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猪价仍有下跌风险?

  2013年12月,全国平均猪价先小幅下跌0.2-0.3元/斤,此后随着春节临近,猪价进入暴跌节奏。新牧网生猪价格指数显示,12月22日冬至当天猪价指数为119.18,全国猪价平均为7.75元/斤;至1月19日,猪价指数和猪价已分别跌至97.6和6.35元/斤。冬至过后生猪亏损2.4%。

  2014年猪价出现十年来首次于春节前暴跌,打破猪价春节后才暴跌规律。

  2013年12月5日,年前上涨行情提前结束,开始下滑;2013年2月20日前后(春节后10天)猪价暴跌,跌幅超过1元/斤;2014年12月22日(春节前40天)猪价暴跌,跌幅在1.5元/斤。由此得出的结论是:2014年春节猪价下滑比2013年提前了近50天。

  行业认为,生猪存栏量过高,年前消费不振是2014年初猪价下跌的决定性推手。在弱势行情下,任何一个特殊变化,包括疾病刺激、屠宰企业压价,都可能刺激猪价加速下跌。

  2月份生猪出栏量不会有明显下降

  多数受访者认为,2月消费在春节前不会有明显好转,生猪出栏量也不会有太大差别,如果猪价在年前旺季下跌,预示2月份猪价也不会有明显上涨空间,继续下跌的风险反而更高。

  从2013年12月份开始,全国生猪价格缓步回落。尤其东北地区,猪价已跌至6.0元/斤以下。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猪价出现上述分布,是因为低价省份,比如东北地区,生猪存栏量远远超出需求量,每逢猪价下跌,跌幅都更为猛烈。近期广东省平均猪价仍旧超出全国平均猪价0.2元/斤。

  广西贵港东顺养殖场高兆羽反映,自己有15天没有卖出一头猪,“主要原因是到处都有疫病导致的低价猪,猪贩总能找到价格更低的猪。”1月15日后,迫于无奈的高兆羽连续三天亲自拉猪到市里屠宰厂,见证了广西猪市“越杀越跌、越跌越杀”的惨烈局面。

  仍有一些养殖户对2月打工人群返工导致的消费回升抱有期待,但广西容县养猪协会副理事长石亮认为2月份行情跌落6元以下可能性非常大。容县是散养户养殖旺区,存栏50头母猪以下的散养户生猪出栏量占总量的80%,不少散养户表示不会在低价时提前抛售未到适重生猪,“不管价格怎么跌,猪不够200斤,怎么都不会卖。”因此2月生猪出栏总量仍旧非常大,1月抛售生猪导致2月出栏总量价格下跌的说法很难成立。

  12月广西玉林、贵港等地反映生猪疾病严重,但石亮认为,2013年底腹泻对断奶猪成活率的影响不及2012年的50%。并且由于口蹄疫呈散发状态,肉猪死亡率并不高,养殖户普遍会耐心等待肉猪痊愈之后出栏,不致于恐慌性降价出栏。“5号病已经是常态疾病,不会一生病就卖完所有猪。”

  “2月份广西猪价会逐渐回落到6元/斤以下。”石亮认为,目前不仅规模猪场操作比较理性,对市场影响非常大的10-50头母猪的小型猪场,也没有太强的出栏紧迫感。不仅如此,这些散养户并没有太大的淘汰能繁母猪的动力,导致全国2013年母猪存栏量依然稳定在5000万头的高水平。

  2月份猪肉需求不会明显好转

  据相关统计资料,从2013年12月19日到2014年1月19日,全国猪肉价格从13元/斤跌至11.75元/斤,跌幅接近一成。

  对此,卓创咨询市场分析师姬光欣认为,整个2013年屠宰企业的销售量都没有好转。广西柳州肉联厂冷库人员反映1月份冻肉销量只有12月份的75%;此前江门市鹏中皇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劲冲也反映,2013年腊肉销量只有2012年的80%。

  广州食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孔旺记肉业食品分公司市场部经理曾芸认为,目前广州不少腊肉企业采用冻肉原料,年底采购毛猪力度不大;而且企业11月份已经基本完成备货,谈不上有明显的腊肉采购高峰。另一方面,用于年底送礼的腊肉产品占总产量比重非常大,而且2014年不少单位明确不准送礼,腊肉消费回落明显,2014春节称不上是旺季。

  据新牧网消息,1月16日东北地区食品企业结算价持续下调,部分地区肉猪出栏价已跌破6元,成为全国价格低位;华中地区养殖户肉猪出栏积极,出栏价格仍在下跌,其出栏价格开始临近6元;华南地区受周边省份影响,肉猪出栏价也处于下跌势头;西南地区受外来猪源冲击,食品企业结算价下跌,且幅度较大,其价格与华南地区进一步缩短。姬光欣认为,多数屠宰企业在1月26日完成春节备货,其后2月上旬猪肉采购会出现低谷期。

  曾芸认为,屠宰企业正月初八开工,恢复正常屠宰量至少要等到2月末,整个2月份肉类需求有下跌风险。不仅如此,春节前后肉类供应量非常充足,需求变化也不明显,猪肉价格依旧弱势,这种情况或许会维持到三四月份才有所缓解。

  暴跌行情已开始影响母猪补栏

  据统计局数据,2013年猪肉产量5493万吨,同比上年增长2.8%。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2013年全年国内生猪养殖量平稳增长,存栏量过剩直接导致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2011年至2012年,养猪业产能急剧扩张,2012年10月全国母猪存栏量达到5078万头,创历史新高,产能过剩局面在2013年夏全面显现,并在2014年1月份爆发。

  冯永辉认为,后备母猪价格保持在1600—1800元/头(以“100斤二元种母猪”计)的高价位持续了有2年半时间,说明整个行业在2011-2013年的母猪补栏积极性都非常高。

  据了解,2012年12月已有不少种猪企业反映后备母猪价格平均水平维持在了1400元/头。冯永辉认为,这是后备母猪行业出现拐点的标志。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由“补栏量”和“淘汰量”构成的动态数据,如果存栏量上升,说明“补栏量”大于“淘汰量”,则后备母猪价格提升。反之,导致后备母猪价格下降。

  湖南佳和农牧有限公司大区经理李强认为,一般淘汰母猪价格是生猪出栏价的70%-75%,目前部分地区生猪出栏价跌至6.0元/斤,如果淘汰母猪价格持续低于5元/斤,则说明2014年初可能存在过量淘汰母猪的现象。

  2013年12月份前,后备母猪“补栏量”始终高于“淘汰量”,而新补栏的后备母猪需要13个月(新进母猪需要10个月成熟期、3个多月怀孕期)后才能影响生猪存栏量,减少的淘汰母猪需要3个月(主要是因为减少了3个月后的仔猪出生量)影响生猪存栏量。因此在2014年的1-9月份总共10个月内,生猪存栏量将仍旧高于2013年同期,生猪行情不容乐观,冯永辉认为,2月猪价仍有微跌空间,而在2014年5月份之前猪价甚至可能跌破5.5元/斤。

  而2013年12月后,由于肉猪价格低迷,后备母猪“补栏量”持续弱于“淘汰量”,该作用对生猪存栏量影响预计从2014年10月份开始,可能带动下一轮生猪上涨行情。

  《农财宝典》记者 高勇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