他无数次。他那口浓厚的德语口音英语,几乎每个在赛场上混的人都能认得,而电影中饰演朗达的德籍演员,实在模仿得活灵活现。
不过这出电影最使我深受感动的,还是那一场场赛车场面。真实性有多高我说不来,但好些场景是亲身经历过,像朗达在蒙扎复出一幕,我就刚于九月在蒙扎拍摄得见。颁奖台下,朗达正站在我身旁。这种曾经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包括恶劣天气中的纽博格林如何凶险、大雨滂沱下的富士怎样使人无可奈何,令我看电影过程中不时深受震动。
至于最打动我的一场,是朗达接受救治时还在看电视转播赛车(是真是假毋须深究)。我常跟人开玩笑说,赛车能医百病。意思是即使身体不适,到赛车场听听发动机声音、嗅嗅汽油和刹车的气味,自然就精神百倍,看来这倒不止是我的个人观点。
我无意评论这电影的好坏,也不是在向大家推荐或不推荐,我只想说明一个现象,警匪片、科幻片、恐怖片,无论好看与否,都并不容易使我有共鸣感,但这电影使我很有共鸣。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曾有所体验,有体验,才有共鸣。回说几位去赛车的同事,比赛初期进展还不错,可惜后来坏了车,无奈退赛。虽然没有得到好成绩,但赛车谁没输过?他们体验了失败,将来无论报道比赛或再度参赛,都一定更有共鸣。
林健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