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水稻生产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成员、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林青山研究员这样形容广东水稻发展现状:水稻育种水平国内一流,但水稻生产在国内并未占优势。他表示,目前,广东省粮食自给率仅为30%,已成为全国最大缺粮区,而且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

  第十四届广东种业博览会水稻新品种展示活动暨第二届广东水稻产业大会将于6月底在茂名电白新华农场举行。近日,记者走访湛江市农业局、湛江市稻种企业、湛江市稻种经销商、种植户等,对湛江市水稻生产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对于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

  广东省统计年鉴显示,湛江市常年水稻播种面积维持在300万亩以上,占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10%以上,水稻种植面积稳居广东省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广东省水稻主产区。

  │早晚造种植面积差异近40万亩

  作为广东北运菜的主要基地,湛江市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是造成早晚季水稻种植面积差异的原因之一。湛江市农业局种子管理科科长黄增明告诉记者:“早造水稻经济效益不如晚造,近年早造稻田出现不少丢荒的现象。”但是,早造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绝不是一个方面因素所致。黄增明认为了解农户需要什么样的品种,引进更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或许可以提高农户早造种植的积极性。

  近年稻种经销商也把目光集中在晚造市场,湛江市经销商欧光琼告诉记者:“早造种植基本都是转卖,但是稻谷价格低,种子、肥药、人工等成本投入高,早造收割后每亩的经济效益仅有300元左右。”早晚造产量相当,但是稻谷价格却相对便宜,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早造种植,如今晚造成为了稻种经销的主战场。

  │5万亩以上品种个数逐年减少

  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品种个数20个,2013年减少至18个,而2014年仅有9个。种植面积1到5万亩的品种个数逐年递增,2014年达到88个,优势品种“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慢慢改变;其中常规稻品种个数高于杂交稻,农户对于常规稻的喜爱程度越来越深。

  种植面积1万亩以下的品种个数也在逐年增加,可见农户种植水稻品种的选择越来越多。一方面因为近年来审定品种的增多,另一方面与不少省外稻种企业进驻广东市场有着很大的关系。

  │主推品种多来自本省

  统计资料显示,近三年湛江市单季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的品种有18个;其中杂交稻品种11个,深两优58香油占连续三年早造种植面积接近5万亩;常规稻品种7个,分别是特籼占25、粤香占、玉香油占、金农丝苗、合美占、桂农占、粤晶丝苗2号。三年累计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的品种8个,杂交稻品种3个,分别特优524、博II优15、湛优226,其中博II优15累计种植面积51.12万亩,均集中在晚造;常规稻品种5个,分别是特籼占25、玉香油占、金农丝苗、合美占、桂农占,其中特籼占25累计种植面积75.1万亩,早晚造种植面积相近。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常规稻种植相对稳定。

  博II优15湛江地区的代理商许保荣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水稻品种较多,但是推广面积达到博II优15的品种,广东省都没有几个。”

  │杂交稻种植面积不足六成

  湛江市农业局统计资料显示,近三年,湛江市杂交稻种植面积不足六成,其中早造常规稻种植比例大于晚造。由于早造水稻价格普遍低于晚造,农户更愿意选择种植价格相对较高的常规稻。

  此外,杂交稻和常规稻种植还表现很强的地域性。主产区雷州市、廉江市,常规稻种植面积每年超过50万亩,高于杂交稻;而徐闻廉江等地杂交稻种植较多,其中徐闻县常规稻种植比例不足10%。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波告诉记者:“杂交稻的主战场在山区,山区地少,更多农户会选择种植产量相对较高的杂交稻。”

  《农财宝典》记者 刘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