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三农”融资成本,广式资金互助合作社见成效

  随着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民创新创业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但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有限、农民贷款难等问题往往让他们止于想法,难以付诸行动。

  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降低“三农”融资成本,2013年11月,广州市融办出台《广州资金互助合作社业务试行办法》及《广州资金互助合作社工作指引》,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为“资金互助社”单独下发的文件。

  实施一年多来,广式资金互助合作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或许值得全国借鉴并推行。

  入股3000贷款3万 小农户互助以小博大

  ■档案

  主贷款人:种植大户赖先生

  入股金额:3000元

  贷款总额:3万元

  贷款利率:1%/月

  概况:入股3000元,贷款3万元,种植20亩马铃薯。

  赖先生是丰粮合作社的老农户社员,在小楼镇本地拥有一个10多亩的绿化苗木种植场。因为苗木种植的回报周期较长,为了多赚些钱,去年,赖先生在本地租了20亩农地,尝试种植无公害马铃薯。

  不过作为本地中小型种植户,赖先生很难从银行借钱。“要在维护林场同时,再抽出费用租地、买种子化肥、雇人耕作,整套要10万元,手头真的很紧。”为此,作为丰粮合作社的老社员,赖先生在丰粮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时,也入股3000元到粤汇互助合作社,希望用3000元股金,换3万元贷款,以小博大。

  赖先生向粤汇互助合作社申请了3万元种植贷款。而据粤汇互助合作社总经理何俊明介绍,该社互助贷款实行项目制,是否贷款要及看申请者的信用,更看项目,即贷款用途。

  “但项目制不是要农户编写复杂的项目报告书,而是要求列明各项贷款的用途,并提供相应的应付账款单据,互助社根据社员股金、信用和单据发放贷款。”何俊明说,只要社员信用良好,列明用途及被核实的小额贷款都会发放,而最高金额可为股金的20倍。

  以赖先生为例,他在申请贷款后,就向粤汇互助合作社提供了3万元雇佣工人、购买化肥种子的费用单据,粤汇互助合作社向销售方等核实后,就根据应付款额,贷款给赖先生,让他用贷款去结账。

  何俊明说,像赖先生这样的中小型种植户,全互助合作社共124户,而类似3—5万元的农户小额贷款,目前已发放6笔,近全社13笔贷款的一半。

  多户合作项目 大农户抱团借大钱

  ■档案

  主贷款人:达农优科农业公司(达农优科)负责人黄钰钧

  入股金额:5万元

  贷款总额:70万元

  贷款利率:1%/月

  概况:与4个农户社员合作,抱团借70万元互助贷款,发展农产品配送项目。

  黄钰钧有数百亩蔬菜瓜果种植基地,并与省内的华润万家等超市达成供货合作。“但基地产量不够大,我们也没有场地、包装设备,也没有冷库,配送环节完全跟不上。”黄钰钧说,这就像前面有钱捡,但手却不够长。

  为此,黄钰钧入股粤汇互助合作社,相做大额互助贷款。“包装设备总共40万元,冷库建设30万元,场地建设50万元,120万元费用,至少要贷70万元。”

  然而,即使用上家住的楼房抵押,黄钰钧申请的项目最多只能贷30万元。如何才能贷够钱建设项目?在何俊明看来,与社员合作生产,抱团共同借贷是最好的办法。“我们是互助合作社,除了发放互助贷款,更鼓励社员在生产上互助。合作项目后共同借贷,贷款额度也会更高。”

  于是,在黄钰钧与粤汇互助合作社牵头下,4个粤汇互助合作社农户股东、6个丰粮合作社与黄钰钧达成合作,共同集中700亩种植基地种植蔬菜瓜果,出资建设农产品商超配送项目,并以此抱团申请互助贷款。

  “社员们合作项目后,除去黄钰钧房屋抵押部分的30万元,其余40万相当于每人借4万元,在信用贷款额度之内。”因此,何俊明说,在黄钰钧提供了相关购买设备、厂房建设的费用单据后,粤汇互助合作社就给这一项目,发放了70万元贷款。

  “互助资金+N”扶贫农会互助贷款

  ■档案

  主贷款人:阳山县杜步镇成立村级互助协会

  已建数量:58个农村互助协会

  发放贷款金额:1900多万元,涉及1381户农户

  贷款利率:0.6%/月,农户只需承担30%利息

  由阳山县政府、扶贫办等出资,在杜步镇各村建立村级农会、互助协会,一方面吸引贫困户小额入股农会、互助协会,进行互助借贷;另一方面则把资金存入农业银行放大10倍,向农会、互助协会农户提供小额贷款。

  2014年7月,阳山县县政府出资100万元在杜步镇旱坑村成立了首个新型农会,吸引该村农户入股48万元,并设立农会生产发展基金,在农会内部封闭开展互助借贷。

  阳山县金融办副主任陈志伟透露,目前旱坑村农会共向入股会员发放贷款124.5万元,按时还款的农户还会得到政府担保基金贴息70%。

  除了农会互助,在杜步镇的其他乡村,阳山县扶贫办则通过出资发起互助协会,开展贫困户间的资金互助。

  东江村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民理事长陈晋勋告诉记者,在东江村,阳山县扶贫办就筹集了10万元,分别进行互助协会信用合作及银行小额贷款。

  “其中5万元,用于扶持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贫困户可出资加入互助协会,向互助协会申请5000元以下互助贷款,栽培食用菌,并由阳山县鑫浩生物科技公司成本价供苗,定价回收产品。另外5万元基金则存进阳山县农行,并放大10倍到50万元,给农户放贷。若出现坏账,基金、银行、企业按3:4:3进行消化,农户没有负担。”

  目前全村已有15户农户获得互助贷款,户均贷款为3000元—5000元,贷款利率为0.6%/月,农户只需承担30%利息。

  通过“互助资金+扶贫经纪人”、“互助资金+合作社”、“互助资金+龙头企业”等模式,阳山县已建立58个农村互助协会,累计向1381户农户发放了1900多万元互助贷款。

  《农财宝典》记者 郑展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