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本土品种占据核心地位

  湛江、茂名,广东水稻种植大市,水稻种植面积位居一、二,两市种植面积均超三百万亩。有市场就有吸引力,湛江、茂名也成为水稻种企纷争之地。本期《农财宝典》聚焦粤西水稻市场,记者深入产区一线采访,了解种植情况、品种现状、市场潜力,勾勒出两地水稻竞争态势。

  据了解,广东省具有育种资质的稻种企业有八家,仅湛江市就有三家,即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下称“粤良种业”)、广东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源泰”)和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下称“天弘种业”)。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湛江不断有新品种通过审定。博II优15、湛优226近三年累计种植面积超30万亩,湛江稻种市场本土品种逐渐占据核心地位。

  │与科研单位合作 企业育种实力提升

  “现如今品种越来越多,不可能再有一个品种打天下的局面。”天弘种业总经理张波说。在他看来,细分市场,培育更适应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是赢得市场的主要动力。据了解,天弘种业与广东海洋大学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水稻新品种不断通过审定,湛优226和万金优322等品种也成为了湛江市主推品种。据湛江市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湛优226和万金优322种植面积累计达到37.09万亩和15.17万亩。当前,稻种市场普遍面临早造销售不景气的现象,但是凭借新品种Y两优3088、五优28、双优2088、双优2083等品种的培育,天弘种业依然保持着可观的稻种销量。

  与天弘种业相似,粤良种业也加强了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转移,我们要把握这个政策机遇。”总经理刘康平认为,加强与科研单位的育种合作,可以很好地增强公司育种实力,加快新品种的培育。

  据了解,湛江市单季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的水稻品种绝大多数来自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杂交水稻研究室、广东省汕头市农科所等科研院所。种业与这些科研单位的合作,有效地提升了当地稻种企业的竞争实力。

  │激活稻种市场 解决种粮效益是关键

  不少水稻经销商反映,近年来稻种市场不景气,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不少农田出现了抛荒的现象,水稻种子销售量随之减少。水稻经济效益底,稻谷价格较低,农户辛辛苦苦种植一季(大概四个月),每亩的收入也只有300元左右;相反,外出务工,一天的收益便有200多元。

  “近几年我市早造种植面积下降,不少农田出现抛荒的情况。”湛江市农业局种子管理科科长黄增明说。

  湛江市水稻经销商许保荣说,水稻年销量降低了近一半,每年仅有30万斤。经销商欧光琼同样为稻种销售而困扰:“我今年早造销量下跌40%左右,现在的销量只能看晚造了。”

  由于国家实施粮价保护措施,湛江市杂交水稻收购价格多年维持在1.4-1.5元/斤,常规稻2.0元/斤左右。随着常规稻育种水平的提升,不少品种产量接近杂交稻,种植常规稻的效益高于杂交稻,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种植常规稻。“常规稻种便宜,而且农户可以留种,产量现在也与杂交稻接近。”欧光琼认为,这也是导致他稻种销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湛江市近几年水稻规模化种植程度有所提升,种粮大户不断涌现,一些抛荒的农田被重新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稻种植面积的下降。

  许保荣除了经销稻种,自己也参与种植,他所在的湛江市麻章区全通水稻专业合作社每年种植水稻2000-3000亩,许保荣占有60%的面积。“现在种植成本太高了,地租、种子、肥药和人工都要花钱,利润太低。”许保荣认为如果能够获得种粮补贴,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其收益。据了解现在种粮补贴160元/亩左右。

  “把市场做细,培育更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保证充农户种粮效益,必然可以保证稻种销量。”张波认为稻种市场还是大有可为。

  《农财宝典》记者 刘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