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亚洲棉变异图谱绘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在成立一周年之际,发布了“动物药之首”梅花鹿基因组测序研究和首个亚洲棉变异图谱两项最新科研成果。

  一年中,该所副所长黄三文带领的团队利用农业基因大数据计算平台,已经在《Nature Genetics》和《Science》上发表了有关番茄变异组学和黄瓜苦味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这进一步奠定了我国蔬菜基因组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这其实是回答了番茄如何变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黄瓜为什么变苦的问题。”黄三文告诉记者,别小看番茄这么小的生物,它有4万个基因,而人只有25000个基因。

  黄三文表示亚洲棉变异图谱重点在于推动亚洲棉拓展种植范围、有效预防虫害和提升品质。亚洲棉是人类最早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目前世界最重要的经济棉种,陆地棉的祖先。该所樊伟团队和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联合攻关,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来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250份亚洲棉和草棉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建立了国际上首个亚洲棉群体的变异组图谱。研究人员发现亚洲棉最早的产地在海南,随后不断北迁,揭示了亚洲棉的迁移和驯化历史,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以及抗逆性等重要性状进行大规模的基因筛选和鉴定,为棉花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来源:中国生物信息技术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